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突破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经典高考题)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数值为等高距的整位数),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状元解题】【作答】(1)D(2)C一、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1.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
如图,H大=400米,H小=100米,d=100米,n=4,则:(1)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H大+d(2)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H最小≤H小(3)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2.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
具体如图所示:已知:等高线a、b、c,a<b(1)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
(2)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二、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大,即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小,即坡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1)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2)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3)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考向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类型的判断与高度的计算1.(2015·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D)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A)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读等高线数值时,要注意把握六字:“顺势、顺序、对称”。
“顺势、顺序”就是明确高低趋势依次读;“对称”就是利用等高线的“四种对称”方法来判读等高线数值,即“低点对称”——河谷两侧、鞍部两侧、海峡(岛屿)两侧,“高点对称”——山顶两侧。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用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2)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
1.(2019·合肥质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B)A.78米B.98米C.128米D.148米(2)图中m、n、p、q四地中(A)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大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C.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解析:(1)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等高距为40米,则图示区域内河流最高处为80~120米,入海海拔为0米,因此河流落差为80~120米。
B正确。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可能是山脊,也可能是山谷,(凸高为谷)凸向数值高的方向则是山谷,(凸低为脊)凸向数值低的方向则是山脊。
m地位于阴坡,等高线较其他三地密集,坡度较大,A正确;n地位于山谷,地势并非最高,B错误;q地位于山脊,在m地的西北方向,C错误;p地位于山谷,图示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因此p地处于盛行风背风坡,D错误。
考向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2.(2016·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B)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C)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其最可能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的;三角洲平原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
B项正确。
第(2)题,图中河流位于该区域的最低处,结合水渠等高线可知,水渠水是流向河流的;河流位于河谷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C项正确。
2.(2019·沈阳模拟)如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
据此完成(1)~(2)题。
(1)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A.AB段B.BC段C.CE段D.EF段(2)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B)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解析:(1)河流袭夺前,河流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
袭夺发生后,东周河段水位更低,结合等高线凸出方向,河水流向东周河。
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C正确。
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A、B错误。
EF段没有水流,成为河流分水岭,D错误。
(2)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B正确;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A错误;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C错误;FG河段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D错误。
突破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2017·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甲B.乙C.丙D.丁(2)水库建成后能够()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状元解题】一、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1.选“点”2.选“线”3.选“面”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考向一等高线地形图与实践选“点”1.(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据此完成(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B)A.①B.②C.③D.④(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D)A.③B.④C.⑤D.⑥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地过于靠近河流,易受水患的影响,不适合宿营;②地地形较平坦开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取水方便,适合宿营;③地位于陡崖下,易受到落石等的威胁,不适合宿营;④地接近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不平坦,且离水源地较远,不适合宿营。
故选B项。
第(2)题,观日出需要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的地方。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5月初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③地海拔较低,且日出时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④⑤两地海拔较高,但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⑥地海拔高,视野开阔且东北方向视线不受阻挡,适合观日出。
故选D项。
1.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B)A.①B.②C.③D.④(2)“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
”如该文书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A)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马厩应该修建在地势平坦开阔,且不易出现地质、水文灾害的地方。
图示②地等高线较稀疏,且处于山前坡地,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
第(2)题,北半球冬日太阳日落于西南方向,该处能看到地平线上的日落景观,说明其西南方没有山地阻挡视线。
图示四个地点唯有①地符合条件。
考向二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生活实践2.(2015·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C)A.①B.②C.③D.④(2)牧民转场主要受(A)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第(1)题,在四条线路中选择时应考虑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因素,③线路沿途为山谷,水源条件较好,这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点确定,故应选该线路。
第(2)题,图中冬牧场海拔低,夏牧场海拔高,据此可知草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这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所以A项正确。
2.(2019·荆州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
据此完成(1)~(2)题。
(1)若选手保持匀速骑行,下列关于各路段骑行的说法正确的是(B)A.AB段为下行路段,骑行最省力、最安全B.BC段为平行路段,骑行既省力又安全C.AB段为上行路段,骑行最费力、最危险D.CD段为下行路段,骑行最省力、最安全(2)若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则(C)A.甲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B.乙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C.BC段赛况在甲、乙两处都可见D.CD段赛况在甲、乙两处都可见解析:(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较易。
图中AB 段和CD段均穿过等高线,地势有较大起伏,较为费力且危险,而BC段大致沿等高线延伸,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因此,若选手保持匀速骑行,BC段既省力又安全,故选B。
(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通视问题,难度中等。
根据图示可知,由于山脊的阻挡,甲处无法通视AB段,排除A;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和山脊的阻挡,视线通透无遮挡,能看到CD段赛况,而乙处和CD段间有山峰阻挡,视线不通透,无法通视CD段,排除B、D;BC段和甲、乙之间没有山峰或山脊阻挡,在甲、乙两处可通视BC段,故选C。
突破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经典高考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