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湿热体质:面垢(黄,暗,油腻),唇红齿黄,爱生痤疮(发红脓疱),口苦口干口臭,汗味大,体味大,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大(和痰湿的区别),小便黄赤(颜色深,深茶色),白带偏多,带下色黄,外阴经常瘙痒,舌红苔黄,性情急躁易怒。
头屑多,眼睛分泌物多,汗味重。
脂溢性皮炎,痤疮,体味,带下病,淋证,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癣症,黄疸,容易筋骨肌肉疲劳,腰酸背痛。
清热利湿,保证二便畅通,少吃甜食,辛辣刺激,少喝酒,少肥甘厚味,饮食清淡,袪湿:绿茶,花茶,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
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热袪湿冲剂,溪黄草冲剂,不能久服,症状有好转,立即停药。
冬季不能进补,少吃火锅,狗肉羊肉,穿宽松,皮肤容易感染,要穿天然材质衣服,尤其内衣。
时不时可做刮痧,拔罐。
瘀血体质:主要是肝脏的问题,微循环不好。
生斑,有浊,脱发,面色晦暗,口唇发暗,有色斑,爱痤疮(印和色斑不宜消),皮肤干燥瘙痒,眼睛有红血丝不消,舌有长期不消的瘀血点和瘀血斑,舌下静脉怒张。
表情抑郁呆板,瘀血时间久,容易出现健忘,记忆力下降早。
抑郁,伤肝伤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非常影响美容。
易肥胖,消瘦(阴虚内热,消耗太多。
气血化源不足。
瘀血不祛,新血不生,要活血化瘀,大黄蛰虫丸。
)易生暗疮,印,色素沉着,生斑,用桃红四物汤,痛经,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易生肿瘤(痰湿瘀血混合,阴虚瘀血混合),瘀血体质的女人要特别保养,月经前千万不要吃凉,受凉,否则孩子会继承。
抑郁症(气虚,阳虚,瘀血,痰湿易得),偏头痛(刺痛),肋间神经痛(刺痛是瘀血,胀痛是气郁),很容易转成慢性病,对药物治疗比较差。
重点保护好肝脏,要疏肝理气,不能喝酒,春天养肝,肝脏生发,穿宽松的衣服,多户外运动,适当用些理气的药,但不能久用。
少量饮用红葡萄酒,活血化瘀,吃一些山楂,韭菜,红糖,醋,菇类,金桔,蜜桔,玫瑰花茶,黑木耳,糯米甜醋加猪蹄红枣当归整块生姜(去皮)高压锅炖(冬天喝,内热吃多会上火),少吃收涩寒凉的东西,气血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瘀血体质不适合秋冻,别冻着。
山楂,桃仁,红花,当归,田七,川芎,益母草,适当补点血,用点阿胶,一盅一个鸡腿,两粒红枣,一点点田七炖,一周吃一两次。
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口服液,生化汤,大黄蛰虫丸。
不能久服,尊医嘱。
春天务必舒展腰身,舒展侧体,多做拉伸筋骨运动,宽松,秋冬要注意保暖。
特别适合针灸: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背后的膈俞,肝俞,活血的,作用等同于当归,益母草,田七。
气郁体质:主要是肝的问题,瘦人多,面黄无光,经常叹气(逍遥丸),咽喉有异物感,月经前会有明显的乳房胀痛和少腹胀痛,睡眠不好,大便发干,性格内向。
抑郁症,失眠,慢性咽炎,甲亢,消化道溃疡,大便不爽,头疼(胀痛)。
要补肝血,何首乌,阿胶,白芍,当归,葡萄干,柔肝,舒肝理气,香附子,佛手,香橼,柴胡。
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
柠檬水,橙子,陈皮,柑橘,洋葱,丝瓜,不能太凉,少量饮酒。
多听音乐,多旅游,多交开朗的朋友。
春天舒展,同瘀血体质。
不能受寒。
针灸:中脘,气海,内关,膻中。
春天,睡觉前,把手搓热,擦胁肋(左肝右肺)。
气虚体质:肺,脾弱。
肺弱,语声低怯,气息轻浅。
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脾弱,吃的少,胃口不好,吃完爱肚胀,面黄,无血色,口唇色淡,脾主肌肉,肌肉松软无力,头晕,血压偏低。
脾虚:疲倦,怠惰,慵懒,齿痕舌,易发胖(痰湿重),大便不成形,艾灸背后脾俞,膈俞,足三里,中脘。
早上吃山药红枣粥,猪肚白果炒山药,思伤脾,过度用脑,累的时候不要再思虑过多。
节食导致脾虚,月经不调,多吃胡萝卜,红枣,四君子汤。
多吃:小米,白扁豆,鸡肉,红薯,龙眼肉,淮山,莲子,大枣(补阳补血补气),缓补。
冬季进补(冬至后),秋天垫底,易清淡。
熟地排骨(阴虚内热可食,气虚不能吃)不要吃生冷寒凉的东西,辣热(狗肉不能吃,羊肉加白芍可吃些),最怕季节转换,气温骤升骤降。
药食兼具:大枣,人参,淮山,党参。
补气药物:黄芪,紫河车(胎盘),云苓(茯苓),白术,薏苡仁。
粥最容易吸收~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在家煲汤,党参,白术,茯苓,瘦猪肉。
补中益气丸:无力,面白,血压低,经常头晕,蹲起两眼发黑要晕倒,较严重。
玉屏风散颗粒:气候一变化,温度一变,就打喷嚏,感冒,皮肤过敏。
