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规范法

土力学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规范法


规范公式
基底附加应力
p0 f k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 s
表3-4
E si (MPa )
2.5
1.4

4.0
1.3
7.0
1.0
15.0
0.4
20.0
0.2
p0 0.75 fk

1.1
1.0
0.7
0.4
0.2
注: E si 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 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应 按下式计算:
Es A i Ai E si
于是:
n — A1342 A1562 p0 — s' ) i zi i-1 zi 1 (3 21 E E i 1 i 1 si si n
式中:
p 0 i zi — 深度0至z范围内应力分布图的面 积A的等待值; A — A 1 z — 深度z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 数, p0 , z dz。 0 z p0z p0z
则基础底附加压力
p0 p cz 179 29 150 kPa
(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因为不存在相邻荷载的影响,故
zn b(2.5 0.4 ln b) 2 (2.5 0.4ln2 ) 4.445 m 4.5m
按该深度,沉降量应该计算至粉质粘土层底面
例题讲解
式中:
s — 地基最终沉降量, mm; s — 沉降经验计算系数,查 表3 4得; 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 内所划分得土层数; p 0 —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 组合时得基础底面处附 加力,kP a; E si —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按实 际应力范围取值, kP a; z i、z i 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和第i - 1层土底面的距离, m; i、 i 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和第i - 1层土底面范围内的平均 附加应力系数。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 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 力系数可按表( 3 5) (书P89)查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小组成员及分工:
例题讲解:张聪 PPT 汇报:王云猛 PPT 制作:颜章海、王璘 材料收集:于家麒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规范法)
目 录
01
02
计算原理
规范公式
03
04 05
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的比较 例题讲解
规范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沉降计算法(简称规范法)
是一种简化了的分层总和法,它引入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
(3)沉降计算,见表3-8
( 点号 z i m)
0 1 2 3 0 0.50 4.20 4.50

规范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表3-8
s i ( m m)
l /b
z/b 2.0 (b ) 2
i
4 0.2 5 0 0 1 .0 0 0 4 0.2 4 6 8 0 .9 8 7 2 4 0.1 3 1 9 0 .5 2 7 6 4 0.1 2 6 0 0 .5 0 4 0
②z n校核
根据规范规定,先由表3-6得到Δ z=0.3m,计算出Δ sn=1.51mm,并除以Σ Δ si(67.75mm),得0.0229≤0.025, 表明所取zn=4.5m符合要求。
例题讲解
(4)确定沉降经验系数Ψ s
①计算 E S值
ES ( Ai / EsFra bibliotek )A
i

p0 ( i zi i 1 zi 1 ) / Esi
PART
04
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比较
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比较
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在计算原理、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及计算深度的 确定等方面与实测值比较见表3-7. 表3-7
项目 计算步骤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关系 分层总和法 分层计算沉降,叠加 s si , i 1 物理概念明确
n
规范法 采用附加应力系数法
16.29 49.95 1.51 67.75
0.0229 0.025
4.2 4.5
1722 .32 52.08
①求
使用表3-5时需要注意,因为表是角点下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而所求的是基础中点下的沉降量,因此查表时 l/2 z 要应用角点法,即将基础分成四块相同的小面积,查表时按b / 2 l / b、 b / 2 查,查得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乘以4。
— —

计算原理
也就是说A i 等于0至z i范围 内附加应力分布图 A1342的面积 减去0至z i 1范围内附加应力分
7'
8'
8
布图A1562 的面积。令 i p 0为0 至z i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 , 则矩形A1377 '的面积 i p 0 z i 等于 面积A1342,矩形A1588 '的面积 i-1 p 0 z i 1等于面积A1562 ,其中 p 0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 组合 时的基底处的附加应力 。
计算层厚度Δ z值
基础宽度b(m) b≤2 2<b≤4 4<b≤8
表3-6
b> 8
Δz(m)
0.3
0.6
0.8
1.0
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 础宽度在 1 ~ 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也可 按下式计算: z n b(2.5 0.41ln b) 式中:b — 基础宽度,m。 在计算深度范围若存在 基岩时,z n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 在较厚 的坚硬粘土层(孔隙比 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 50MPa)或存在较厚的 密实砂卵石层(压缩模 量大于80MPa)时,z n可取至该层土的上表面 。

z i i z i 1 i-1 p 0 0.15 Esi Esi ( m m) (m m)
zi i
0



s
(m m)
i
s n si
0
4. 0 2. 0 / 2.0 0.50 2 2
493 .60 2215 .92 2268 .00
493 .60
0.033 0.029 0.029
d=1.5m
2.0m
z1
z2
4.0m
z3
1.3m
例题讲解
(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
p F G 1190 20 4 2 1.5 178 .75kPa 179 kPa A 4 2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cz 1 d 19.5 1.5 29.25kPa 29kPa
— —

7
PART
02
规范公式
规范公式
由于s'推导时做了近似假定,而且对某些复杂因素也难以综合反映,因此将 其计算结果与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结果比较发现:低压缩性的地基土,计算值偏大; 反之,高压缩性地基土,计算值偏小。为此,应引入经验系数,对式(3-21)进 行修正,即:
— p0 — s' ss' s i zi i-1 z i 1 (3 22 ) i 1 E si n
式中:Ai — 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 层厚度的积分值
Ai p0 (zi i z i 1i 1 )
PART
03
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z n , 可通过计算确定,即要 求满足: s'n 0.025 s'i
i 1 n
(3 23 )
式中:s'i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 第i层土的计算沉降量, mm; s'n —在计算深度z n 处向上取厚度为 z(z按表3 - 6确定)土层的计算沉降量, mm。 如果确定的计算深度下 部仍有较软土层时, 应继续计算,直到再次 符合式( 3 23 ) 为止。
采用平均附加应力面积Ai计算沉降量的分层示意图
— —
hi — 第i层土的厚度, m; s '—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 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原理
A1342 i p0 zi A1562 i 1 p0 zi 1
— —
即: i


A1342 p0 zi
A1562 即: i 1 p0 zi 1
p0 ( i zi i 1 zi 1 )


493.60 1722 .32 52.08 493.60 1722 .32 52.08 4.5 5.1 5.0 5MPa
②Ψ s值的确定
假定p0 f k , 按表3 4插值求得 s 1.2
③基础最终沉降量
— p0 — s s i zi i 1 zi 1 i 1 Esi 引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使 n
a — s hi;s zi hi i 1 Esi i 1 1 e1 中等地基 s 计 s实 软弱地基 s 计<s 实 s 计>s 实 坚实地基
概念,并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重新规定了地基沉
降计算深度的标准及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PART
01
计算原理
计算原理
设地基土层均质,压缩 模量不随深度变化,根据分 层总和法计算公式有:
n pi hi Ai s' Esi i 1 i 1 Esi n —
式中:
p i — 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 左图) Ai — 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分布面 积,Ai zi hi ; kPa m Esi — 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kPa;
n
zi

n
s 计 s实
① 无相邻荷载影响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zn
一般土取 z 0.2 cz ,软土取 z 0.1 cz 对应的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