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工艺规程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工艺规程

建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4mL:0.6mg)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适用于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4mL:0.6mg)的生产。

责任质量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车间主任、车间工艺员。

编制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98年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4mL:0.6mg)质量标准工艺规程的编制规范SMP.QM-GF-010内容1 产品名称及剂型1.1 产品名称: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2 汉语拼音:Kelinmeisu Linsuanzhi Zhusheye1.3 英文名:Clindamycin Phosphate Injection1.4 剂型:注射剂2 产品概述2.1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2.2主要成分:克林霉素磷酸酯。

2.3适应症:(1)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下列各种感染性疾病:①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

②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

③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疖、痈、脓肿、蜂窝组织炎、创伤、烧伤和手术后感染等。

④泌尿系统感染:急性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

⑤其它: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口腔感染等。

(2).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①脓胸、肺脓肿、厌氧菌性肺炎。

②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

③腹内感染:腹膜炎、腹腔内脓肿。

④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子宫内膜炎、非淋球菌性输卵管及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

2.4 用法用量:本品可经深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静脉滴注时,每0.3g需用50~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成小于6mg/mL浓度的药液,缓慢滴注,通常每分钟不超过20mg。

(1)轻中度感染:成人一日0.6~1.2g,分2~4次给药(q12h~q6h);儿童一日按体重15~25mg/kg,分2~4次给药(q12h~q6h)。

(2)重度感染:成人一日1.2~2.7g,分2~4次给药(q12h~q6h);儿童一日按体重25~40mg/kg,分2~4次给药(q12h~q6h)。

2.5 贮藏:避光,密闭保存。

2.6 包装:塑料安瓿包装,铝袋封装。

3 处方3.1批准文号: 4mL:0.6mg国药准字H(2mL:0.3mg 国药准字H)3.2 配方:4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量控制点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4mL:0.6mg)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监控图5生产操作工艺要求及工艺技术参数5.1记录的分发岗位班长按批记录发放标准操作规程(SOP.)分发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分发记录、配液及过滤记录、贮罐消毒记录、灌装和加塑料粒子记录、灌装重量检查记录、安瓿灯检记录汇总、生产物料平衡表、包装记录、包装物料平衡表。

5.2 领料5.2.1 操作过程:岗位班长及岗位操作工根据领料单到仓库领取克林霉素磷酸酯、苯甲醇、乙二铵四乙酸二钠(EDTA)、氢氧化钠溶液(10%)并核对物料标签是否与领料单一致,是否有合格证或检验合格的报告单。

进入外清间去掉外层包装,进入缓冲间进行外表面消毒后进入洁净区。

5.3 配制5.3.1 称量,清场记录附到本批记录中。

在称量前1小时打开层流罩,质监员在称量开始时放置培养皿。

,检查是否有校验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

,用特定的取样瓶称取250g乙二铵四乙酸二钠(EDTA),用聚丙烯桶称取62.5L氢氧化钠溶液(10%),用双层聚乙烯称量袋分发克林霉素磷酸酯,称取7500g克林霉素磷酸酯,称量后粘上物料标识。

把称量好的原料放到配制间,把原包装原料放到物料暂存间,在质量管理部收集完培养皿后,按清场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称量间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

5.3.2 配液,将清场记录附到本批记录中。

,设定此时空混合罐重量在零点。

校正酸度计,调节好后备用。

,打开混合罐的搅拌器到100转/分并在整个配制过程中维持这一搅拌速度,冷却注射用水至室温(20~28℃)。

,混合20分钟至溶解,加入4725g苯甲醇,并混合约20分钟,把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成8部分加入,每次加入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0-6.45,混合约20分钟至克林霉素磷酸酯完全溶解,调节pH至6.5(可接受范围在 6.4-6.8),待重量读数稳定后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至批重535.0kg(500L),再混合60分钟使溶液均匀。

检查并记录pH,如果pH超出范围,立即通知车间主任。

5.3.3 过滤,按过滤器使用控制和非在线完整性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检查过滤器应通过完整性测试,附完整性测试报告。

记录所用过滤器的型号和编号,其型号和编号必须和完整性测试报告一致。

按固定储备罐和输液管路的在线消毒标准操作规程(SOP.)安装气体和溶液过滤器。

,过滤前检查混合罐和储罐的重量。

;在过滤5-10KG溶液后开始压力保持测试,测试压力1.2BAR,压降应为零,只有通过测试过滤才可继续。

,核算最终的溶液重量。

可接受的差异率不超过2.0%,如果超出范围,应作偏差说明。

,按过滤器使用控制和非在线完整性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立即对最终溶液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附测试报告。

,填写清场记录。

5.4 灌装、分割和灯检:,清场记录附到本批记录中。

,将LUPOLEN粒子运至辅机间,在灌装前及灌装过程中每4个小时将塑料粒子装入传输罐。

5.4.3 设置批号和失效期于模具上。

5.4.4 按ROMMELAG机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对ROMMELAG机器进行在线清洗。

