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陆南泉【内容提要】 2008年普京总统第二任期行将结束。
在普京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的基本看法是,2008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不论谁上台,俄罗斯发展总趋势是: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强国的政治理想;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基本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上的崛起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政治经济俄罗斯GDP【作者简介】陆南泉,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 100007)2008年普京总统行将结束第二任期。
在其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政局与经济发展呈何态势,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政局的走势: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普京执政6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其治国方略。
“俄罗斯思想”实质上是带有浓厚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的爱国主义,其核心是“国家”的观念,即突出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
关于这一点,普京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
”[1]他认为,为了使俄罗斯成为强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2]。
通过普京执政6年多来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的言论,再通过他执政以来推行的政策,可以看出,普京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提出的、作为治国思想的“俄罗斯思想”。
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理想。
这也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反映其强权治国的思想,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与和睦;其次是把经济搞上去,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是强国的基础;第三,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切都要服从俄罗斯国家利益,并积极争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普京为实现其政治理想采取的主要措施普京第一任期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强化了中央权力,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成立了7个大联邦区,由总统任命联邦区的全权代表。
建立了国家权力垂直体系,叶利钦时期联邦主体通过的法规中有3 500多项法规不符合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到2001年有4/5已得到修正[3]。
90%以上的总统令地方政府根本不执行。
普京执政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推动政党制度建设,通过政党法,使“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政权党。
2003年12月7日的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一党独大,在杜马中超过半数。
这些加强了普京总统的执政基础,形成了议会上院、下院和地方政府中亲总统力量的核心。
打击寡头势力。
普京从2000年起,先后打击了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既赢得民心,也提高了普京个人的威望。
加强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引领社会舆论的导向。
进行司法、行政改革,惩治腐败,提高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使俄罗斯社会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和政局相对稳定。
2004年4月普京连任总统后,继续在为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保证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睦作出努力。
普京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在政治治理国家方面的政策既有连续性,亦有其特点,这就是把重点放在强化中央(联邦)权力上。
普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虽经过普京总统第一任期的治理,社会逐步走向稳定,经济连年增长,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日趋严重。
例如,犯罪案件不断上升,恶性杀人案,政治谋杀案层出不穷。
普京也说过,40%的犯罪活动甚至都没有得到报告;恐怖事件连续不断,两架客机同时坠毁,莫斯地铁车站自杀性爆炸与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等,使俄罗斯人越来越感到恐惧和缺乏安全感;政府管理部门效率低下,腐败严重;车臣问题的最后政治解决也非易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处理好与寡头的关系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需要通过加强国家权力,强化中央垂直领导等手段,来树立人民解决以上种种社会经济问题的信心。
为了强化中央权力,普京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
首先,要进行强有力的行政改革。
普京在2004年3月15日凌晨当选连任总统后,同媒体见面时就强调:“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复杂、处于发展转折关头的国家,没有最高国家权力和管理机关是不可想象的。
这将导致混乱。
所有的人都将受害。
这是不允许的。
”普京连任后,之所以一再强调首要任务是进行行政改革,并且很快着手进行,对政府进行大改组,主要是为了解决官员素质低下、行政管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官员腐败严重等问题。
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简化政府职能与缩小行政审批权限;精简机构与裁减冗员;提高管理效率;严厉打击官员腐败。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组建一个精明强干的政府,使这个政府的“任何官员不能以国家利益为掩护中饱私囊”。
在行政改革过程中,普京首先进行了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
其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与他高度一致的最高执行权力机构,使总统班子与政府班子在政治上高度合一,消除政府与总统的分歧,以便顺利推行他的治国方略。
