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 (1)四、工程范围及工程量 (1)五、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六、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七、应具备的施工条件 (2)八、要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2)九、安全文明施施 (5)十、作业安全要求………………………………………………………………… .7一、工程概况1.2 本工程设计俩台20t抓斗桥式起重机,由河南省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跨距为30米桥式起重机主体结构形式:箱梁式;操纵方式:驾驶室操作;吊具形式:抓斗。
1.3 本方案针对20t桥式起重机安装而编制。
二、编制依据2.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 69-19872.2 《通用桥式起重机》厂家安装图2.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 5009.1-2002三、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备3.1 作业所需机械:200T汽车吊一台、50T汽车吊一台、电焊机8台。
作业所需工器具、仪器、仪表:4.1 20t、30m桥式起重机:总重量63t。
其中包括大车、小车、行车梁、吊钩、减速器、电机、抓斗等。
五、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从具备施工条件日起总工期7天。
六、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技术员:1人安全员:1人质检员:1人班长:2人铆工:6人起重工:2人焊工:2人吊车司机:2人电工:3人钳工:6人七、应具备的施工条件7.1 施工人员及工器具、仪表、机械要求7.1.1 所有参加施工项目的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7.1.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电焊工、起重工、电工、司机、二工种)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方可从事本工种工作。
7.1.3 所有参加作业人员经过医务部门身体检查合格,方可上岗施工作业。
7.1.4 所有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项目经理部、工地、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1.5 所有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认真熟悉、掌握施工设计图纸,相互协作,安全完成施工任务。
7.1.6 施工道路平整,用电电线布置合理,材料堆放有序。
7.1.7 所有工器具必须经检查完好方可使用。
7.1.8 所有仪器、仪表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检验准确方可使用。
7.2 构件的运输和堆放7.2.1 运输吊车梁时,应配备专用托架采用侧靠立的方法,防止发生侧倒造成构件损坏.7.2.2 吊车梁宜按不同类型分别堆放,在施工现场应按吊装顺序进行堆放,其标志要明显。
吊车梁运输和吊装时应保持正位立放。
7.2.3用钢丝绳绑缚构件时,应在绑缚处放设衬垫。
八、主要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8.1 本方案利用一台50t汽车吊,将桥架单侧主梁与端梁、桥架平台、围栏及驾驶室组合,在破碎室北面,对行车梁进行整体吊装,在行车轨道上完成就尾。
小车、电源箱等部件待主梁桥架就位完后进行吊装。
8.2 作业前准备工作(1)行车轨道应安装好,轨距、标高必须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并已验收合格;(2)厂房屋架及相应的屋面板等构件缓装,以保证汽机端留有足够宽度空间吊装行车。
(3)行车设备件已清点核对无误,并作好组合清理、检查和组合工作;(4)行车运至现场直接存放到扩建端处,避免二次运输。
(5)吊车站位的场地应平整压实;8.3 施工工序8.3.1 现场将选用汽车吊吊装行车梁,工况为:起升高度50m,最大起重量130t,能够满足吊装要求。
8.3.2提前用汽车吊在地面将桥架主梁、端梁、走台、栏杆整体组合好。
组合的位置能够满足汽车吊的吊装距离。
行车梁拼装,检查桥架主梁上拱度、桥架对角线偏差、大车车轮端面偏斜度和垂直偏斜度等符合要求。
吊钩位置正确,限位正确可靠;8.3.3然后汽车吊站好车位,车身应平行于轴线。
按照钢丝绳绑扎角度,把行车梁绑扎牢固,起吊行车梁离地面100mm左右,校正大梁的水平,确定无误方可进行起吊。
8.3.4定位钢丝绳,为保证安全防止钢丝绳滑动,钢丝绳绕桥架一圈后起吊,转角部分用管皮作包角保护,并在桥架两端拴好拖拉绳。
8.3.5起吊行车梁,至事先摆放好位置的驾驶室上方,用130t汽车吊配合将驾驶室、电缆滑线架与桥架组合成整体。
使驾驶室底面离地100mm静待5分钟,观察各有关部位,确认是否安全后可以进行起吊。
8.3.6起吊行车梁,用拖拉绳控制摆动。
当桥吊车轮距轨顶200mm时,用拖拉绳将桥架摆正。
回钩将行车梁落在轨道上,完成吊装。
8.3.7将小车吊到大梁轨道上就位。
8.3.8 电气部件吊装就位。
8.3.9安装其它吊车附件。
8.4 传动机械检修8.4.1 齿轮箱检查,齿轮组啮合间隙与啮合接触符合要求;油位正确,齿轮箱无渗漏,手孔盖及垫料严密。
8.4.2 用手旋转各传动机构和传动件灵活无卡涩,各联轴器中心找正符合规范要求。
8.4.3 各螺栓等紧固件齐全紧实牢固。
8.4.4 检查滚筒、吊钩滑轮和车轮等无损伤等缺陷。
8.4.5 调整各制动器动作灵活、可靠,制动间隙符合规定要求。
8.4.6 检查钢丝绳强度报告、品种和规格符合制造厂规定。
钢丝绳穿好后,保证大钩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仍缠有不少于2圈钢丝绳。
8.5 行车调试和负荷试验8.5.1 作业环境的质量要求8.5.1.1 作业环境应有足够范围摆放待安装设备的空间。
