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原因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回味,曾经有许多的文章、评论剖析越南战争,但大多数只是对战争目的、战争的资源、意识形态的对抗等方面的叙述。
在本文中,我着重从美国的军事和金融两个方面来阐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越战期间,美国是综合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拥有庞大的战争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再看北越,当时只是一个刚从法国殖民者手里解放出来的贫穷落后的小国家,而且还只是“半国”,其人口和资源还不及中国的一个省,在长期的抗日、抗法战争中,国力消耗殆尽。
在这样贫、弱、穷的情况下,越南劳动党在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试图解放南方,武力统一越南,而美国认为这是全球共产主义扩张的举动,担心此举在亚洲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于是,自1961年起向越南南方派兵,进行武装干涉,这场在大国支持下的统一与反统一的战争不断升级,打了十几年。
一、当时越南战场上越的军事态势
当时,越南劳动党面临着四个巨大的困难:
第一、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北越军队和南方反美武装在战斗中的巨大伤亡。
1963年起,美国地面部队在越南南方大规模参战,他们的战术是先用B-52轰炸机对有反美武装的区域进行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再用地面部队进行搜索、剿灭。
和美军相比,越南方面在火力、机动性和后勤供给等方面都处于极其不对称的劣势,因此每战必输,而且伤亡惨重。
有统计显示,美越双方战斗减员的比例为1:10,这样的战斗减员比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越南战争的始终。
第二、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在这里再也难已行得通了,或者说已基本消失亚洲革命战争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借鉴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两大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发动人民战争。
但是在越南战争中,人民战争却失去了人民。
为什么呢?因为越南南方人民同情和支持越南劳动党,是因为劳动党提出的政治主张代表了农村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人们的根本诉求,当这种支持的风险过于巨大时,人们的主要诉求是人身安全,而不是政治和经济利益了。
美军大规模的滥
用火力,导致南方农村的毁灭和农村社会的解体。
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被迫离开家乡,流落到城市或者被赶到美军军营周围的所谓“战略村”里。
这种农村社会物质上的解体和组织、心理上的解体,严重削弱了人民战争的基础。
劳动党在南方解放区的一步步缩小,所控制的人口也在减少再减少,这导致了农民人均税赋的增加,农民拒绝缴税又遭到的强制征税;人员的减少使得自愿入伍参加抗美战争的人数越来越少,于是又不得不进行强制征兵,于是,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在许多地方趋于紧张,加上艰苦的条件和接连不断的军事失利,也直接影响了抗美武装力量的士气和素质,开小差、逃跑的事件时有发生。
到战争的后期,南方的抗美武装基本处于瓦解状态,完全没了战斗力,南方的抗美战斗只能由北方来的越南人民军充当作战主力,战争则由人民战争变成美国、越南之间的常规战争了。
第三、南方的阮文绍政权用共产党的政策对劳动党发动政治攻势
军事上的失利,迫使越南劳动党转入战略性的防御,使阮文绍政权得以喘息,乘此机会以“使耕者有其田”为口号,搞起了土地改革,于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有了土地,并以“保卫田地”的口号,组建农民护村队,广大农民冒死抗美反阮的利益诉求消失了,这给劳动党的统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第四、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
越南之所以敢于和美国一搏,而无惧美国的战争威胁,皆因其背后有中国、苏联的支持。
但到了战争后期,中、苏两国对美的敌意分别有所缓和,1972年初,越战再次进入高潮,美军恢复了对北越的轰炸,而且用水雷封锁北部湾北越海岸,目的是阻止中苏援越物资的船靠岸,这些都没有引发中、苏两国的强劲反弹,尼克松仍顺利的访问了北京和莫斯科。
综上所述,在越南战争中,越南劳动党面对的是不断恶化的战略环境,但是最终还是得以统一越南,这不是劳动党方面的军事战略比美军优秀,也不是人民群众毫无保留的支持劳动党,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战争之伟力”,更不是越南劳动党前瞻性的站在“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这个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一边,而是作战双方的战争目的不同,使越南的战争意志最终胜了美国的战争能力。
越南劳动党对战争的规划、操作从来都立足于改变和重新塑造政治形势这个大局,而从不拘泥于军事上的得失,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大将曾说过这样
的话“…每天死一千、一万、十万都在所不惜,只要能达到政治目的…”,这和毛泽东说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相比之下,毛泽东说的更深邃,更人性化。
在整个越战期间,劳动党在军事上总是失利。
但他们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往往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并最终在政治上摧毁了对手的战争意志。
一、当时越南战场上美国的军事态势
