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赋》ppt精品课件

《赤壁赋》ppt精品课件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o ) 7、山川相缪( liá lú 8、舳舻千里( zhú )
2、桂棹( 9、旌旗(
shī ) 11、横槊( shuò) o) 12、渔樵( qiá 13、扁舟( piān) o) 14、匏樽( pá yó u) 15、蜉蝣(fú ng 16、无尽藏( zà ) 17、狼籍( jí )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 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 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 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 “主客问答” 的方式阐述观点。
朗读课文
(1)、听读(正字音) (2)、自读(融感情) (3)、品读(出个性) (4)、齐读(展气势)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
名 ↓ 动 名 ↓ 动
客人言悲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 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而 自 身 渺 小
天 地 阔 远
人长 生江 短无 暂穷
都喜秋发在败花滚 付相月渔,转淘滚 笑逢春樵几头尽长 谈,风江度空英江 中古。渚夕,雄东 。今一上阳青。逝 多壶,红山是水 少浊惯。依非, 事酒看白旧成浪 ,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意 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贬谪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2.(2)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 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 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 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 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 的洞箫声 。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如 诉
第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名 ↓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状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
10、酾酒( 18、枕藉( jiè )
jīng


二、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泛 舟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赤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壁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有魅力的大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037—1101)四川眉山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 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 弟苏辙合称 “三苏”,著有《东 坡全集》《东坡乐府》。
•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 佛老思想。 •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欲 求 托仙 遗而 响不 于得 悲 风
为何而悲?
一悲:自身之平淡一生
(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 二悲:与天地相比而自身渺小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三悲: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四悲:欲求仙而不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使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 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唱歌听箫
(1)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 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 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赤壁赋
苏轼
散文并称唐宋八大家之列
《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艺 全 才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有尚简、写意及审丑的画风
名 ↓ 意 动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 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 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 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 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 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 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 赤壁怀古》。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节气 古:越过 今:欺辱 古:旷远的样子 今:不知道的样子
1、作者游赤壁看到什么样的美景?
凌 万 顷 之 茫 然
2、由此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感?
白 纵露 一横 苇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一、良辰: 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幽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朦胧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自由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