另外,普京反复强调,通过行政改革来打击官员的严重腐败。
他公开指出:“人们都在用贿赂来克服种种行政障碍。
障碍越大,贿赂数额就越大,收受贿赂的人的级别就越高”。
在俄电视征询的近50万居民的意见中,有3/4的人控告的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肆意妄为。
为此,俄成立了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决心向腐败宣战。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必然引起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并且使任何一项社会经济改革政策难以顺利推行,任何一项社会发展计划都会流于空谈。
其次,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在建立了以强势总统为特征的垂直政权体系的同时,要克服地方做大和分裂主义倾向。
普京要强化中央权力,必须根本改变这种局面。
在第一任期已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他在第二任期内将继续进行调整工作,如进一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机关之间的职权与财权。
普京在2004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强调:“无论联邦主体,还是各地区都应当清楚,各自应履行哪些职责,应提供哪些公共服务,有哪些资金来源。
”改革89个联邦主体最高行政长官的选举制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高素质的、坚决主张改革的人担任地方长官。
第三,政权非寡头化。
普京执政以来,一直在打击寡头势力,改变寡头参政与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局面。
普京打击寡头势力,从政治上讲,主要是剥离寡头与政权的关系;从经济上讲,一方面为了削弱寡头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因为控制经济命脉的垄断集团已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障碍;从发展道路来讲,普京要建立的是强有力的国家调控机制,尽快使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而垄断集团主张的是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对内听凭资本自由发展,包括形成对经济的垄断。
对外则要求国家提供保护,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以上两种发展道路是相对立的,必然会生产种种矛盾,使普京的“强国”政治理想与政策难以实现。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中央权力、提高官员素质与办事效率以及惩治腐败,都离不开法制建设。
普京强调,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是至高无上的,这应成为俄联邦所有地区的生活准则,这样才能从法律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国家机器变得可控。
从经济领域来讲,要实现“可控市场”的方针政策,也需要有各种法律加以保证,这样才能做到普京所要求的,既能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又能做到杜绝国家对经济没有根据的干预。
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来讲,今后应严格依照联邦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改变地方机关职权不明的情况。
第五,积极推动政党建设,促使成熟的政党体制形成。
在政党建设过程中,“政权党”的力量逐步扩大,并使拥护与支持总统和政府的政治派别在议会中占居多数地位。
(二)俄罗斯政局发展趋势普京执政6年多来,俄罗斯政治领域中的消极因素日益得到抑制,政治秩序混乱、无序状态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加上多年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
可以说,目前的俄罗斯出现了较为和谐的社会政治氛围,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精英集团较为团结,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有了较大改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趋缓和,“街头政治”的斗争形式逐步消失,斗争一般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进行。
总之,普京执政时期,从总体来讲,政局保持了稳定,国家权力日益巩固。
与此同时,俄罗斯社会对普京本人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支持率。
在离普京第二任期还剩两年之际,俄罗斯高层领导早就在谋划普京政局的延续问题。
现在有各种议论与方案:一是让普京连任三届总统,这需通过全民公决来修改宪法;二是延长普京第二届总统任期,由4年改为7年,即任期到2011年,这同样需要修改宪法;三是普京出任俄(罗斯)白(俄罗斯)联盟总统;四是普京到2008年出任总理掌握实权,这要求从现在的总统制改为议会制,也要求对俄罗斯现行宪法进行根本性修改;五是在继续保持总统的条件下,普京出任总理,4年之后即到2012年,普京再次竞选总统,人们称为“曲线过渡”或“过渡模式”;六是普京选定接班人,使他的治国思想、纲领得到继承。
人们对普京政权的延续问题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议论,并提出各种设想与方案,说明对此问题的关切,并且也有现领导层用来测试社会各界的反应之意。
尽管人们对普京到2008年的最后结局尚难作出判断,现在看来,最后一种可能性较大,即由普京选出接班人并通过各种途径给予支持,使其在2008年总统竞选时得以获胜。
笔者认为,不管2008年总统竞选结果如何,即使是反对派上台,俄罗斯政局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2008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不论谁上台执政,作为体现治国思想的“俄罗斯思想”,其基本原则与政策将会继续下去。
普京总统在2004年5月2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政策基本原则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彻底改变经济政策,对外政策全面修正,所有偏离历经磨难的俄罗斯所选择的历史道路的做法只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
必须坚决杜绝这些行为”。
“传承战略方针、继续推行经过4年实践考验的改革,这是我国继续稳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普京的政策走向,既不是独裁主义,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在不改变俄宪法的情况下建立能够发挥作用的、符合俄国情的和有效的民主(也有人称为“可控的民主”)。
俄罗斯转轨的大方向,即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市场化不会改变。
第三,从今后国家政策和总趋势看,俄罗斯所推行的改革与发展政策、措施,都将围绕加速经济发展与加强中央权力这两个轴心来进行。
至于有人担心对强化中央权力会不会使俄罗斯政权走向独裁,这应该进行客观分析。
我们在前面已提到,普京上台通过强化中央权力和加强国家政权,主要是为了解决叶利钦时期混乱、无序的政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