8.5.1.2 具有良好的设备运输道路。
8.5.1.3 具有符合要求的施工安全设施。
8.5.2 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8.5.2.1 供货单位提供吊车的有关技术文件8.5.2.2 钢丝绳强度试验记录;8.5.3 全面检查吊车的机械电气部分A 各传动装置与减速机齿轮转动灵活,无异音,润滑油、脂加注量均符合规定。
B 各滚筒、吊钩滑轮和车轮等部件经外观检查确认无伤痕、裂纹等影响安全的缺陷。
C 相连接的各传动轴应无弯扭,对轮及连接螺栓应完好无损。
盘动各机构的制动轮,旋转应无卡涩,制动瓦张开时制动轮两侧的间隙应均等,调整制动器,经试验确认灵敏可靠。
D 检查钢丝绳应完好无缺损,钢丝绳在滚筒终端紧固可靠。
E 电源正常安全可靠,电气设备动作正常,绝缘电阻合格,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F 起落大钩的各挡调节控制装置应能灵敏准确地控制。
各操作装置标明动作方向,操作方向与运行方向经核对无误。
G 起重机过卷限制器、过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以及轨道阻进器的联锁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并经试验,确认灵敏正确,对于限制位置应有标记。
8.5.4 准备负荷试验用的荷重,其值必须认真计算或有确实的依据。
8.5.5 选择负荷试验用的场地,初步定为汽机房零米场地。
8.5.6 有关负荷试验时厂房框架及钢架的负荷,请设计院出示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8.5.7 负荷试验前厂房框架、钢架、吊车梁及轨道的安装应有质检部门的签证。
8.6 负荷试验施工方法及步骤8.6.1试验方法8.6.1.1 首先进行额定负荷试验,起吊重量20t。
小车在主梁的中间位置,大小车均不动,垂直起吊荷重,测量主卷扬电动机电流。
吊离地面100mm,悬挂10分钟,测量主梁的挠度,采用拉钢丝或水平仪测量的方法,主梁挠度应小于L/700,L为吊车主梁跨度(L=30米), 挠度值为20mm.8.6.1.2 进行额定负荷1.25倍的静负荷试验,起吊重量25t,大小车均不动,垂直起吊100mm 悬挂10分钟,测量电机电流和主梁的挠度(应小于32mm)。
8.6.1.3 进行额定负荷1.1倍的动负荷试验,起吊重量22t,大小车均动作,大钩反复上升和下降,做制动试验,试验时间累计不少于10分钟。
8.6.2 试验程序8.6.2.1 将负荷试验用的重物及吊索具运到试验场地。
8.6.2.2 装好主梁挠度的测量工具。
8.6.2.3 将吊车开到试验场地。
8.6.2.4 机械、电气专业人员上车,对吊车试验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8.6.2.5 主钩的试验:进行试吊,一切正常后,做额定负荷试验,按试验方法要求进行并作好记录,然后主钩回钩,全面检查吊车,尤其注意主梁的下挠度应恢复原状。
8.6.2.6额定负荷试验无异常现象后进行1.25倍静超负荷试验,加上10t荷重,试验方法同前,作好记录,卸去负荷后,全面检查吊车,桥架下挠度应恢复原状,无残余变形和异常现象。
大钩的张口应无残余变形,焊缝无异常现象,钢件无裂纹产生。
8.6.2.7在静负荷试验后证明机械和结构均属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动负荷试验,起吊重量20t,然后起钩,大钩反复上升和下降,高度在1.5米范围内来回起落次数不少于3次,并作制动试验,然后在荷重距离零米地面100mm的情况下,在零米范围内分别起动运行机构走行大车和小车,并作好记录。
累计试验时间不少于10分钟。
8.6.2.8副钩的试验方法同主钩,负荷按吊钩的起重量相应变化。
8.6.2.9荷试验结束后,卸去载荷全面检查吊车各机械、电气部分应无异常。
8.6.2.10荷重分批运出试验场地,清理现场。
九、作业的质量要求9.1 吊车梁及轨道安装标准注:H为吊车梁高度;L为相邻两柱间距。
9.2 桥式起重机的质量要求:9.2.1 检查吊车桥架拼装的几何尺寸,大车车轮端面偏斜度和垂直偏斜度等符合要求。
吊钩位置正确,限位正确可靠;9.2.2齿轮箱检查,齿轮组啮合间隙与啮合接触符合要求;油位正确,齿轮箱无渗漏,手孔盖及垫料严密。
9.2.3用手旋转各传动机构和传动件应灵活无卡涩,各联轴器中心找正应符合规范要求。
9.2.4各螺栓等紧固件齐全紧实牢固,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9.2.5检查滚筒、吊钩滑轮和车轮等无损伤等缺陷。
9.2.6调整各制动器动作灵活、可靠,制动间隙符合规定要求。
9.2.7检查钢丝绳强度报告、品种和规格符合制造厂规定。
钢丝绳穿好后,应保证大钩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仍缠有不少于2圈钢丝绳。
9.3 行车安装及调试过程中严格控制的关键点9.3.1 行车轨道的检查。
9.3.2 行车的拼装及其传动机械的检查9.3.3 行车的试吊调试9.3.4 行车负荷试验:A 按规程要求依次进行100%和125%额定静负荷的大梁挠度试验,再进行100%动负荷性能试验,最后进行110%动负荷试验;B 试验时必须做好相关检查记录;C 试验过程中有当地劳动局及相关单位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见证,取得签证后行车才能投入使用。
十、作业的安全要求10.1安全技术措施10.1.1 严格遵守项目部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杜绝违章、违纪发生。
10.1.2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进入现场正确佩戴安全帽。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严禁在无安全溜绳的梁上行走,行走时必须把安全带挂在安全溜绳上方可行走。
10.1.3 工程开工前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所有人员鉴字后方可施工。
10.1.4 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应有防护措施,为防止混凝土受热发生飞溅,应带好防护眼睛,防止飞溅碰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