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实践作业实例

思想品德实践作业实例

几类思想品德实践性实例
1、知识与技能型的实践性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

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经验,而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与规律。

然而,课堂学到的知识是僵硬的、二手式的,再加上《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失去做作业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型的实践性作业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以而强化教学中的知识目标。

案例1、在教学《我们身边的规则》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实践性作业:
标题:熟悉身边的交通规则
目标:认识交通标识,注意交通安全,理解规则的意义。

内容:①通过实地调查,画出较为常见的交通标识。

②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等方式注明所画交通标识的含义。

效果分析:作业结束后,学生交上了一份份图文结合、栩栩如生的答卷。

从答卷上看,学生字迹清楚,态度认真,这说明了学生的作业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内容上看,学生能较熟练地了解身边多种多样的交通标识,并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加深了对规则意义的理解。

2、能力与创新型的实践性
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型的实践性作业,毕竟局限于学习知识的范畴,它对学生能力的助长作用是有限的。

要达成学生的能力目标,就必须使学生真正步入解决问题的实践领域。

能力与创新型的实践性作业是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通过思考、分析得出来的,是学生能力的行为结果;在作业的方法上,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调查会等)和小课题研究等;在作业的形式上,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

案例2、在教学《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践性作业:
标题: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的现象分析与对策思考
形式:小组合作
方法:实地调查、访谈了解、查阅资料
内容: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人数统计;学生心理分析;网吧管理分析等。

成果:小报告、小论文(分析现象、提出建议)
效果分析:以下是一个学生在作业报告中的描述:“星期六,我去了四家网吧,可有一家我不满意。

在这家网吧的门口我没有看到老师说的‘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警示牌,网吧老板很友好、利索的给了我上网卡。

我发现身边有两个初中生摸样的男孩正在玩《传奇》游戏……我认为①有些学生还不能管住自己,玩物丧志,应该警惕。

同时家长应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努力学习。

②社会上还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惜毒害我们青少年,说明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够,有关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与管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实践性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分
析与思考,作出整体的归纳,并提出了较为理性的合理化建议。

3、情感与态度型的实践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

态度是人对事物或行为的看法及其在行为上的表现。

情感与态度型实践性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与价值观,促使他们对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以及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

情感与态度是从体验中表现出来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受,力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燃烧。

案例3、在教学《自立人生少年时》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践性作业:
标题:克服依赖少年自立
目标:了解学生的自立状况,克服依赖思想,自立人生。

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表
内容:按照次序,请同学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呐喊“我是×××,我是最棒的!”
设计依据:①客观依据:班内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心理上觉得低城里学生一等,有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敢于与城市学生交往,缺少自信心。

一部分学生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欠佳,也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存在某些缺陷,并将这种怀疑扩张到生活及其他领域,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

②方法依据:组织全班学生依次逐个上台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顾虑,激发其斗志。

效果分析:我不知道这样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直接的良好效果,或对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折与变化。

但我们都明白对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是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本身就是对自己心理挑战的一次完胜,这就是我们教育者所要追求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