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上编现代秘书学原理第一章秘书学概说第一节秘书学的基本概念——秘书“秘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书·叙传》古代秘书有三种解释:1、指封建帝王宫禁内收藏的各类经典文献2、指谶纬图箓。
这类图书以隐语、咒语预决吉凶,占卦未来,推算气数,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3、掌管图书,著书立说的“秘书监”(汉)现代秘书的含义:秘书是以全面处理信息和事务的方式直接辅助领导在实施管理的人员。
1、秘书活动的根本对象是领导者。
2、秘书活动的根本职能是辅助管理。
3、秘书活动的根本方式是处理信息和事务。
4、秘书的根本性质是辅助性。
第二节秘书活动的起源起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文字的出现和国家的出现1、起源:原始时代2、萌芽:商朝3、保存完整:《尚书》第三节秘书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架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秘书学的概念:秘书学是一门以秘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秘书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和应用性中国秘书学的发展:1951年第一次全国秘书长办公厅工作会议的展开1981年第二次全国秘书长办公厅工作会议的展开(北京)(会议总结了30年秘书工作的经验,重申并完善过去实施的有效秘书工作制度,使秘书工作重新走向现代化、科学的轨道)1985年第三次全国秘书长办公厅工作会议的展开(重要)(着重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秘书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四转变”1,偏重办文办事——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2,从收发传递信息——综合处理信息(收发信息和信息反馈)3,单凭老经验办事——实行科学化管理4,被动服务——争取主动服务“三服务”1,为中央服务2,为中央各部和各省各自治区服务3,为人民服务第二章秘书系统及其组织形态第一节秘书系统的基本要素一、主体要素二、手段要素三、对象要素第三章秘书系统的职能(重点)(特征和原则是重点)秘书系统的职能:辅助决策、处理信息、督促检查、协调关系、办理事务第一节辅助决策含义:在决策的全过程中,给予决策主体全面的信息支持和经验、能力和精力等方面的补偿,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特征:1、经常性2、多功能性3、综合性4、全过程性原则:1、定位原则2、超前原则3、信息原则4、协调原则5、谏诤原则主要环节:1.发现问题,提供决策课题,协助领导系统确定决策对象和目标2.搜集并提供信息,为领导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拟写和预审备择方案4.组织专家和有关方面对决策方案进行咨询、评估、论证、听证5.反馈信息,检出偏差,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第二节处理信息含义: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被传递、被感受的声音、图像、文字所表证并与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结合的消息、情报、知识均泛称为信息。
信息特征:1、客观性2、传感性3、可变性4、共享性处理信息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2、保真性3、适用性4、系统性5、浓缩性6、预测性主要环节:1.信息搜集 2.信息加工3.信息传递 4.信息贮存5.信息利用和检索第三节督促检查特点:1.权威性2.时限性3.实效性原则:1.督促与检查相结合原则2.指导协调原则3.调查反馈原则 4.以点带面原则第四节协调关系协调含义:协调主体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调节或消除协调对象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
特征:1.从属性2.广泛性3.间接性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 2.沟通协商原则 3.化解矛盾4.思想领先 5.分级归口6.灵活适度主要环节:1.充分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信息 2.吃透领导意图,明确协调目标3.运用正确手段,开展协调活动4.督促各方守约,落实协调结果第五节办理公务秘书事务:秘书主体在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具体事和物的劳作过程,又称秘书实务。
