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可行性报告(一般项目)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调查及规范护理措施研究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后早期的并发症之一。
有研究显示[1],骨科、普外科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0%~63%。
且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3]。
由于发病率高,容易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加大了社会医疗负担,日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4-5]。
大量研究证实,系统规范的护理可有效降低DVT,但目前我国各医院多以经验总结作为指导开展DVT的预防和处理,标准不统一,循证依据不足,护理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护理水平有待提升。
以循证为依据,制定科学的DVT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为此,从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利用,护理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亟需建立贯穿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全过程的干预模式,尤其当前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一课题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项美国研究报告显示普外科手术后患者DVT发病率为40%[4] ,接受下肢骨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高达30.6%[6]。
目前,我国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
临床手术以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非常高,根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证实,普外科手术以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9%,神经外科手术为23%,股骨骨折为47%,髋关节成形术为50%,膝关节成形术为60%。
近年来,DVT的预防护理工作已得到国内各医院的广泛重视,我国护理人员在DVT的预防护理工作做了一定探索,但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规范各医院所采取的标准不一、护理水平参差不齐。
文献报道护士对DVT预防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对DVT防护措施的实施[7],目前国内DVT预防护理工作,很少有医院在术前、术后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极少数医院在术中进行评估,而0'Meara等[8]指出,50%的DVT开始于术中,针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中有必要为其采取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有研究表明,我国临床护理人员DVT预防认知在不断提高,减少了由于护理人员认知不够导致术后患者DVT的发生,但DVT预防护理工作的落实仍不到位,只有少数医院对DVT预防护理采取了一定措施。
因此,要加强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工作的管理,从源头上提高对DVT预防的认识。
采取规范护理干预,基于循证护理制定护理实践规范是降低DVT,节约医疗资源的有效策略。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制定DVT护理实践规范,可推进护理专业化进程,如应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防治DVT[9-11]。
综上所诉,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将推进术后患者DVT护理规范化,特别是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建立术后患者DVT及其护理数据库,充分挖掘其现状及影响因素。
构建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为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1]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640.[2] 曲洪雪.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0-112.[3] 刘玉芬,袁启东.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14):160-161.[4]Geerts WH, Bergqvist D,Pineo GF, et ai.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e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6 Suppl):381S-453S[5]Schroder HM,Andreassen M.Autopsy-verified major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hip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3):196-203.[6] 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J].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 ( 9 ):693-698.[7] 丁炎明.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理,2009,15(2):99-100.[8] 0’Meara PM,Kaufman EE.Prophylaxis for venous thromboem —bolism in total hip arthropIasty:a review[J].orthopedics,1990,13(2):173—178.[9] 王呼萍,李瑾荣.气压泵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7):2516-2518[10]龚小玲,岳莎莉,潘玉然,等.分级加压弹力袜与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应用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3):57-59.[11] 杨春霞,马小芳.气压治疗仪对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67-2368.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第一部分调查术后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现状本课题拟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住院术后患者调查,获得术后患者DVT发病率,相关影响因素,为建立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1、建立术后患者DVT护理风险评估制定细化的护理风险评估标准,明确最佳评估方法和护理时机,形成科学的术后患者DVT评估规范。
包括患者肢体功能状况,血栓易发风险因素等内容,使护理人员能够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护理评估。
2、建立术后患者DVT护理预防措施将原有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相结合,本研究拟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效果验证,最终建立术后患者DVT预防护理措施。
3、建立术后患者DVT处理措施以循证为依据,根据DVT的发展进度,制定科学的并发症护理措施与处理流程,对护理技术、护理用具、健康宣教等内容进行细化,提出解决方案,形成DVT处理措施。
第二部分术后患者DVT规范护理措施实施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术后患者DVT护理措施,以开展护理人员培训为基础,实践评估-预防-处理的规范化护理干预。
研究目标:1、建立术后患者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护理行为相关信息等数据库。
2、建立术后患者DVT护理规范,以循证护理为基础,以医院现行护理模式为框架,建立DVT的风险评估、预防、处理措施。
3、建立术后患者DVT护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通过实施培训,实践验证护理措施,并与基线调查对照评价效果。
拟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思路:1)分析术后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现状,探讨DVT高危因素。
2)提出术后患者DVT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
3)统计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在降低DVT发生中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术后患者DVT相关数据库的建立1、调查方法:多科室整体抽样现状调查2、研究样本入选标准:1)住院Ⅲ-Ⅳ类手术患者2)高危科室: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妇科等。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院时已有DVT。
样本量:根据近年住院手术患者情况预计样本量共计2000例。
3、手术患者相关信息1)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城乡、营养状况等2)疾病分类、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3)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4)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医疗费用等。
4、护理行为相关信息1)手术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现状:评估工具、内容、评估时机、频率等2)术后患者DVT护理措施:DVT形成预防、处理护理常规、护理设施配备现状。
3)护理人员信息: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DVT护理的知识、信念、行为等。
5、统计方法: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第二部分术后患者预防DVT护理措施的建立1、研究方法:基于数据库的术后患者DVT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分析1)DVT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依据危险因素,确立护理评估与干预重点,提取有效护理措施。
3)系统分析综合结果,为护理措施构建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术后患者DVT规范化护理模式的验证1、研究样本:调查指标、统计方法:同基线调查2、规范的培训:参与本研究的卧床高危科室护理人员3、规范的实践住院患者护理:1)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术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明确危险因素。
2)根据评估的风险,落实DVT护理预防措施。
3)对于发生DVT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处理措施。
4、结局指标一、主要结局指标:DVT发生率。
二、次要结局指标:1)术后住院时间2)患者生活质量,对护理服务满意度3)医疗费用:住院医疗费用4)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DVT护理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相关信息。
5、效果评价1)规范实施过程中,收集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相关信息。
2)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照,对已形成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评价。
3)通过前后对照对该规范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卫生经济学评分。
技术路线进度安排:2017年1月-2018年12月1)调查术后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现状2)术后患者DVT护理措施的建立2019年1月-2019年12月1)术后患者DVT规范化护理措施的验证2)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论文撰写投稿五、主要创新点省内目前尚无术后患者DVT护理的全面数据,本课题拟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住院术后患者调查及出院后随访,通过数据挖掘,获得术后患者DVT发病率,相关影响因素,为建立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术后患者DVT护理措施,以开展护理人员培训为基础,实践评估-预防-处理的规范化护理干预。
收集干预后数据,对干预模式进行验证。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将推进术后患者DVT护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特别是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建立DVT护理数据库,充分挖掘其现状及影响因素。
构建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为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项目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一、研究结果与考核指标1、术后患者DVT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
2、规范落实护理措施:术后患者DVT护理措施。
3、本领域期刊发表3篇国内论文。
二、预期性研究结果1、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提高,避免或降低DVT的发生。
2、提出术后患者DVT规范化护理措施。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负责人情况:项目负责人是宁波市护理学会普外科护理学组委员,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和管理经验,曾赴香港、上海、北京等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