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体系的建立

计量体系的建立


1、目的 保证在投产或提供服务前配备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设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计量设备的配备 3、职责 (1)设计、工艺、质量、供销、能源、安全、环保等部门分别负责提出新产品 设计、工艺控制、质量检验、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检测、环保监测中 对计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按要求配备计量检测设备并对检测能力进行分 析,编制计量检测能力分析表 (2)计量设备采购部分按计量设备配备计划采购计量设备 (3)计量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各部门提出的语气使用要求和计量设备配备 计划进行评审,并对配备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三、建立计量体系的要求
• 1.明确目的: • 2.系统优化: • 3.预防为主:
§2
计量体系建立的步骤和要求
• 一、策划和设计 • 1.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 2.组织落实、拟定实施。a体系建设的总体 规划;b制定计量方针和目标;c按职能部 门进行计量职能的分解;d组织具体计划的 编制和实施。 • 3.现状调查和分析
• 4)作为计量体系一部分的计量体系程序,其范围的详细 程序应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所用的方法,以及开展这 项活动涉及人员所需的技能和培训。 • 5)所有的文件化程序都应简练、明确和易懂并规定所采 用的方式和合格的判定准则。 • 6)以相同的结构和格式编排每个文件化程度,便于使用 者熟悉适合于每项要求的固定方法,也增进了系统的满足 规范要求的可能性。
4、工作流程 (1)新产品设计部门按新产品开发计划,提出新产品开发中对计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 并按要求提出计量设备配备计划,并进行检测能力分析 (2)工艺部门按工艺文件的要求提出生产工艺过程中对计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按要 求提出计量设备配备计划,并进行检测能力分析 (3)质量部门按技术文件、产品标准,提出原材料、零部件及终端产品检验对计量设备 的语气使用要求,按要求提出计量设备配备计划,并进行检测能力分析。 (4)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和环保管理部门按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提出对计量 设备的预期要求,按要求提出配备计划,并进行计量检测能力分析。 (5)计量部门会同有关技术、设备部门,对各部门提出的预期使用要求、计量设备配备 计划以及计量检测能力分析进行评审。 评审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预期使用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b计划配备的计量设备计量特性对预期使用要求的符号性; c计量设备的量值溯源的可行性; d计量设备实际使用的环境要求; e计量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 f计量检测能力分析的准确性等。 (6)经评审合格的,交有关领导批准后,由设备采购部门组织实施。评审不合格的由 原提出部门重新研究后再次评审。 (7)计量部门负责对实施后的计量设备配备情况进行现场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形成记 录。 (8)在验证结束后,由计量检测能力分析表的编制部门将能力分析表整理后归档,并 编入计量管理文件。
计量室(含专业室、 计量室(含专业室、组)职责
• 1.负责建立、保存和正确使用本企业计量标准器,建立量 值溯源体系。制订量值溯源图。 • 2.负责指导全厂的计量检测工作,协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 疑难问题。 • 3.负责编写、修改检测方法等技术性程序文件,由计量仪 表处(科)审批后发布实施。 • 4.具体负责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工作。负责检定(校 准)档案和记录的保管。 • 5.具体负责采购、验收仪表的技术工作。 • 6。代表计量处参加企业各项工作,协助设计、工艺、质 检人员制订正确的检测方法。 • 7.了解国内外测量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协助制订本厂有关计量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规划。 • 8.负责计量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 9.负责报废仪器的技术鉴定。
§1 综 述
• 一、计量体系的概念 计量体系是为实施计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 过程、程序以及资源。 1.组织结构: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 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2.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 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3.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路径。 4.资源:实施过程所必须的人、设备、环境、 经费等条件
• 11)不合格计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 12)计量记录的管理程序 • 13)检定(校准)、测试实验室与环境的 管理程序 • 14)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与监督的管理程 序
• 5、管理程序的示例
XX厂 发布部门 计量处 计量设备配置管理程序 批准人 XXX 日期 2009.6.1 修订 JA567-1 页 1
§4.计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 一、概述 • 1.计量体系文件的层次和内容:典型的计量 体系文件层次: 根据本企业计量方
计量手 册(A) 程序文件(B) 计量技术文件(技术 规范、作业指导书) (C) 计量记录
针和规范要求描述 计量管理体系
描述实施计量确认规 范各要素涉及的各项 管理活动 详细的计量技术文 件及计量活动和检 测结果的记录
• • • • • • • • • •
