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1已

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1已

第一章:应用文概述第一节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氏族后期是我国应用写作的萌生时期。

钟鼎文中贵族间所订契约,是我国早期的私务文书。

《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

“一文一事”的文书制度创立于唐宋时期。

“应用文”一词出现于北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理论建立的时期。

“公文”的称谓出现于两汉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是应用文由古体到新体的变革期。

《尚书》可算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文集。

北宋时期,苏轼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应用文”一词。

迄今所知有据可查的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是甲骨刻词。

《文赋》的作者是陆机。

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文章总集是《尚书》。

我国第一部文体学专论是《文章流别论》。

最早提出应用文有行文方向之分的是刘熙载。

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的是魏晋南北朝。

最早指出应用文有行文方向之分和重实用特点的是《艺概·文概》。

提出“凡处理公事之文件曰公文”这一概念的是北洋政府。

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时间是2000年。

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应用文理论著作有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萧统《文选》刘熙载《艺概·文概》挚虞《文章流别论》。

《文心雕龙》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标志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公文系统的是哪三个文件。

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我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二节应用文的涵义、特点功用与分类应用文可用于处理公务和私人事务。

应用文不允许有丝毫的虚构和夸张。

应用文中的通用文书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

工具性是应用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实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

应用文较固定的程式性结构和程式化语言,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社会所公认和接受是约定俗成,有些又是法规确认的,是法定使成。

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

法定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行政的凭证。

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一定体式的文书,是处理公务和私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指导实践的工具。

应用文的主要特点有:实用性、工具性、时效性、程式性、真实性。

应用文的时效性有三层含义,即及时性、时代性、作用时间的有限性。

应用文的功用主要有:贯彻方针政策,处理各种公务、实施管理,维护秩序,协调沟通,促进交流。

凭据作用,资料价值。

应用文体划分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

公务文书又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通用文书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

专用文书则有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科技文书、军事文书、礼仪社交文书。

第三节: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作者主观思想及意图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写入文章的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精神或基本思想。

应用文的主旨应做到正确、鲜明、集中。

应用文的主旨是决定一篇应用文价值的首要因素。

狭义的材料是指写入文章中用来支撑主旨的事实、数据和理论依据。

广义的材料指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全部资料。

一篇应用文的指导思想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这是对应用文主旨的正确要求。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开会调查、个别访问、问卷调查、请有关部门或委托人提供、阅读和检索。

突出主旨的主要方法:一文一事,主旨单一。

精拟标题,突出主旨。

开宗明义,文首现旨。

提炼领句,段首撮要(篇幅较长的段,常通过提炼领句来突现该段旨意)。

篇末作结,卒章显旨(即在叙述事实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文末作结论调查报告和理论文常用这种方法突出主旨)。

选择材料应注意:1、围绕主旨选择材料。

2、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3、选择典型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第四节应用文的结构与语言应用文的结构与其它文章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规范和条理性。

应用文写作中经常使用书面辅助语言,以替代、补充文字语言。

应用文多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为了表达的庄重、简洁,应用文中尚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

应用文结构的特点是规范性和条理性。

应用文语言运用有自己的特点。

从句型看,经常使用无主句。

应用文体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质朴、得体。

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是应用文中最常见的书面辅助语言。

应用文一般不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方言土语,反映了应用文语体具有社会化规律。

应用文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

应用文标题包括公文式标题、论文式标题、新闻式标题、文种式标题。

应用文主体的文面形态一般包括:小标题式、标序式、条目式。

应用文安排结构的原则是:1、服从表现和突出主旨的需要。

2、符合客观规律。

3、切合有关要求。

应用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原因式、目的式、依据式、引据式、情况概述式、评论结论式、问候祝贺式、背景交代式。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洁、朴实、得体。

第五节应用文的思维特点与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说明、议论。

在应用文中,说明成分较重,主要用于界定概念、点明主旨、列举数据、引述资料、交代情况等。

应用文使用叙述方法以顺叙为主,有时也可用倒叙和分叙,一般不用插叙和补叙等其他方法。

应用文的撰稿者在选材、立意、布局和运笔时,必须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

定义法就是对事物的内涵与外延作明确界定,讲明事物、事理“是什么”应用文的运思主要采用定向性的模式和思维。

在应用文写作中运用表达方式时,叙述常与说明相交融。

说明方法中的引用法是指引用相关资料说明事物的形状、特点、本质规律在公文写作中用到叙述人称时常用来代替第一人称“我”的词语是“本”在公文写作中用到叙述人称时常用来代替第二人称你的词语是“贵”应用文使用叙述方法以顺叙为主。

应用写作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形式以)抽象思维(为主思维走向以)模式思维(为主)。

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

应用写作中使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的要求有概括、直接、真实。

一般应用文运用议论方式的特点和要求是夹叙夹议、简化论证、多正面论证。

应用文写作在叙述人称使用上最多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本。

应用文写作对说明的要求是准确和简明。

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或理性思维,它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

是一种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形式。

应用文为什么要使用模式思维。

应用文的实用性内容和规范化形式,要求写作者的思维必须听命于明确指令或者实际需求,受制于文体格式规范。

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运思主要采用定向型的模式思维。

第二章公文基础知识与规范第一节公文概述公务文书,是指社会合法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是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发出的公文。

根据公文的来源,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类。

广义的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处理公务使用的各类文书也叫法定公文。

狭义的公文是指《办法》和《条例》颁定的公文以及有关法规与部门规章规定的专用公文。

文书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类。

按使用范围分,可将公文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可将公文分为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按行文方向,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按处理时限分,可将公文分为评件、急件、特急件。

按涉密程度分,可将公文分为密件和普通件。

党政机关公文文种共计18种。

行政机关公文共有13种。

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由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的。

狭义的公文亦称法定公文,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颁定的公文。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主要特点是法定性、模式性、权威性、规范性、时效性。

领导和指导作用、规范行为作用、处理公务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证依据作用。

是公文的主要作用。

什么是行政公文。

答: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法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答:一是法定的作者。

公文的作者必须是法定机关,即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及一定的组织程序成立并具有法定职权的合法组织。

二是法定的职权范围和规定程序。

合法组织均拥有法定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它们都只能在行使职权的这个范围内制发公文。

公文的权威性指的是什么?答:法定公文在法定时间、空间范围对于受文对象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强制阅读、强制办理或强制复文等执行效力这就是公文的强制性。

何谓公文的规范性。

答:规范性既是公文的特点也是制发公文的要求,它指的是:公文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规定,公文格式、行文程序等均须按照《办法》、《条例》、《格式》等法规的统一规定处理。

公文的时效性体现哪些方面。

答:公文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时代性,公文的作者和公文的制作应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形式发展,顺应时代变化,契合时代要求。

及时性,公文要写的及时,发得及时,办得及时,拖延则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贻误工作。

效用的时限性:即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直接效用,在此之前或之后都没有直接效用。

第二节公文规范通用公文是指《条例》和《办法》中规定的全部公文文种。

上行文主要有请示、报告、和部分意见。

平行文主要有函、议案、部分通知和部分意见。

意见既可上行下行也可平行。

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是党的机关特有的公文文种。

命令、议案、公告、通告是行政机关特有的公文文种。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任免和聘用干部可用通知行文。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询问使用报告。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意见。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用函。

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应当排列在前。

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成文日期以领导人签发或会议通过日期为准。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公文正文应与印章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一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

会议纪要可不加盖印章。

公文语言的特点和要求是准确、简洁、朴实。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纸。

引用公文的成文日期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公文中的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

意见是党政系统共用的文种。

主要属于平行文的公文文种是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