特征:1.服务性2.繁复性3.程序性4.突击性原则:1.主动性原则2.计划性3.规范性4.创新性5.协调性6.公关性第四章秘书和领导者的关系第一节秘书与领导者关系概述一、秘书和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的表现:1.目标一致性2.智能互补性3.人格的平等性差异性的表现:1.法定地位差异2.工作职能差异3.个性差异二、秘书与领导者辩证关系的特征:1.强制性特征2.首属性特征第二节秘书对领导者的补偿作用一、精力补偿(秘书对领导者最基本的补偿作用)1.科学管理领导者时间,合理安排领导者活动2.做好挡驾工作3.为领导活动做好铺垫4.完成交办事项5.为领导活动提供后勤保障二、知识补偿三、能力补偿四、思维补偿1.同向和反向思维补偿2.前馈性、同步性、后续性思维补偿五、心理补偿1.权威心理补偿2.自信心理补偿3.情感心理补偿第三节秘书与领导者沟通交往的原则1.正位2.适人3.合时4.择地5.善言6.渐进7.谦让第五章秘书修养第一节含义:秘书在德、才、胆、学、识等方面经过学习和锻炼所达到的水准。
第二节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秘书职业道德的规范:1.尽职尽守 2.实事求是 3.廉洁奉公 4.任劳任怨 5.谦虚谨慎6.保守秘密7.文明守信第三节秘书知识和能力修养(重要)秘书知识和秘书能力修养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2.比例性3.个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秘书知识结构(重要):1.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秘书业务知识和秘书单位的专业知识)3.辅助知识秘书能力结构:(11个)1.应用写作能力 2.口头表达能力 3.听知能力 4.阅读能力5.协调能力6.策划组织能力7.预测能力8.应变能力9.观察能力10.交际能力11.操作能力第四节秘书心理修养秘书心理健康的基本品质:1.忠诚 2.机敏3.稳重4.坚毅 5.随和 6.幽默7.自制秘书的心理调适:1.压抑心理调适2.焦虑心理 3.厌烦心理4.依赖心理5.羞怯心理6.自负和自卑心理下编现代秘书实务第六章文书写作略第七章文书处理第一节文书处理的原则:1.及时2.准确 3.安全 4.精简 5.高效6.统一第三节发文与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1.拟稿 2.发文审核3.签发 4.复核5.编号6.缮校7.用印或签署8.发文登记9.封发收文处理程序:1.签发2.拆封 3.收文登记 4.收文审核5.分文6.拟办7.批办8.传阅9.承办10.催办11.办结第八章会议组织会议:一直围绕特定目的开展的、组织有序的、以口头交流为主要方式的群体性活动。
会议的特征:商议性是会议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
会议的种类:一、按会议性质分1.法定性会议 2.非法定性会议二、按与会者来自或代表的区域分1.国际性会议2.全国性会议3.区域性会议4.单位性会议三、按与会者相互关系划分(重要)1.纵向关系会议2.横向关系会议四、按人数分1.小型会议(100人下)2.中型会议(几百人)3.大型会议会务关系的原则:1.准备充分原则2.分工协调原则3.服务周到 4.确保安全5.节约环保第三节会议准备工作(会前)一、安排议题二、确定会议对象和规模三、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和名称四、安排分组活动、专题会议与发言五、制定会议日程和程序六、制发会议通知七、制作会议证件八、准备会议物品和预算、筹集经费九、布置会场十、制定会议预案第四节会议服务工作(会中)一、接站、引导、报到与签到二、安排食宿和余兴活动三、会议值班和返离工作四、会议记录五、会议简报工作第六节会议善后工作(会后)一、会议文件的手机和请报二、做好会议的宣传工作三、信息反馈如何有效的控制会议:1.节约会议成本 2.利用各种方法第九章安排领导活动原则:1.必要性原则 2.统筹性原则 3.简化性原则 4.合理性原则第十章接待工作含义:指特定的阻止对公务来访者的迎送、接洽和招待活动。
特征:1.广泛性2.礼仪性3.服务性接待类型:一、按接待者与来访者的相互关系分 1.对上接待2.对下接待3.平行接待二、按接待的性质分1.工作接待2.生活接待3.事务接待三、按计划与否分1.有约接待2.临时接待四、按组团与否分1.团组接待2.个别接待五、按范围接待1.国内接待2.涉外接待秘书接待工作原则:1.热情友好,细致周到2.俭省节约,倡导新风 3.加强防范,确保安全第十一章信访工作于危机管理信访工作的含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的受理过程。
信访工作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依法处理原则3.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4.及时办理原则5.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同意领导、部门协调原则7.保护信访人原则信访工作的程序:一、信访办理来信受理:1.收信 2.阅信3.登记4.立案 5.办复来访受理:1.接待 2.登记3.接谈4.现场处理 5.立案来电受理:1.弄清身份 2.听记陈述3.整理记录 4.立案二、信访办理和督办三、信访办结第十二章秘书日常事务第二节保密工作秘密的种类:一、按秘密性质分1.国家秘密2.商业秘密3.组织内部秘密二、按秘密等级分1.绝密级2.机密级3.秘密级三、按存在方式分1.有形秘密(文献类秘密物体类秘密声像类秘密电子类秘密)2.无形秘密(口头类秘密技术类秘密)第三节值班工作和日常接待值班工作的要求:1.认真负责2.热情待人 3.遵守制度4.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