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一测冲刺一轮小复习之-----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第一部分:原理内容及其典型例题分析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并非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具体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联系客观性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观点。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内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典型例题分析:(2011·天津)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11分)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典型例题分析:(2011·安徽)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①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表现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7、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8、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9、量变和质变关系: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的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典型例题分析:(2010高考·广东卷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

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典型例题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却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

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

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败。

第二部分:创新演练1.2010年4月14日,冰岛上的一座火山喷发,随风飘散的火山烟尘覆盖了欧洲部分地区的上空,造成欧洲的空中交通大面积瘫痪。

这表明( )A.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C.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制约的2.冰岛火山喷发,首先给冰岛当地居民造成了诸多影响,进而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表明( )A.联系有主次之分B.联系有主客观之分 C.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3.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难以感受到树林的绿意,还可能失去空气、食物和水。

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其他生命形式,不仅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而且人类可能也无法继续生存。

这是因为( ) A.联系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D.联系具有客观性4.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7日,距海地千里之遥的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

有人从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的发生日期中发现了一个“恐怖矩阵”:将“512”、“112”、“227”这三个数字排列,无论横读竖读都一样。

据此互联网上有人预测,这是世界大灾难的征兆。

这些人的预测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③整体统率着部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A.①② B.①④ C.①③D.②④5.金秋时节某地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农民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自己服务②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偏居地球一隅的冰岛上的一座火山2010年4月14日喷发,随风飘散的火山烟尘连日来逐渐覆盖了欧洲部分地区的上空,造成欧洲的空中交通大面积瘫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