香砂养胃丸:吃东西少,肚胀,有点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脾胃虚弱。
归脾丸:一动脑就失眠,睡不好,吃不好,过段时间脸就黄了,心慌,注意力涣散,记不住,工作效率下降。
春天早起,增加户外活动,宽松,让阳气出来,不能吃凉的,吃些香菜,酒,应节蔬菜,帮助身体生发。
秋天让脾胃休息,清淡,等到冬天再慢慢进补。
艾灸:足三里,气海,脾俞。
痰湿体质:发胖,身体沉重,不爱动,不爱喝水,不宜多吃水果,爱吃偏咸,香浓的东西,小便浑浊,起泡沫,出汗两极分化,大便发粘,舌体胖大,舌苔偏厚。
吃盐大多,寒凉东西吃太多,长期熬夜,舌苔厚腻,久久不退,油性皮肤(囊肿性痤疮),慢性咽炎。
最重要的是控制食量,吃饭速度慢,少吃盐,不能吃宵夜,一定要吃早餐,袪湿(淮山,薏仁,白扁豆,赤小豆,鲫鱼),生姜(散湿,暖脾胃,促进发汗。
冬吃萝卜夏吃姜,上床(晚上)萝卜下床(早上)姜,夜晚生姜赛砒霜)女性,夏季喝红糖生姜红枣,严重的七片姜,不重的三片姜,月经血块多,多放红糖,立秋后就停,不要吃了。
少吃咸,酸(醋生湿,鲜山楂少吃),粘,苦寒,涩。
含糖高的饮料一定不能喝。
肥甘(甜)厚腻生痰湿,少吃西瓜,少吃水果。
检查血脂血糖血压,容易出问题,多晒太阳(散湿气),经常洗热水澡,最好泡浴,浑身发红。
出透汗,等汗自然落后再洗澡,吹风,穿宽松衣服,利于湿气散发。
党参,扁豆,砂仁,陈皮,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
陈皮,白芥子,祛肺部上焦痰湿。
陈皮,党参,白扁豆,祛中焦痰湿。
赤小豆,让湿气走于下。
参苓白术散,绞股蓝总甙片,陈夏六君丸,排毒养颜胶囊。
秋冬不要进补,夏季少吃冰冻的东西。
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肚脐。
夏季代茶饮:胃寒去皮生姜(怕上火,带皮),陈皮,山楂,红糖水。
阳虚的人,夏天不宜用空调,春夏养阳,要生发,消耗,不能收藏,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得不到发散,无法调动身体功能,易慢性咽炎,睡眠就更不好。
阳虚体质:后背,前腹部(丹田)怕冷。
舌体胖大娇嫩,性格沉静。
容易发胖,脱发,睡觉不好,睡眠轻,容易骨质疏松,慢性结肠炎,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容易水肿(下肢),性冷淡,阳痿,色斑,上热下寒(下寒是真)。
温补阳气,温化水湿,不吃生冷,粘腻,冰冻的东西,不宜多吃水果,寒凉的食物(西瓜,苦瓜)。
适宜多吃羊(温补阳补气血,加当归白芍生姜,当归生姜羊肉汤)牛狗(刚燥,太热,易有虚火,吃后来一碗冰糖银耳平和燥热)肉,板栗,坚果,核桃(温肾阳)。
利用老天之力补阳:1.在三伏天吃些羊肉2.天灸(补气补阳三伏贴,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连续三年)3.韭菜炒虾仁或炒核桃。
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十点前,三点后),特别注意保护百会,风池,颈部,肩井,后背的肺俞和风门(肩胛骨之间),肚脐,腹部,各个关节部位,不能受凉。
保健药:鹿茸,补骨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丝子,肉桂,熟地,人参,黄芪。
腰痛,夜尿多,桑寄生加杜仲加瘦猪肉加核桃仁煮汤。
参茸丸,金匮肾气丸,龟鹿二仙膏,右归丸,可以一天吃一次,或者体质明显偏颇时吃几天。
肚脐,关元,气海,后背肾俞,命门。
1.热敷2.生姜(一元硬币大小,戳几个洞,贴肚脐上)和盐(放肚脐里),用艾灸,灸到肚脐里都是姜汁最好,睡觉前。
阴虚内热体质:体内少水,生内热,消耗大,不容易发胖(食欲大),吃海鲜,咸能化阴,滋阴,多吃水果改善皮肤。
中焦胃火旺,消谷善饥。
五(手脚)心烦热,活跃,精力旺盛,耐熬,大便干结(羊矢状),小便少黄,眼睛干涩,关节干涩不利,皮肤偏干,口唇又红又干,怕过夏天。
结核,肺痨,失眠,不寐。
不要生斑(难治),肿瘤,血脂高,血压高,糖尿病。
补充津液,滋润养阴,镇静安神,静能生阴生水。
伤阴:温燥,辛辣,香浓,油炸煎炒烧烤(焖蒸炖煮不易上火),少放调料。
多吃:葡萄,柿子,雪梨,苹果,西瓜,莲藕(鲜嫩榨汁阴虚内热吃了好,老的补脾胃),甘蔗,螃蟹,鸭肉,海参,墨鱼,龟肉,鳖肉。
不适合夏练三伏,不要出汗太多,焦急上火伤阴。
银耳,燕窝,冬虫夏草,百合红枣稀饭。
旱莲草,女贞子,沙参,麦冬,玉竹,秋天喝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汤(皮肤,口唇干裂时)。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眼睛干涩,耳鸣,典型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内热,小便很黄,心烦躁),天王补心丹(睡不好觉)。
秋季是阴虚保养的重点,阴虚薄弱环节在肺(水之上源)和肾(水之下源),肾阴不足先天因素大,春天肝脏是主要角色,冬天肾脏是主要角色,秋季是肺主要角色,要保证肺的肃降,把心火肝火压下去,肺喜欢干净,滋润,沙参,麦冬,玉竹,百会,雪梨,柿子,清润肺,不喜欢干燥。
针灸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