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发布者:徐文锋发布日期:2010-08-0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任务”。
能否正确理解并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务本质及其特征的认识。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一直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任务的定义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在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任务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另外,由于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任务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
实际上,对于任务的定义没有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之说。
只不过有些定义过于简单,所以显得很笼统,没有实际意义;有些定义过于繁琐,既不好理解,又使任务的范围过于狭窄。
下面笔者列举并简单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发展过程中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
Long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
他在1985年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写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
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Long,1985:89)。
在当前许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文献中,像Long所定义的任务通常称之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
值得注意的是,Long所说的任务既包括那些需要使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比如,预定机票,也包括那些不需要使用语言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给孩子穿衣服。
有的学者 (如Ellis,2003)认为,语言教学中设计和使用任务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任务应是那些需要使用语言的任务,而不是那些不依赖语言就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点在Richards等人的定义中也有所体现。
Richards等人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
比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或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任务一般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志”(Richards et al.,1985:289)。
Richards等人的定义非常简练,且通俗易懂,即任务就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事情。
显然,根据这个定义,语言教学课堂上的很多活动都可以称为任务。
当然,一个任务可能有多个环节或步骤,而并不是每个环节或步骤都需要使用语言。
比如,画图或操作本身就不涉及语言。
但是,这些步骤也是以理解语言为前提的。
Prabhu给任务的定义与Richards等人的定义有些相似:“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
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
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即“思考过程”和“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
任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传统的TPR活动),而是要经过思考过程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在判断、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活动)。
另外,任务要有某种结论或结果。
两个学生把课本上的某个对话分角色朗读一遍,这样的活动就不能称为任务,因为分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结沦或结果。
Nunan也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者之一。
他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1: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
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
Nunan对任务的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任务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2):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在其定义中措辞谨慎,他用“主要”—词的意思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关注语言形式。
Skehan是近些年来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Skehan(1998)指出了任务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即如何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是次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
Skehan归纳的这几点要素已经发展成为设计任务的几条原则。
另外,Skehan还指出了任务中“不要”做的一些事情:(1)不让学生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表达过的意义;(2)任务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学生已经学习或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3)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保持——致性;(4)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要学习目的;(5)不是有意识地把某些语言项目隐藏在教学材料中供学生学习。
Skehan还举了一些实例,说明哪些活动属于任务,哪些活动不属于任务。
Skehan认为,下列活动可称为任务:●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完成一个“家庭树” (family tree);●给一封求助信写一封回信,提出适当的建议;●猜出—个谜语;●根据指令在地图上找出某条路线;●找出两幅图画中的不同之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张登记卡;●在录音电话上留言。
Skehan认为,下列学习活动——般不能视为任务:●句型转换练习,比如,把主动语态的句子变成被动语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练习;●根据提示做句型替换练习;●先学习—…段对话,然后两人一组做类似的对话练习;●先听一段采访录音,然后两人—组做一个类似的采访;●根据事先准备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以上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任务的定义又趋于简单化。
Bygate,Skehan&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凋意义的表达”。
这个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使用语言”、“达到目的”和“表达意义”在上文的定义中都先后出现过。
Ellis(2003: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笔者认为,对任务厂定义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
如果把任务的范围限制得过于狭窄,设计任务和实施任务就会缺乏灵活性。
教学法研究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
比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为了检验某种任务的效果,可能设计一些实验室环境的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不是步骤完整的教学活动,因而不一定能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而—线教师由于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所设计的任务的某些步骤或环节不—定完全符合理沦研究者给任务确定的设计原则。
二、任务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与实际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类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真实任务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所做各种事情的任务。
比如,预定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查找,包括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
Nunan主张采用真实任务的理由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Nunan,1999),所以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应是做这些事情的演练(rehearsal)过程。
但是,课堂语言教学不可能演练现实中的所有事情。
那么如何为课堂教学设计和选择真实任务呢?Nunan(1988)认为,课堂上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大纲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首先分析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需要用所学语言做哪些事情。
这些事情就是Long(1985)所说的“目标任务”(target tasks)。
课堂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模拟或演练这些任务。
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比如,学生两人一组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画几何图形,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给—组图片标出序号,以及为—个假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学习型任务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
学习型任务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沦,尽管学习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Richards,2001:162)。
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也需要表达意见和观点。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没有绝对的界限。
课堂上大多数学习活动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
也就是说,真实任务中也有不太真实的成分,而再真实的任务也是在课堂上模拟进行的。
另外,真实任务中提供的信息输入也可能不完全真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说一些“不真实”的话。
同样,学习型任务中也有真实的成分。
比如,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是真实的,学生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真实的。
这里的真实程度是指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
有些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在信息输入的操作过程中以及所涉及的语言技能等方面只有某些细微的差别。
请看以下两例:例1: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down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例2: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a note for a friend telling about the weather.上述两个任务的区别是:例1没有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
学生只知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听力技能和做笔记的技能,并不清楚这些技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用途。
而例2较好地模拟了现实生活的活动。
比如,这个学生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收听天气预报,所以需要他把天气预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活动属于真实任务,有些则属于学习型任务。
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都有助于语言学习。
有些学者认为,学习型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和练习非常类似。
这些任务有助于学生做好在某些语言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以便顺利地完成真实任务。
一般来说,学习型任务比较简短和单纯,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个大任务中的某些环节。
有些真实任务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听天气预报并做记录;有些真实任务则可能非常复杂,比如,调查中学生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
为了完成这项复杂的真实任务,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然后还需要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