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工具剖析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工具剖析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家庭重塑
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来访者透过家庭重 塑的过程,往往能对过往经验和期待所产生之思想 及感受产生巨大转变,放下包袱,更有力量地走向 明天。
家庭重塑工具:家谱图,家庭生活编年史,影响 轮。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自我环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温度读取
由萨提亚女士发展,分为5个环节 一、欣赏、兴奋、感激 我很欣赏你…… 我对……感到兴奋 我想要谢谢…… 二、担忧、迟疑 我对……感到担忧 我对……感到迟疑 三、 抱怨和解决之道 我不喜欢……,我想藉由……来改变 四、 新的讯息 我有一个新的讯息 五、 希望和期待 我希望……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1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 可能的。 我们无法改变所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那些事情对我们的 冲击。 “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份。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即在其中 发生。 大多数人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 之下。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维琴尼亚·萨提亚介绍
Virginia Satir, 1916-1988 。 起初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岁时 已是一位小学校长 。 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1951年开始私人执业,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 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 1964年出版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
守护心灵的家园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一致
达到自我、他人和 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 在的觉察,表情流露 和言语一致,内心和 谐平衡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情境 他人 自己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冰山原理
著名心理学原理,由全球知名萨提亚治疗大师, 心理学家约翰·贝曼创立. 他帮助人们不再纠缠于冰山 上行为的是非对错,而是通过 透视冰山下的不同层面,发现 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内心渴望与 期待。
家谱图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伯父
姑妈
爸爸
妈妈Biblioteka 大舅小舅姐姐来访者
弟弟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家谱图的线条意义
细而实的直线,—— 代表接纳的,少冲突的正向关 系。 粗而实的直线, 代表纠缠不清的关系。 曲折线, 代表风暴的,骚动的或憎恨的关系。 虚线 ------,代表疏离的,退缩的,负向的或冷淡 的关系。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健康家庭特征
所有家庭成员都接纳彼此,在价值上是平等的; 注重彼此之间的信任、诚实及开放; 有一致沟通型式; 家庭成员间彼此互相支持; 家庭成员出共同分担责任; 家人相聚时有说有笑,兴味盈然; 重视家庭传统及仪式; 家庭成员间接纳彼此的差异,同时庆幸每个人拥有其独特性; 家庭成员间尊重彼此的隐私; 各种感受都被接纳与处理; 鼓励所有家庭成员去冒险,并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自我环
温度读取
个性部分舞会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冥想
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和使用自己的大脑右半球。 开放我们的情感和直觉。 聚焦我们的能量。 平息内部对话。 更加充分地生活在“现在”。 开创新的可能性和新的选择。 整合我们的各个部分和资源。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讨好
忽略自己,内在价值 感比较低。 言语中经常流露出 “这都是我的错”, “我想要让你高兴”之 类的话。 行为上则过度和善, 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情境 他人 自己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常常忽略他人,习惯 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 推给别人。 “都是你的错”, “你到底怎么搞的”是 他们的口头语。 究其内在经历,通常 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 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
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 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 理论体系。 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 关怀。 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 更关心“我们”。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目标
四大总目标
最终的正向导 向的治疗目标
冰山目标
晤谈目标
逐步目标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四大总目标
提升自我价值 更能为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负责任 成为较好的抉择者 更加和谐一致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治疗计划的设定---设定目标
目标永远是正向导向的、内在的和体验性的。 为了让转化得以发生,目标必须是可以轻敲 渴望的。 目标需要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合作设定。 五种目标导向。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个性部分舞会技术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层面或部分---我 们的“很多张脸”。 五个主要步骤:1、准备好主体。2、描述出他部 分或她的各个部分是怎样行动的。3、各个部分怎样 发展出不可避免的冲突。4、对这些部分加以转化, 以使冲突得以解决。5、完成最后的仪式。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家庭规则转换为指南的步骤
一个根本原则是不要抛弃规则中蕴含的基本智慧 和规则的目的。要点是将强迫性变为选择。 第二步是拓展选择。 第三步是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我应该永远不生气” “我可以 永远不生气” “我可以有时候生气” “当表妹欺负我的时候,我可以生气 ” “当 同学抢我东西的时候,我可以生气” “当父母误解我的时候,我可以生气……”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
求生存的 应对姿态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冰山原理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求生存的应对姿态
讨好型 指责型 理智型 打岔型 表里一致型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守护心灵的家园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2
接受父母也是人,并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 次上与他们相遇。 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 病理负面的部分。 症状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运用自己是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 的自我价值。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治疗计划的设定
评估 设定目标 治疗技巧的应用 治疗结果的评估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治疗计划的设定---评估
目的:轻叩来访者的个人内在及人际互动的 动力。 提供一个形成来访者的功能和习惯形式的轮 廓。 包括:求生存的应对姿态;个人内在世界 (冰山);原生家庭。 找出来访者的正向资源和未完成事件。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家庭生活编年史
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日 重大家庭事件的日期如搬家、结婚、死亡、灾 难等,以及取得成就的日子如毕业、晋升。 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日期如战争、天灾、 经济动荡。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影响轮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的 治疗信念
01 对人的信念
02 对应对的信念 03 对改变的信念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应于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功能 不良的。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其自 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如何 驾驭它们。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冰山探索—从你的愤怒中学习
分享一件让你觉得很愤怒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愤怒? 当你愤怒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事后你做了什么让心情变好? 你觉得愤怒的感觉怎么样? 当事情发生时和发生后,除了愤怒你还感受到什么情绪? 当你生自己的气或生别人的气时,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未完成的期待是什么?就这件事而言?就你自己而言? 你有什么憧憬? 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 控制你的身体反应?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怎样才能避免自己生气?你不得 不做些什么?
爸爸 爷爷 朋友 妈妈
奶奶


老师 哥哥 姐姐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家庭规则转换
尽可能多地列出家庭规则。 有哪些规则现在仍然在遵守?看看每条规则涉及 的生存意义,包含的核心智慧是什么? 如何你将这些规则转化为指南,它们看起来会是 什么样子? 在当前和过去的家庭规则中,有哪些仍然适用? 遵守它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你在童年学习的哪些家庭规则被 你传递给了其它 人?能否帮助将它们转变为适用于他人的指南?
他人
情境 自己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守护心灵的家园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智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 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 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 有理智”,“不论代价,一 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 乱。” 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 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 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 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