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身权
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没有相关规定
宪法第37条第2款: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 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 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 当依法予以受理: •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二)特征 其具有主体普遍性; 客体具有高度概括性; 内容抽象性; 包容和兜底性
(三)一般人格权内容
人格自由:不受 约束、控制 人格独立:不受他人干涉、控制 人格尊严: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
二、人身权的法律特征 (一)非财产性
人身关系可能发生财产关系的情况: 财产继承; 人身损害赔偿; 人格权商品化(明星代言产品); 法人商事主体人格化:商号
(二)与民事主体的不可分性
人身权的不可分离性具有相对性 • 法人的名称权可以转让 • 著作权中的发表权可以继承 • 死刑犯的生命权可以依法剥夺 • 某些健康权可以放弃(如吸烟)
3.献身行为:
衡阳大火牺牲20名消防官兵,17名官兵家属索赔 434万元未得到支持。消防官兵救火行为是一种职 务行为,造成的伤害火牺牲,应由国家承担责任, 由国家发放抚恤金进行补偿,授予烈士称号等, 享受相应待遇。
(二)身体权
健全的灵魂源于健全的身体。
1.身体权的概念 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的完整性并支配其
(一)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留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1.生命权的概念 生命权是 以人的生命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2.生命权的内容 生命享有和维持权 3.生命权的特征: 不可恢复性、平等性、流动性
4.在自然人生命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近亲属有权 请求损害赔偿,法理依据存在争议:
间隙取得请求权说:生命的侵害与死亡之间存在 间隙,这一间隙内发生了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继承。
地位,是权利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人格价值的人 身和尊重。
(四)一般人格权的意义 1.是具体人格权的母权 案例: 人狗同桌就餐是否侵犯其他消费者权利? 超市搜身是否侵犯其他消费者权利?
2.扩展具体人格权的内涵
三、具体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
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 权、隐私权等。
第九章 人身权法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
(一)人身的概念
观点1:
• 指人的身体
观点2:
• 人格和身份的总称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 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 予受理。
(二)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 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物质性人格权是精神性人格权的基础。
2.有形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完整 权)和无形人格权:
3.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
思考: 人格权和身份权有什么区别? 1.法律作用不同 2.权利客体不同 2.是否固有、必备不同
三、一般人格权 (一)一般人格权概念
是法律采用高度概括的方式赋予民事主体 的,基于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平等和 人格尊严为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 一种基本权利。
我国一般人格权立法:
《民法通则》第101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4条、25条:
宪法第3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人是否可以支配自己的生命?可否选择 安乐死?
反对说: 人虽然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但人并不享有处分自
己生命的权利,这表现为生命权不具有支配性,安 乐死就是变相杀人,是故意毁坏生命的行为,它是 对人类文明的侵蚀,也是又被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 的。安乐死不仅会阻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任 何不治之症可能会有治愈的希望,当时必死之人未 来不一定死去,而且安乐死会引发道德风险,可能 会成为一些人借刀杀人找到借口提供机会。人道主 义以尊重人的生命为基本原则,安乐死恰好违背了 这一原则。正如史尚宽认为:明日面临死运之人, 近日提早杀之,仍为生命权之损害。
(三)法定性
1. 人身权的种类法定 2. 人身权的内容法定 3. 人身权的保护法定思考来自亲吻权、配偶权是否有法律依据?
案例:甲与邻居乙之妻通奸,被乙捉奸在床。乙 以甲侵犯其配偶权为由要求甲赔偿2万元的精神 损害。
问题:甲是否侵害了乙的配偶权?
(四)绝对性和支配性
身份权为对人权
三、人身权保护的意义
第一,为人类的繁衍和延续提供了前提条 件。
第二,保护基本人权的需要。 第三,保护人格尊严的需要。
第四,建立和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关系 的需要。
第二节 人格权
一、概念 是权利人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是民事主
体固有的、必备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二、分类: 1.人格权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
继承说 :生命的侵害与死亡之间存在间隙,这一 间隙内发生了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继承。
法定权利说:自然人死亡后民事主体资格 已经不存在,但生命权是最高价值的人格 利益,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法律的 强行规定。
双重受害人说:生命权人和其近亲属都受 到侵害。如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 条规定。
讨论:
赞成说:
个人的生命属于自己,在有限的范围内对 自己的生命应有处分权,所以人的生命不 属于社会。对身患绝症的人,在现代医学 条件下延长生命实际上是延长痛苦,也浪 费了医疗资源。以安乐死方式结束生命不 仅符合病人的愿望,而且符合生命质量和 生命价值,也符合人的尊严。
2.自甘冒险行为:
理论上认为是单独的违法阻却事由。包括拳击、 足球、登山、赛车、篮球比赛等搭便车(无偿 的),身患绝症者尝试某种实验阶段的药品,发 生意外时,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