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老年”熊彼特低估了小企业在重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 性 “新熊彼特”创新的典型化事实:
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特征 “存在某些尚未利用的机会” 自19世纪末德国企业首创研究开发部门以来,导致新产 品和新工艺的研究活动在本质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当数目的创新和改进产生于“边干边学”和“边用边 学” 技术进步的积累性特征
里查德森主要集中于“外部经济”理论,其分析基于对两 对概念的区分:能力和活动、活动的类似性和互补性。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组织学习
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学习与能力,知识是 能力的基础,在知识转化为能力时,发挥作用的是学习 机制。 对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型经济来说,在引进、吸收和赶超 相对定型的技术上,企业内部组织学习机制是行之有效 的 在独立自主开发处于前沿的高新技术上,企业外部学习 机制更为重要。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一、传统理论 (一)技术创新与模仿
“模仿”是指某企业率先采用一项新技术后,其他企业以 它为榜样跟着采用。
影响一项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模仿比例 相对盈利率 采用新技术要求的投资额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补充因素: 旧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时间期限,以下情形旧设备的 耐用程度不影响新技术采用: • 新技术主要是旧设备的一种补充或附件 • 新技术具有不同于旧设备的用途 • 新技术只是替代劳动力,而不是替代设备 该部门销售量增长率高低 该项新技术首次被采用的年份 该项新技术被采用时间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一、创新分类:
(一)增量创新
增量创新是工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人员的发明和 提出改进意见的结果,或者是用户首创或建议的结果 (“边干边学”和“边用边学”) 增量创新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增量创新常伴随着工厂和设备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和服务 质量的改进和产生
专门的供给企业 专门的供给企业以零件、仪器和软件的形式为先进的使 用企业提供高性能设备,技术积累在这些生产投入的设 计、构造和使用过程中发生。
三、创新:需求拉动还是科技推动
创新起源的争论
科技推动假说
•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 第五节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 思考题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熊彼特主题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面动态过程 国家创新系统 创新型国家
• 代表人物:熊彼特 • 中心观点:科学技术,不论它是在经济系统之外, 还是在大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中产生的.都是增长的 发动机。 需求拉动假说 • 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 代表人物:施穆克勒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
影响技术创新的三个变量:
竞争程度 竞争越激烈,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越大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它在技术上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就越大 垄断力量 垄断程度越高,技术创新所得到的利益就越持久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知识、组织与学习 (一)知识与组织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供给者控制产业 技术变迁来自机器设备和其他产品投入的供给者。 规模密集产业 技术变迁产生于复杂的生产系统或产品的设计和操作中, 或二者兼而有之。 基于科学的产业
技术主要产生于共同的研发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 学术研究。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对于不同企业之间在生产率上的存在巨大差异,“新熊彼 特”主要用企业专有知识积累的不同来解释。
“新熊彼特”对知识的特性的区分:
普遍的对应于专门的知识 可整理的对应于意会的知识 普遍的对应于秘密的知识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马歇尔区分了来自于企业内分工的内部经济和来自企业间 交互作用的外部经济。 彭罗斯发展了马歇尔的“内部经济”,特别强调了企业成 长过程中两种内在机制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主旨 创新的五种形式:
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区别创新和发明两个概念
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 动中去。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二)基本创新
基本创新是不连续的事件,目前通常是企业和大学以及政 府实验室中深思熟虑研发活动的结果。 基本创新在各个部门和各个时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三)“技术体系”变革
“技术体系”的变革是对若干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同时导 致全新部门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技术进步。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四)“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技术革命”)
极其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 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 的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发 生扩散性影响。
二、产业部门特定的创新
帕维特把产业分为四类,每一种类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一 种技术变迁型态。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特色
强调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企业家的素质、才干、预见性、首创性与敢冒风险 的品格对于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产的推进作用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二、“新熊彼特”科学技术与创新经济学的兴起
新熊彼特学派与熊彼特有一样的假定: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由技术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内生演 化过程 新熊彼特学派对熊彼特的批评 熊彼特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新知识的产生,而是如何实现 的过程,因此他低估了新知识及其创造过程。 过分依赖人格化的企业家形象及其心理基础使之忽略了 对更深刻原因的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