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2)转口贸易(3)要素禀赋理论(4)最惠国待遇条款(5)专门贸易(6)转口贸易(7)总贸易体系(8)普惠制(9)国民待遇条款(10)产业内贸易(11)对外贸易依存度(12)间接贸易(13)配额(14)反倾销税(15)转移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A 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B制造大量的出口顺差C 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D本国比贸易国强大(2) 跨国公司( )A. 指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企业B.指股东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企业C. 一般规模都比母国最大的企业小D.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3)最惠国税率一般属于:A.特别关税B.最优惠税率C.正常关税D.进口附加税(4)成员国之间实行优惠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外设置不同的关税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经济联盟D.共同市场(5) 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第三国来说是(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依照运输方式来确定(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世界出口总额 B.世界进口总额C.一国进出口总额 D.国际贸易量(7)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国际贸易政策是()A、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保护贸易政策D、超保护贸易政策(8) 有形贸易不包括()。
A. 工业制成品贸易B. 农产品贸易C. 初级产品贸易D. 服务贸易(9)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A. 卖方信贷B. 买方信贷C. 厂商信贷D. 商业出口信贷(10)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倾销商品;在打垮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称为()。
A. 间歇性与掠夺性倾销B. 偶然性倾销C. 临时性倾销D. 长期性倾销(11) 关税配额属于()。
A、关税壁垒B、非关税壁垒C、绝对配额D、以上都不对(12)关于专门贸易体系,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专门贸易体系以一国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B 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C 专门贸易体系以一国的关境作为统计界限D 我国采用的是专门贸易体系(13) 跨国公司( )A.指股东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企业B.指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企业C.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D.一般规模都比母国最大的企业小(14)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A.替代型国际分工B.混合型国际分工C.水平型国际分工D.垂直型国际分工(15)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小一些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的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三、多项选择题(1)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把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A. 境外消费B. 过境交付C. 自然人流动D. 商业存在(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A.贸易保护的原因B.没有考虑其他生产要素的因素C.要素禀赋的差异D.人力资本的差异(3) 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有()A. 规模经济B. 产品差异化C. 偏好相似D.相互需求论(4)普惠制的特点是()A普遍性B非歧视性C非互惠性D歧视性(5)下列贸易理论中,主张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有()A. 李斯特的贸易理论B.重商主义C. 相互需求理论D.比较成本理论(6)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是()A.托马斯·孟B赫克歇尔 C.俄林 D.萨缪尔森(7) 英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120人年,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100人年;葡萄牙生产1单位酒需要80人年,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90人年,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酒B.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毛呢C.英国不宜参加分工D.葡萄牙应该生产和出口酒(8) 关税税率表主要包括的内容是()A. 货物分类目录B. 税则号列C. 货物属性D. 税率(9)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A.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B.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
C.获得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
D.需求偏好相似在一些条件下也产生产业内贸易。
(10)影响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因素有()A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B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率C所用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比重D进口国原材料状况(11)外汇倾销的必备条件是()A货币贬值的程度等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B货币贬值的程度小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C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D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12)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形成各国之间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A.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B.各国规模经济的差异C.各国要素禀赋组合的比例不同D.各国贸易政策的不同(13) 某国1992 年对外贸易规模为:出口482 亿美元,进口412 亿美元,这一年该国贸易状况为( )A.顺差70亿美元 B.逆差70 亿美元 C.贸易总额894亿美元D.净出口70 亿美元(14)关税税率表主要包括的内容是()A.税则号列B.货物分类目录C.税率D.货物属性(15)按货物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关税可分为()。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四、简答与简示1.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目的和方式?3.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的形式?4.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哪些内容?5.简述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6.世贸组织如何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7.请简述一国促进出口的金融措施?8. 请解释什么是里昂剔夫之谜?9.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主要观点有哪些差别?为什么后者更有指导意义?10.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国际贸易可以分成几种类型?1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五、论述题1.请论述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和静态效果?2.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评价这一理论?3.试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4.试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意义?5.试论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观点。
6.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国际贸易》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值。
2.转口贸易:两国之间的贸易经过第三方的领土,对于第三方就是转口贸易。
3.要素禀赋理论:本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4.最惠国待遇条款: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他要求一成员方不给任何一个其他成员比他给其他成员更优惠的待遇,除非这种优惠安排是与非成员方达成的。
5.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进入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进口,离开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出口,前者称为专门进口,后者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国家的德、意、瑞士等国家。
6.转口贸易:两国之间的贸易需要经过第三国领土,对于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7.总贸易体系:以进出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方法。
8.普惠制: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优惠的关税待遇。
9.国民待遇条款: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其他成员国公民应该享受到不低于本国公民的待遇。
10.产业内贸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的贸易形式。
1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
12.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和商品的消费国需要经过第三国间接进行货物的买卖行为。
13.配额:商品进口国规定一个商品的进口的数量,超过这一数量不再允许进口。
14.反倾销税:针对出口国厂商的倾销行为,进口国政府实行的贸易制裁措施15.转移价格: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内部制定的价格,目的是减少公司所得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二、单项选择题:1---5),A,B,C ,B,C6---10),A,B,D ,A,A11---15),B,C,C,B,B,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3)ABC 4)ABC 5)AB6)BC 7) BD 8) ABD 9) ACD 10)ABC11)BD 12)AC 13)ACD 14)AB 15)ABC四、简答题:1.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参考答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发展和延伸,李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一句话,就是要遵循“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
评价:该学说强调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
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目的和方式?参考答案: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价格,通常称为转移价格,即公司内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中,在公司内部所实行的价格;它可以减轻纳税负担,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或避免风险。
限制性商业惯例又称限制性商业做法,它指通过滥用或谋取滥用的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以限制进入市场或以其他方式不适当地限制竞争,从而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及其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或通过企业之间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书面的或非书面的协议或安排,造成同样的影响的。
3.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的形式?参考答案:经济一体化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最后是全面的政治联盟。
(10分)4.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哪些内容?5.参考答案:(1)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是世界经济主义,即只考虑全人类与个人的利益,而根本没有考虑两者的中间体—国家的存在。
(2)国家之间进行贸易,不能单纯按照商人的看法从价值理论来衡量,还必须时时考虑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以及权力等有重要关系的因素,即一国的生产力。
(3)从经济方面看来,国家必须经过原始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时期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各国应采取以下不同的贸易政策:在农工时期以前,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以便于国内农产品的出口和外国工业品的进口,逐步培育本国工业基础;进入农工时期后,由于本国产业处于幼稚阶段而缺乏竞争力,应按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以利于本国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到了农工商时期,随着本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应消除保护政策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