,冲洗时间600S,排空缓冲罐300S,注射用水准备量450KG,输送压力1.4BAR。

5.4.5 过滤器的安装:安装气体和溶液过滤器并记录,附上灌装前的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报告。

5.4.6 按ROMMELAG机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对ROMMELAG机器和溶液传输线进行在线消毒,核对并附上在线消毒记录图。

5.4.7 启动机器,调整机器至安瓿条成形良好并且重量适当,安瓿条标准重量为22.5-26.0G。

检查批号和失效期,剪下安瓿上有批号及失效期的那部分贴到批记录上。

5.4.8 按TECA PRINT打印机油墨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准备打印机的油墨。

按TECA PRINT打印机的操作标准规程(SOP.)安装适合的打印板,核对并附上打印样品。

,否则立即通知车间主任,在整个灌装过程中维持储罐压力在1.2-1.5BAR。

,调整打印的质量,废弃灌装的前100支安瓿,随后的1000支安瓿按真空检漏测试机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立即进行真空检漏。

灯检这1000支安瓿,如果发现有泄漏的安瓿,机器应该进行调整,调整后再灌装第二个1000支安瓿,如果没有安瓿渗漏才能开始正常生产。

按水针灌装量的称重及调控标准操作规程(SOP.)每15种检查装量,如果无法达到正常灌装范围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质量管理部质监员进行抽检。

装量检查记录应附在批记录上。

打印质量由操作人员按安瓿瓶打印质量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全检,质量管理部抽检。

将打印好的产品放到特制的周转箱中。

按生产顺序测试所有已灌装打印的产品。

,如果有亚批的泄漏率大于0.5%,则该亚批应重新灯检。

灯检后记录附在批记录中。

,从电脑监控器中打印并检查灌装数据,并附在批记录中。

按ROMMELAG机器灌装后溶液管道系统的清洗(SOP.)对ROMMELAG机器进行在线清洗。

第一次在线清洗参数设置:水温70-80℃,时间1800S,冲洗时间600S,排空缓冲罐300S,注射用水准备量450KG,输送压力1.4BAR。

,立即按过滤器使用控制和非在线完整性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检查并将过滤器测试报告附在批记录上。

如果任何一个过滤器测试失败,立即向车间主任报告。

第二次在线清洗参数设置:水温70-80℃,时间1800S,冲洗时间600S,排空缓冲罐300S,注射用水准备量450KG,输送压力1.4BAR。

,立即按过滤器使用控制和非在线完整性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检查并将过滤器测试报告附在批记录上。

如果任何一个过滤器测试失败,立即向车间主任报告。

质量管理部取样检查以放行切割。

切割安瓿条成单支,并剔除损坏的安瓿,按无菌产品灯检标准操作规程(SOP.)检查切割后的单支安瓿,并将灯检报告附到批记录中。

质量管理部取样检查以作包装放行。

记录放行包装数量。

返还初级包装材料到仓库。

,填写清场记录。

5.5 包装,清场记录附到本批记录中。

5.5.2 按LINX6200喷墨打印机的使用和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调节LINX-6200系列打印机,设置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将一份打印好的小袋及详细的打印统计附到本批记录中。

5.5.3 打印箱子,使用手动印戳印制箱子,按照指令上的批号和有效期印制,给每只箱子打印毛重,质监员确认打印内容正确。

5.5.4 打印结束后,按清场与清场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对操作间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附在批记录中。

5.5.5 铝箔包装,调整铝箔包装机,安装加盖铝箔,成形铝箔材料到铝箔包装机上。

,机器速度30个/分。

按照铝箔包装机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操作,根据产品名称、批号和有效期调整并检查印制机。

按照真空检漏测试机标准操作规程(SOP.)操作,将包装后产品进行真空检漏,只有通过测试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包装。

启动包装机,每15分钟检查一次印制质量,将印制样品附在批记录中。

将袋装好的产品放到塑料周转箱中,按要求标识每只周转箱。

质量管理部质监员进行抽检。

5.5.6 在每个纸盒内放入10个铝箔包装及10份说明书,并在批记录中附一张说明书。

5.5.7 质量管理部门取样作稳定性测试和留样。

5.5.8 在每个箱子内放入50个纸盒包装和一份合格证,然后封箱,批记录中附一张合格证。

5.5.9 质量管理部及时给每个仓板贴上待检标签,最后生产操作人员将放置本批产品的仓板运往仓库。

每批结束按不合格品管理规程(SOP.)及包装材料销毁管理规程(SOP.)对所在区内的所有的报废产品和报废的包装材料进行处理。

按清场与清场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对包装区域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

5.6 物料平衡5.6.1 物料核算(领用量-实用量-销毁量-退库量)实际偏差率= ×100%领用量194mm。

5.6.2 生产差异率允许范围:<5%A=可供包装数量+灌装后质量管理部取样总量+切割不合格总量+灯检不合格总量+打印报废总量+灌装重量检查总量+配制取样量A生产差异率= 100%- ×100%溶液生产总量5.6.3 包装收率允许范围:99%-100%入库数包装收率= ×100%放行包装数6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7 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