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领导讲话技巧
领导讲话是秘书部门常见的文字材料,是秘书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文体。
怎样撰写领导讲话,笔者根据自己十三年办公室工作的实践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在写作特点上,注意奏好四部曲
第一,进入领导角色。
进入领导角色是写好领导讲话的前提。
因为领导讲话是领导意志的直接反映和完整表述。
如果不能站在领导的高度,就写不出符合领导要求的好稿来。
因此,秘书人员要有意识地使用领导眼光,运用领导魄力,高屋建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使所写的讲话材料既有气势,又有魄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不能脱离领导,站在局外,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东拼西凑。
第二,展示领导艺术。
领导讲话是一种论事说理的文字材料,是一种展示领导才华的公开形式,应认真对待。
讲话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上级机关要求做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怎样做;不能做什么,为什么不能。
因此,它要求讲话材料既要体现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展示高超的领导艺术。
第三,推出领导举措。
领导讲话通常是为了部署某项工作或开展某项活动而作出的。
因此,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过硬的工作举措。
常见的领导举措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点带面、督促检查、总结评比等。
第四,运用领导语言。
正确运用领导讲话时的特殊语言,可以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
必须认真研究语言表述问题,努力做到全面、完整、准确、肯切。
讲话材料中常见的领导语言有:传达精神的概括语言;分析形势的完整语言;布置工作的肯切语言;开展动员的激励语言。
二、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定好六步棋
一是查阅文件,吃透精神。
对上级机关下发的正式文件和上级领导作出的重要讲话,要认真阅读,细心研究,把握要点,吃透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撰的讲话材料体现上级文件精神,符合上级政策规定。
二是深入调查,摸清情况。
要写好领导讲话,就要熟悉基本的和全面的情况。
只有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得到准确的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道理就在于此。
调查没有深度,讲话就没有力度。
因此,起草讲话稿之前,要主动深入基层,运用多种方式,
从不同角度、各种层次、多个侧面做“解剖”性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是研究消化,提炼升华。
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经过理性的分析研究,使零乱松散的素材达到凝炼升华的高度,形成一个鲜明的主题。
四是征求意见,罗列提纲。
形成文字材料之前,必须慎重地向领导本人征求意见,包括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多少、表扬事项与批评事项等等。
征求意见之后,就可以根据领导的要求、调查的情况和会议的主旨,拟定提纲了。
五是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文章的框架扎好了,就如画家画梅有了主干,下一步就是添枝加叶、排花润色了。
经过一番构思酝酿之后,若要动笔行文,最好找个安静的地方,集中精力,一次完稿。
如果断断续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能影响到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六是字斟句酌,严审细核。
一次写成的稿子毕竟有点粗糙,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修改和校核。
讲话材料的修改,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
不仅要从大的方面如观点、材料、结构等方面考虑,而且要从小的方面如题目、语言、标点等方面加以修改。
三、在写作技巧上,注意把好三道关
领导讲话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道关”。
(一)导言。
导言是文章的先导语言,是讲话稿的开头,类似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其内容可以是全文提要,也可以是概括介绍。
一般介绍会议的性质、背景、主题、任务、形式、程序、目的以及方法步骤等。
这段文字尽管在整个报告中份量不大,但颇为重要。
它既是标题及事由的承接,又是主体内容展开的序幕,对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主体。
主体部分是领导讲话的核心,可分为“上级指示精神”和“本地工作部署”两个部分。
“上级指示精神”主要包括:会议的性质和概况;对当前形势的最新看法;对某种工作的评价和估量;对下级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应坚持详尽的原则,该写的一定要写清楚。
“本地工作部署”,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本地区在全局范围内所处的位置;过去工作积累的经验;当前的有利条件;落实上级机关或领导指示精神的举措;总结评比和奖惩办法。
进行工作部署是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关键环节,要注意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有机结合,注意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有机协调。
安排“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工作部署”所占篇幅时,应注意两点:当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传达精神时,“上级指示精神”所占篇幅要长;当领导讲话的重点是部署工作时,则“本地工作部署”所占篇幅要长。
《写作领导讲话技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