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计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200 ——发布200 ——实施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受控标识:分发号:程序文件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编号:GZ—JL—CX版本号: A 版修改: 0 次矿长: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程序文件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编制:主审:批准:目录01《管理评审程序》 (5)02《质量目标分解程序》 (8)03《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11)04《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15)05《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用软件控制程序》 (24)06《标识控制程序》 (27)07《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30)08《测量设备的封缄控制程序》 (36)09《测量过程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38)10《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控制程序》 (40)11《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44)12《计量确认过程管理程序》 (47)13《测量过程管理程序》 (51)14《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54)15《测量不确定度控制程序》 (58)16《测量设备的溯源性控制程序》 (62)17《顾客的计量要求满意度信息分析控制程序》 (65)18《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程序》 (68)19《不合格控制程序》 (73)20《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77)文件名称:管理评审程序页数:共3页第1页1.目的为对计量管理体系进行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提出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确认体系进行一步完善,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计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职责矿长负责并主持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活动的组织,认证办协助;矿有关科室单位负责本业务信息的提供。

4.实施过程4.1管理评审过程其输入是为实现管理评审所提供的充分准确的信息,其输出为管理评审的结果、评审所作出的决策和措施及其所实施的改进和变更,其活动是策划、计划编制、信息准备、召开评审会议、作出决策、提出报告、采取措施、改进完善。

4.2评审频次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其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当出现以下因素时,由管理者代表建议,由最高管理者决定适当增加评审次数。

a)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b)矿内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c)新技术发展要求发生较大变动;d)修订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

文件名称:管理评审程序页数:共3页第2页4.3评审管理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

管理者代表根据4.2的要求及矿井实际情况向最高管理者提出管理评审的建议,经最高管理者同意后,管理者代表安排评审活动,由认证办下达管理评审的通知。

a)计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内部审核结果;b)计量目标的可行性;c)随着新技术要求、顾客要求、法制要求、技术法规的变化或市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对计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新;d)组织机构、人员和测量设备、设施资源的充分性和适应性;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f)测量结果与规定的计量要求的符合性;g)顾客抱怨及重大不合格的处理;h)过程的业绩,对体系的改进建议;,写出书面材料,认证办负责收集、汇总。

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准确性、及时性,应有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分析决策建议。

4.4评审输出文件名称:管理评审程序页数:共3页第3页a)计量管理体系(含计量目标)及其过程的改进措施;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改进措施;c)资源需求的措施。

,即书面的管理评审报告,对体系做出评价,并提出对存在问题实施改进的措施,评价报告由认证办根据评审记录整理。

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分发到体系中的所有部门。

4.5措施验证根据评审输出的结果,由认证办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由认证办进行跟踪验证。

4.6认证办做好有关部门管理评审所有记录的收集、保管及归档工作。

4.7认证办对管理评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实施改进。

5.相关支持性文件《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6.适用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报告文件名称:质量目标分解程序页数:共3页第1页1.目的为对计量检测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对体系的质量目标在有关各部门进行分解,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矿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单位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和实现程度的评价。

3 引用文件**—JL—SC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JL-CX-14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程序》4 定义采用**—JL—SC《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中的定义。

5 职责4.1科技科负责制定矿计量检测体系的总目标,协助各职能部门按职责提出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分解方案,并对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监督检查。

4.2总工程师负责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审批;4.3各单位或部门按其职责分解,制定本单位或部门与体系有关的质量目标。

6 控制程序6.1在确定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时应考虑如下原则a) 便于对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文件名称:质量目标分解程序页数:共3页第2页b) 按照计量检测体系有关部门的计量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c) 确定的质量目标既要有先进激励性,又要有本年内实现的可能性;d) 质量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e) 制定的质量目标可测量,便于审核或检查。

6.2质量目标的分解矿计量检测体系的计量目标是总体目标,与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单位应结合。

本单位职责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

分解的质量目标可按百分比、频次、时间间隔或其他计数指标来规定。

6.3质量目标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每年由科技科主持编制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将各职能部门与计量检测体系分解的质量目标汇总成矿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经总工程师审批后下达。

6.4 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监督检查认证办对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分解和矿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可以在计量管理检查过程中进行,也可以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或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或迎接外部认证机构的审核同时进行。

认证办年底将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监督检查情况,作为管理评文件名称:质量目标分解程序页数:共3页第3页审输入内容之一,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以实现对质量目标的有效7. 适用记录审核计划审核记录内审报告文件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页数:共4 页第1页1.目的为保证所有计量活动由合格人员执行,使其满足所从事的计量工作要求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矿计量管理以及从事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3.职责3.1科技科负责计量人员的监督管理,并负责计量人员的资格确认。

3.2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3各单位协助教育培训中心对计量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4.实施过程4.1人力资源过程其输入是能力要求的规定,确定各种岗位应配备具有何种能力的人员;其输出是合格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其活动是培训需求表、培训计划的编制、实施、考核、评价培训有效性、记录归档。

4.2计量人员包括a)组织最高管理层主管计量的负责人;b)认证办负责人;c)科技科负责人;d)计量检定员、校准人员;e)化验员、产品质量检验员;f) 测量设备调试、测试、维修人员;文件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页数:共4 页第2页g) 负责计量监督的计量管理员;h) 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

4.3培训a)认证办根据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供检定员、内审员、计量网员的培训需求;b)各单位根据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岗位需求,确定培训人员和形式,并填制培训需求申请表报教育培训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根据计量管理体系培训需求,职工培训管理规定,每年底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经分管矿长批准,下发到各部门实施。

a)有关的计量法律法规;b)GB/T19022-2003/IS010012:2003计量管理体系标准;c)计量管理基础知识;d)测量技术;e)专业技术;f)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等。

a)内部培训(计量网员)。

主办单位依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教学文件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页数:共4 页第3页计划,确定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名单,培训教师,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培训;授课教师制定本期授课计划、点名册,准备教材、编写教案,按时完成授课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并组织考试,填写培训成绩单。

b)专题培训(管理人员、内部审核员)由主办单位聘请专家来矿授课,并向教育培训中心提供教学计划及培训人员名单。

c)委外培训(校准人员、内部审核员、化验员、测试员、司磅员),要经主管部门同意,由教育培训中心按有关规定办理培训手续,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主动将培训证书复印件交教育培训中心备案。

d)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培训档案,在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的教学计划、点名册、培训成绩单等原始资料由教育培训中心统一保存。

a)计量管理人员,要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计量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b)测量设备校准(检定)人员,要有中技以上的文化程度,并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检定证书,证书的内容应标明所进行的检定项目。

c)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应熟悉计量工作,经有资格的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并经管理者代表聘用。

d)化验员、测试员、司磅员,经主管单位或外单位组织的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文件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页数:共4 页第4页a)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考核由教育培训中心组织进行,并由有关部门配合,适用的考核方式包括:外出培训成绩单或证书、实际操作能力等。

如存在培训效果未满足要求时,考核组织者及时向培训单位通报。

b)计量专业人员经考试不及格者,不得上岗。

c)因工作临时需要,使用未经过相应培训的人员来完成某项工作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监督,确保其工作能满足相应要求。

5.相关支持性文件《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6.适用记录培训需求申请表年度培训计划授课计划考试试卷文件名称: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页数:共9 页第1 页1.目的为确保与计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性文件、技术性文件和记录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矿计量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及记录的控制。

3.定义3.1管理性文件是指计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部门制定的管理性文件以及相关的外来管理性文件,如法律、法规等。

3.2技术性文件是指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自校方法、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等文件。

3.3记录阐明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4.职责4.1认证办负责计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修订、更改、分发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