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俄罗斯一、单项选择题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A、经济互助委员会B、欧洲经济共同体C、东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A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答案:C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90年12月B、1991年8C、1991年12月D、1992年2月答案:C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答案:C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A、一致抗美B、逐渐取消北约C、共建大欧洲D、领导欧洲答案:C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答案:D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D、总统大选答案:C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C、全方位外交政策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B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A、渐进式转型方式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C、混合式转型方式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答案:B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答案:B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B、美苏互有攻守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答案:A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A、苏联全面改革B、两德统一C、欧洲联盟建立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答案:B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1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答案:C16、中苏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A、斯大林时期B、戈尔巴乔夫时期C、赫鲁晓夫时期D、普京时期答案:B17、独立国家联合体是()A、国家的一种形式B、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C、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D、设立权力有限的中央政权机关答案:C18、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只有11个国家,现在是12个,最后加入的是() A.格鲁吉亚B.立陶宛C.拉脱维亚D.爱沙尼亚答案:A19、原东欧国家中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的国家是()A、波兰B、南斯拉夫C、匈牙利D、民主德国答案:B20、独联体国家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A、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B、俄-白联盟C、俄-乌合作伙伴关系D、独联体九国集体安全条约答案:B21、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A、总统制B、议会制C、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答案:A22、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正式形成于()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C、安德罗波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B23、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制定的外交政策是()A、谋求对美国的军事优势B、苏美合作主宰世界C、独霸全球D、维护世界和平、解放全人类答案:A2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6年答案:B25、2002年2月28日,中俄双方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该条约是新世纪指导中俄关系发展的法律性文件,必将对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A、《中俄友好合作条约》B、《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协定》C、《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D、《中俄边界条约》答案:C26、独立国家联合体形成的标志是()A、明斯克声明B、阿拉木图宣言C、乌克兰会议D、莫斯科会议答案:B27、社会主义国家组建的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A、1949年B、1950年C、1955年D、1952年答案:C28、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A、1946年B、1956年C、1962年D、1964年答案:C29、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的第一次直接交锋是在()A、第一次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朝鲜战争D、越南战争答案:C30、提出“改革与新思维”理念的前苏联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两极格局的重要特点有( )A.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B.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C.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对抗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D.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答案:ABCD2、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苏联的解体B、华约的解散C、东欧的剧变D、德国的统一答案:ABCD3、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公开予以谴责的国家有()A、南斯拉夫B、保加利亚C、匈牙利D、罗马尼亚答案:AD4、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等类型。
A、国家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B、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C、市场调节为主,社会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D、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答案:ACD5、针对西方国家的遏制战略,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A、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B、共产国际C、华沙条约组织D、经互会答案:ACD6、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有()A、国家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B、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模式D、取消计划实行自由市场调节的模式答案:ABC7、采用“休克疗法”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A、俄罗斯B、波兰C、罗马尼亚D、乌克兰答案:ABCD8、俄罗斯经济出现全面好转的内部原因是( )A、政府积极有效的治理工作对经济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建成,经济法规的不断建立,社会经济关系逐步理顺和规范化C、激进转轨措施的负面影响已基本释放,经济进入了恢复性增长阶段D、卢布贬值的短期作用答案:ABCD9、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特征有()A、东西方平衡B、全方位C、现实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ABCD10、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有()A、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B、高度计划化的经济运行模式;C、以行政手段为主,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模式;D、长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
答案:ABCD11、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是( )A、亲密伙伴关系B、相互对抗关系C、既是合作伙伴D、又是竞争对手答案:CD12、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主要措施( )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提出“莫洛托夫计划”C、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签订一系列双边的友好互助条约D、成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答案:ABC13、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是()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B、对外长期搞霸权主义C、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D、总统与议会的尖锐矛盾答案:ABC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80年代中期苏联实施的对外战略有()A、斯大林时期积极防御的和平对外战略B、赫鲁晓夫的“有限扩张”对外战略C、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D、“亲西方一边倒”战略答案:ABC15、在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是()A、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派驻重兵B、苏联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C、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D、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答案:ACD三、判断题1、苏联解体标志着一个以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时代的结束。
答案:正确2、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答案:错误3、当前俄罗斯实行的是面向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战略。
答案:错误4、俄罗斯现行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
答案:错误5、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苏联领导人是赫鲁晓夫。
答案:错误6、当前,俄美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斗而不破。
答案:正确7、冷战结束后,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地区冲突相应减少。
答案:错误8、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的是激进式经济改革方式。
答案:正确9、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必会失败。
答案:错误10、“梅普组合”时期采取的外交战略是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
答案:错误11、俄罗斯不具备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
答案:错误12、独联体是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
答案:错误13、俄罗斯与印度是同盟关系。
答案:错误14、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答案:错误15、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进行改革。
答案:错误。
四、辩析题1、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存在了。
答:错误。
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的整体作用有所减弱,但并不表明第三世界不存在。
第一,这类国家的数目继续扩大。
一些前苏东国家加入第三世界后,使第三世界国家的数目达到160多个国家。
第二,这类国家的共同特征并没有改变。
从历史角度讲,它们有被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共同历史遭遇,有战后仍受新老殖民主义剥削的经历。
从现实角度讲,有它们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存的多种经济成份,弱小的民族资本和严重的对外依附等特征。
第三,这类国家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并没有完成。
其共同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反帝、反殖、反封、反霸,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冷战时期,这两大任务既是第三世界团结合作的基础,又是第三世界联合斗争的目标。
冷战后,完成两大任务,更加紧迫和复杂。
第四,联合国的面貌仍需继续改变,它仍是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力军。
多年来,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已成为一个伸张正义、反对强权、维护公理的不可替代的国际组织。
然而,联合国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还不能完全反映这类国家的意愿。
因此,它们仍需继续努力,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反映它们的意愿、维护它们的利益。
2、独联体是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
答案:错误。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与“联合体”的对立统一。
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松散的国家间联合的形式。
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各国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
独联体没有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只是在尊重参加国主权的前提下,在某些领域进行政策协调。
独联体也没有统一的军队,只“保留和支持共同的军事战略空间”。
独联体各成员国在财产分配、外债分摊、领土划分和军队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利益,因而存在分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