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三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三一轮复习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 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考点4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增加了土地,森 林,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压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如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酸雨,土地荒 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信息 传递
太阳能
生态 系统
生物或 无机环
境
食物链 或食物 网
多种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 循环流动
发生生理或 行为的 变化(单 向或双向)
食物链各营养 级生物间
共同把生 态系统各
群落与无机环 组分联系
境之间
成一个统
一整体,
生物与生物之 并调节生
间或生物与环 态系统的
境之间
稳定性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而信息传递能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
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
息传递的应用
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
2.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比较
区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别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 影响 中物种丰富度越大, 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
因素 营养结构越复杂,抵 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
抗力稳定性越高 定性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联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 系 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 如下图所示:
A生物碱、有机酸 B求偶炫耀、蜜蜂的舞蹈 C光、声、温度、湿度
3.作用 (1)在个体与种群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
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能调节生
物的 种间 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 的稳定。
4.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治。
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 调节。 3.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 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 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高 ,反之则越低。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外界干扰 因素的破
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二者一般呈 负相关 。
4.提高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2)实施相应的 物质、投能量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疑难剖析】 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 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 稳定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
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 可用如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 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不是 恒定不变的,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形成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 CO2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 升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 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 烧导致SO2和NO2 增多
人类活动中产生的 氮氧化合物和氯氟 烃增多
水体酸化,影响动 物生长,植物叶和 芽,腐蚀建筑物和 金属材料
导致人患皮肤癌, 白内障等疾病,农 作物减产
减少燃料的燃烧, 减少氮氧化合物和 使用脱S煤,开发新 氯氟烃的排放
补充: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 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 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 量死亡的现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 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 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 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 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 海中叫赤潮。在发生赤潮的水域里,一些浮游生物暴发 性繁殖,使水变成红色,因此叫“赤潮”。这些藻类有 恶臭、有毒,鱼不能食用。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生植 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腐败后放出氮、磷等植 物的营养物质,再供藻类利用。这样年深月久,造成恶 性循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而又腥臭,水中缺氧, 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 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 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 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有: 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特别是蓝 藻、红藻的个体数量猛增;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 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 中称“水华”。
危害: ①破坏水产资源; ②藻类种类减少,一些藻类不适合做鱼的饵料,危及 鱼类; ③危及水源; ④加快湖泊的老化进程;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能保护 环境,且不危害后代的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实现的途 径是生态工程。
(12.江苏)24.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 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 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 样性
考点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简接价值和潜在价 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 地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 把即将灭绝的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地方 进行特殊的保护。
【疑难剖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类别
概念
传递形式
物理 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 湿度、温度、磁力等,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 息
物理过程
实例
萤火虫的闪光; 植物五颜六色的 花
化学 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自身产生的可以传递信 息的化学物质
信息素
动物的性外激素; 狗利用其小便记 路
行为 信息
作用机理
正反馈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负反馈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湖泊受到了污染,一部分鱼类 死亡,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 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造成污染越来越严重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 变化
3.(2012·山东济宁一模)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 是( )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1.描述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2.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3.阐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
考点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可以传播 的消息、情报、指令、
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连线) ①物理信息 ②化学信息 ③行为信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 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 传递的信息
动物的异常 表现及行为
昆虫的舞蹈
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 息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阻碍其中 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来源
途径
区别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 流动 物质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