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完整版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完整版

3、采访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能只采访一个人。
“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杜涌涛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
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的性格,学习踏实等等品质。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所以说:想当好一名小记者,首先就要学会采访,然后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
湘潭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重点
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难点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任务二新闻采访 Nhomakorabea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思路指导
1.根据“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并有相关素材可以进行写作的角度。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一用事实说话;二是文字应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写得繁杂冗长;三是层次要清晰,使读者听众能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或来龙去脉。
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具体、生动。《新闻两则》后的第二题就是有关消息语言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再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体会消息的语言特色。
七、作文题目
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八、范文赏析
例子:C、春夏秋冬,您最不愿过什么季节。为什么
夏天烈日,马路都快被晒化了,清洁工阿姨还要工作。
(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当场做笔记:
(1)、记要点。
(2)、记疑问点。
(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
(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
(5)、记想到的。
采访后要及时整理:
(1)、整理要及时:——采访一结束,就要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整理记录。
(2)、整理的内容:——整理笔记、整理录音、核实材料。
(3)、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写好新闻搞、积累新资料。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
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被入选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课文。
他到我们学校来讲课,你有机会采访他,首先你要对他的作品或者经历有所了解,采访的时候才不会说外行话。
如果有的小记者只知道杨利伟是一位作者,一采访就提问:“你写过校园小说吗?”,那么,你这个问题就很尴尬。
如果你了解杨利伟的一些背景,那么你就会问出像:“您为什么要写《太空一日》
(2)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提问:被采访对象有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是:尊重自愿、不强制。
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
有很多被采访者,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那么记者就要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关键首先在采访者本身,找机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这样就很容易打开有关太空探险的话匣子。
(3)、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
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采访目的,报道清洁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不要乱扔垃圾。
拟定的采访提纲:
(4)结尾,一般是对背景、有关资料的来源的介绍,或对有关内容的补充。它不是必有的,需要与否,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调查显示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提升
我校教学处4月28日公布的“2015—2016年全校师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据“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生2016年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9本,比2015年人均增长1.25本,比2014年人均增长1.8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师生的课业压力也同步增加,但在日益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
4.新闻报道的结构,大体有四部分:(1)标题,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了所报道事件的主要内容。(2)导语,是标题下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对标题的简要说明,简要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是用充足的、典型的,或者有说服力的材料,具体展开导语所强调的核心事件。
比如说,我们采访校长,了解校长?我们可以采访谁
一个记者要想给读者(报道)“一勺水”,那么在幕后(采访)时准备“一大桶”。
4、提问的四种方法:
(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例子: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例子?您看到行人随手扔垃圾,您气愤吗
交代在自己的劳动不被别人尊重的前提下,清洁工阿姨的感受。
(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例子: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是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
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5、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连续问问题被采访者反映不过来。
(2)、提问要短不要长。口头交流记不住
(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
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
举例,两种情况
一、采访大人物首相总统
二、采访弱势群体?囚犯
杨澜:国内着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主持,
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采访过150多位精英名流。
采访过的名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世界冠军影视明星
杨澜: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
这一点可能在刚刚开始做采访的时候很难做到。一开始总会觉得,这些采访对象令人高山仰止啊,但我后来慢慢认识到,我并不是代表我个人在提问,我也代表着观众对这些采访对象的好奇心,所以我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小学生、定位于仰视他们的位置。但要想实现平等的对话,前提是必须要老老实实做足采访前的功课。因为这十几年来,每一次的采访我都认真对待,每次都力争问出有新鲜感的问题,时间的积累带给我很大的财富。
五、模拟采访
学生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任务三新闻写作
六、话题指导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你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收集主要的背景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
A、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B、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C、春夏秋冬,您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D、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