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蕉的研究报告中融国联徐风碧树目录1 绪论 (3)2 引入的理论 (3)2.1 适用于国内的理论 (3)2.2 适用于国际的理论 (4)3 香蕉的综述 (5)3.1 形态特征 (5)3.2生长环境 (6)3.3 分布范围 (6)3.4 繁殖概况 (7)3.5 栽培方法 (7)3.6 总结 (7)4 香蕉的产地以及竞争力分析 (8)4.1 香蕉的国内产地和供应商竞争力分析 (8)4.2 香蕉的世界产地的竞争力分析 (9)4.3 国内香蕉优势评价方法 (10)4.4 国际香蕉优势评价方法 (11)5 策略和建议 (11)5.1 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加产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12)5.2 加强引导,开拓发展其他市场 (12)5.3 政府政策需扶持,提高劳动者保障水平 (12)6 总结 (12)1 绪论关于香蕉,其实人们都只是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大家都知道香蕉是水果,但是对它深层次的了解并不透彻,无论是它的产地、功效以及所含的东西。
事实上,香蕉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就已经在现今广东省附近栽培,也就是说,香蕉的历史已经相当的悠久了。
包括现在,香蕉也是全球风靡的水果之一。
文章将以国内外香蕉产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香蕉本身作分析,利用各个指标、指数作为理论依据对香蕉的国内、国外产地以及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再把一些贸易实例和贸易数据做分析,最后得出国内海南、国外厄瓜多尔的香蕉最优的结论。
2 引入的理论2.1 适用于国内的理论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它主要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在该农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EAIia=(Eia/Ei)/(Ea/E),其中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单产,Ei表示i地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产,Ea表示全国a产品的平均单产,E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平均单产。
EAIia 越大,表明i地区的a产品生产效率越高,其效率比较优势也越明显,当EAIia 大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当EAIia小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劣势。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反映的是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之比,该指数能够体现出这个地区的该种农作物的规模与专业化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SAIia=(Sia/Si)/(Sa/S),其中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a表示i地区a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i表示i地区全部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a表示全国a产品的总种植面积,S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种植总面积。
S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就越大,当S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当S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优势。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是将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综合考虑,用于考察和测定不同地区之间的同种农产品或者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农产品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的指标。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AAIia,其中:A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A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A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当A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综合比较优势较弱。
2.2 适用于国际的理论由于全国全部农产品的产量数据常以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的数据给出,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参考马文杰等研究中国油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中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油料作物的数据方法,将本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水果的数据。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地区)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MSia=Xia/Xa,其中MSia表示i 国(地区)a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额,Xa 表示a产品全球的出口总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国(地区)这个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具体计算公式为:TCia=(Xia-Mia)/(Xia+Mia),其中TC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a表示i国a产品的出口额,Mia表示i国a产品的进口额。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在该国(地区)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具体计算公式为:RCAia=(Xia/Xit)/(Xwa/Xwt ),其中,RCA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值,Xit表示i国(地区)的总出口值;Xwa表示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RCA反映了一国某产品出口贸易的强度和专业化优势。
如果RCA大于1,则i国家在a商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果RCA小于1,则没有竞争力。
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 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3 香蕉的综述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
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
香蕉味香、富含营养,年终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
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宽65公分,10~20枚簇生茎顶。
穗状花序大,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
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原产亚洲东南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
3.1 形态特征植株丛生,具匐匍茎,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片长圆形,长2~2.2米,宽60~7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 厘米以下,叶翼显著,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
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紫红色,被白粉,内面深红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泽,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
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缘,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
最大的果丛有果360个之多,重可达32公斤,一般的果丛有果8~10段,约有果150~200个。
果身弯曲,略为浅弓形,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渐趋于平伸,长12~30厘米,直径3.4~3.8厘米,果棱明显,有4~5棱,先端渐狭,非显著缩小,果柄短,果皮青绿色,在高温下催熟,果皮呈绿色带黄,在低温下催熟,果皮则由青变为黄色,并且生麻黑点,果肉松软,黄白色,味甜,无种子,香味特浓。
剑头芽假茎高约50厘米,基部粗壮,肉红色,上部细小,呈带灰绿的紫红色,黑斑大而显著,叶片狭长上举,叶背被有厚层的白粉。
3.2生长环境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
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香蕉根群细嫩,对土壤的选择较严,通气不良结构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极不利于根系的发育,以粘土含量<4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实践证明,如土壤物理性状不好,即使肥水供应十分充足,也难以促进香蕉正常生长。
土壤pH值4. 5~7.5都适宜、以6.0上为最好,因5.5以下土壤中镰刀菌繁殖迅速而凋萎病易于侵害。
盐性环境香蕉虽不甚敏感,但土壤含可交换性钠离子若超过300mg/L.时也不适宜。
降雨量以每月平均100毫米最为适宜,低于50毫米即属干燥季节,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长、果指短、单产低。
如蕉园积水或被淹,轻者叶片发黄、易诱发叶斑痫、产量大降,重者根群窒息腐烂以致植株死亡。
分布区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数20℃左右,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5℃。
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
生长受抑制的临界温度10℃,降至5℃时叶片受冷害变黄,1~2℃叶片枯死。
果实于12℃时即受冷害,催熟后果皮色泽灰黄,影响商品价值。
3.3 分布范围中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世界上主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中国传去。
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广西以灵山、浦北、玉林、南宁、钦州为主产区;广东以湛江、茂名、中山、东莞、广州、潮州为主产区;台湾的香蕉以高雄、屏东为主栽区,其次是台中和台东等地;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漳州和仙游等县;海南的香蕉主要分布在在儋州、澄迈、三亚、东方等地,其中东方产量最多。
世界主要生产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牙买加和马提尼克,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非洲的加那利群岛、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几内亚和尼日利亚,亚洲的印度,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国家都有大面积种植。
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福建南部、高州曹江。
3.4 繁殖概况吸芽繁殖是香蕉栽培传统较为普遍的育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