1967年,美国政府反复对本国人民说“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你们的孩子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美国政府没说谎,从军事角度看,美国确实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越南方面连武装力量总司令阮志清大将(武元甲的前任)都阵亡了,战争似乎立即可以结束,但是,就在1968年除夕,越南劳动党组织了十万大军,在南方若干城市发动了春节攻势,战斗状况空前惨烈,春节攻势终遭失败,但劳动党在政治上却获得巨大成功;当敢死队攻击西贡美国使馆时,美国记者在使馆内架起摄像机,从头至尾对此役进行了实况转播,全美电视观众目睹敢死队不要命的冲锋,最后全部阵亡,无一退却的场景后,都目瞪口呆:“不是说战争要胜利结束了,怎么还这样?”。
经这一“媒体事件”强烈的刺激,推高了美国国内的反战舆论,而“战争即将胜利结束”的政府宣告在民众眼中却成了彻头彻尾的政府谎言。
春节攻势后,约翰逊总统宣布不参加196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这等于宣告他的越南政策失败,与此同时,战争开始降级,美越巴黎和谈正式开始,1973年,《巴黎和平协议》签订,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春,越南人民军南下,西贡政权灭亡,越南统一。
再回顾当时美国国内的态势。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就任美国第36届总统。
肯尼迪总统遇刺的背景须简要说明一下,1933年前,在美国流通的美元主要有四种,1,美国政府劵,2,黄金劵,3,白银劵,4,美联储劵。
白银劵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以白银为支撑的一种货币,与黄金之官方比价为1:15,始于1792年。
1933年,罗斯福总统宣布废除金本位后,黄金劵退出流通。
美国政府劵即林肯绿币,由于其法定发行量被限定,所以没有被国际银行家们视为对美联储劵的威胁,而白银劵是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的储藏量大,美国政府的白银储备量
也很大,要是以银本位实现货币化,由美国政府发行白银劵,势必成为美联储等国际银行大家的梦魇。
而导致肯尼迪被刺杀的直接原因就是他签署法令,极力主张白银的货币本位,使政府拥有或主导货币发行权。
而千方百计妖魔化黄金白银,最终彻底废除金银的货币地位,这正是国际银行家们所梦寐以求的。
肯尼迪的这一举措,无疑触犯了国际银行家们的核心利益,除掉肯尼迪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1933年,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公民个人拥有黄金为非法,在美国国内,美元与黄金不再相互挂钩。
在废除金银货币地位的进程中,国际银行家们采取先废白银后废黄金的方针,因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还有少数几个国家以白银本位作为货币流通,所以,在国际上废除白银本位的举动,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在美国的货币系统中废除白银也只是个容易操作且不起眼的小手术。
肯尼迪的遇刺深深促动了约翰逊,使他不愿、也不敢违背国际银行家们对他的“期待”。
约翰逊上台后,积极配合国际银行家们的“诉求”,1964年3月,约翰逊下令财政部停止白银劵与实物白银的兑换,并以极低价大量向工业用户抛售白银,此举,从根本上扼杀了白银劵的发行。
在国际上,成立了以美国为首、英、法、德等六国加盟的黄金基金,其主要职能是打压国际黄金价格,为废除金本位做准备。
由于越南战争,导致美联储不断加大美元的供应量,结果极大地推高了黄金的价格,为打压黄金价格,在美联储高参们的建议下,约翰逊将全部黄金储备在英格兰银行、美联储银行海量抛售,试图以这样的抛售引起金价暴跌,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抛售狂潮,然后在低价抛售狂潮中悄悄的买回这些黄金。
这个计划设计得真是滴水不漏,天衣无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市场的反应没有如同他们的计划那样进行,而是全部吸走了海量的黄金卖盘。
此役,美联储损失黄金9300吨。
黄金大战的惨败、越南战场春节攻势的血性、残酷,使美国的决策精英集团意识到越南战争该结束了。
1968年3月,约翰逊宣布停止对北越地区的轰炸,1973年,美军撤离越南。
可以这么说,越南战争结束的本质原因是美国打压黄金价格战争的惨败,导致金融底气损耗殆尽所致。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军事战争和金融战争同样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搏杀,如果说军事战争是常规战,那么金融战争就是可怕的核战争。
这一点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从十九世纪做空英镑,到美国的几次经济大萧条,再到前苏联的解体,从
日本接受《广场协议》重创其国内经济,时至今日尚难以恢复元气,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一不是国际金融寡头们一手策划的杰作。
国际银行巨头罗斯柴尔德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只要掌握货币发行权,而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主动退出国际黄金报价系统后,人们就可以预测到国际银行“卡特尔”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向美元发起进攻了。
今天,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应验了这种预测,其强度、烈度波及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随着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今天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今后会在我国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