2、程序文件的编制 1)对现行文件分析 2)编制程序文件明细表 3)程序文件的结构和格式,一般包括: A 文件编号和标题 B 目的和适用范围 C 职责 D 工作流程 E 相关文件和术语 F 报告和记录表格
• • • • • • • • • • •
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必须覆盖的管理程序 1)计量检测设备配置的适用性及配备量要求 2)计量检测设备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的管理 3)环境条件适应计量检测设备使用要求的保证措 施 4)计量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的管理 5)计量检测设备用于非正常环境条件下的修正措 施 6)计量检测数据的管理 7)计量检测人员资格与所在的岗位符合性的管理 8)记录设置的范围及使用与保管 9)计量检测设备的封印设置及管理 10)计量检测设备标记的设置及管理
• 11)计量检测设备溯源间隔的确定 • 12)对不合格计量检测设备和不合格数据 的处理 • 13)外购产品检测及外协检测的管理 • 14)检定、校准、测试实验室的管理 • 15)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制度
• • • • • • • • • • •
4、计量保证确认必须覆盖的管理程序 1)计量审核和评审的程序 2)计量文件的批准、发布与控制的程序 3)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管理程序 4)计量设备配置适用性的管理程序 5)计量检测的管理程序 6)计量设备贮存与管理的程序 7)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的管理程序 8)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程序 9)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分类管理的程序 10)计量器具标志管理的程序
• • • • • • • • • • • • • • •
2、计量手册的内容和要求 1) 封面 2) 修改页 3) 批准页 4) 目录 5) 前言 6) 范围与应用 7) 引用文件和标准 8) 定义 9) 计量方针、计量目标 10) 组织结构与职责 11) 计量体系文件的管理 12) 计量保证体系计量职能分配表 13) 计量体系要素 14) 支持性信息的附录
§3 组织机构的建立
• 一、机构形式
总厂厂长或总工程师
计量仪表处(科)
专业计量室
分厂、部门计量仪表 科(室)
各专业班组
车间计量站(组)
厂长或总工程师
厂长或总工程师
计量仪表科 计量仪表室或 质检科 专业计量室
综合计量室(组) 各专业班组
二、机构职责
• 分管计量体系的厂(公司)级领导的主要职责: •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本企业 各部门、各车间的执行情况,增强职工的计量意识。 • 2落实本企业计量保证体系在计量仪器设备、环境条件和 人员方面的需要,保证本企业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 • 3.审批全厂性的有关计量的管理程序文件,并发布实施。 • 4.充分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指派计量人员参加企业的各 项工作,研究解决其中的计量问题 • 5.将计量列入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规划,使计量工作不断 适应生产、科研发展的需要。 • 6.决定计量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提升。 • 7.审查内审情况,组织计量保证体系评审。
二、建立计量体系的基本点
• 1.企业的计量体系健全并能保持和有效运行。 • 2.计量体系应形成文件。 • 3.计量确认规范是一个企业建立和全面实施 有效的计量体系的指导性规范。 • 4.建立并保持计量体系的关键是落实组织机 构和职责。 • 5.计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完善的,而 这种改进是永无止境的。
测量仪器管理室的职责
• 1.在专业计量室的协助下提出计量仪器的更新、 采购计划。 • 2.组织采购仪器的验收。 • 3.负责计量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和管理,下 达并及时通报完成情况。 • 4.负责向上级单位申请并安排最高标准器的考核 • 5.负责联系外来的校准服务,并负责对其质量进 行考核。 • 6.负责检定(校准)后的仪器的贮存,发放,流 转。 • 7.负责报废仪器的处理。
计量仪表处( 计量仪表处(科)职责
• 1.贯彻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制订、健全各项管理程序, 经主管厂级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 2.及时研究本企业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规划设计计量保证 体系方案,经主管厂级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 3.组织建立企业最高标准器,建立企业内部量值溯源体系。 • 4.组织制订企业检测、校准方法等程序文件,审查、批准 并实施。 • 5.制订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并颁布实行。 • 6.负责提出计量设备采购计划和组织验收。 • 7.负责组织开展检测工作。 • 8.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解决计量问题。 • 9.负责制订计量记录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 10.组织人员培训,更新人员知识。 • 11.组织对计量保证体系的内审,协助主管领导组织评审。
三、文件化程序 定义:描述为实施计量要素所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活动 1、性质和要求 1)文件化程序是对那些影响计量活动进行全面策划和 管理所用的基本文件,是计量手册的支持文件 • 2)每一个文件化程序都应包括计量体系的一个逻辑上 独立的部分,诸如一个完整的计量体系要素或其中一部 分,或(涉及)一个以上计量体系要素并相互有关的一 组活动。程序文件的数量、每个文件的内容及其格式和 外观由使用者确定。通常体现了设施的复杂程序、单位 的组成以及业务的特点。计量体系程序文件一般不应涉 及纯技术性的细节。这些细节通常在作业指导书中规定。 • 3)文件化程序应阐明(详细程序应满足对有关活动进 行充分控制的需要)影响计量的那些管理人员、执行人 员、验证或评审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说明实 施各种不同活动的方式、将采用的文件即将采用的控制 方式。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