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资料.
勇攀
B
高峰
A
E D
C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b
a
动手操作起来
注意事项 1.步骤: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 收集、整理仪器; 2.注意节约药品,粉末四分之一药匙,液体 锥形瓶内高约3厘米; 3.安全第一,团队合作,相互帮助; 4.保护桌面整洁、干净,废物废液入前面的 红桶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MnO2的催化,H2O2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资料介绍
(1)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 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2)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 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 (3)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 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 (4)HgO氧化汞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能产生氧气, 同时产生有毒的物质汞。 (5)H2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 速度太慢。
A
B
3、
A
B
C
D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过_氧__化__氢_溶__液_
(2)写出制取O2的原理:H_2_O_2—Mn—O2__H_2_O_+_O_2_↑_;要收集纯净的O2 ,
应选择装置__D___(填字母);
(3)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用B收集O2,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瓶中未见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实_验__装__置_的__气_密__性_不__好_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MnO2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步骤: 查、装(先固体后液体)、收、撤
收集方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
收集时刻: 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O2 排水法:瓶中无水,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 是生成物,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所以写在箭 头的上方。
反应物的选择
依据:
①含有氧元素; ②廉价易得; ③节约能源; ④安全环保。
氧气的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
反应物是固体和 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不需要加热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
1、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 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2)简称:一变二不变
①“一变”:改变其他物 ②“二不变”:本身
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
(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 没有改变。
也可以是减慢)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在上述反应中, MnO2起了加速H2O2分解的作用, 所以说这个反应中的MnO2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氧气
第一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视频思考:其中提到了氧气的哪些用途?
咀嚼目标
1.掌握过氧氢 制氧气的原理
1.运用观察、 1.逐步认知用实验
猜想、实验等 验证化学理论,激
方法获取信息, 发学化学的自觉
提高分析、思
性和积极性。
考的能力。
2.学会边实验边讨 2.培养合作交流意
2.认识催化作 用和催化概念
探究: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
二氧化锰
带有火星的木条
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
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 发生的现象。
视频播放
注意观察,加入MnO2前后的不同现象
【思考】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观察到木条还能复燃。在这 里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它 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 角色呢?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2、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1)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MnO2 H2O + O2
(2)装置:
长颈漏斗
注意: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液封),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观看视频, 注意制取O2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原理: H2O2MnO2 H2O + O2
小试一把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 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纵坐
标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B)
每年除夕夜我们大家都会观看《春节晚会》,
舞台上经常出现烟雾效果,那是用干冰,即固
态二氧化碳制造出的效果。实验室在常温下用
大理石(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 氧化碳,可以选择上述装置___B____作为反应 装置(填A或B)。
(4)A中反应很强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①__④_(填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加热反应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 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 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A )装置, 收集装置应选择( C )装置。
论的方法,在活动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中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 如何制取氧气呢? 什么变化?
又属于什么变化?
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
下列哪些物质可能产生氧气?
1、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2、过氧化氢( H2O2) 3、氧化汞 ( HgO )
4、高锰酸钾(KMnO4) 5、氯酸钾(KClO3) 6、甲烷(CH4) 7、水 ( H2O )
验满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满了。
注意事项
1.锥形瓶内的导管应刚刚露出橡皮塞,有利于气 体的导出;
2.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有利于 排净瓶中的空气;
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 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不加药品,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导管的一端放入 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如果有气泡冒出,则气 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