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育种第3节-水稻种质资源-2012年

水稻育种第3节-水稻种质资源-2012年


(三)抗虫性鉴定
以褐稻虱的抗性鉴定方法为例介绍。 褐稻虱抗虫鉴定方法:
三叶期后,均匀接入褐稻虱2-3龄若虫5-8只/株, 待感虫对照品种枯死时,根据稻苗死伤程度,评 定抗性等级。
采用苗期集团测定法进行苗期抗虫性鉴定
图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苏昌潮博士
为确保各品种生长一致,所有供试材料分别浸种催芽。每个 品种分别播种于一个直径8.5cm、高9.0cm,盛满营养土的圆 形塑料钵中(钵底部有一小孔,便于渗透吸水)。
1.普通野生稻
生长于海拔400-600m的地区,喜温与水生;部分类 型可在深水中随水生长,但最适于浅水层。分布北 限28°14′N。
1.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形态特征和 栽培稻类似, 分蘖散生, 穗粒稀疏, 不实粒多, 种子成熟前 易落粒。
2.药用野生稻
分布于琼、粤、桂、滇4省 (区),以海南岛分布较多。 其分布北限为24°7′N。
按标准方法负责测定。
1.稻米加工(碾磨)品质的测定
稻米碾磨品质主要包括出糙率(又称糙米率)、精米率和整 精米率。
出糙率 (或糙米率):指干净的稻谷经出糙机脱去谷壳 后的糙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精米率: 是由糙米经精米机碾磨加工后除去糠层(包括 果皮和糊粉层)和种胚后,再经直径 l.0mm 圆孔筛筛去 米糠所得的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1. 接种鉴定
1)育秧 将各供试水稻材 料的种子进行粒 选,各取30-40 粒种子,经消毒、 冲洗、催芽后, 在盛有肥沃泥土 的搪瓷或塑料盘 中育秧。每个盘 中最好同时安排 有感病和抗病品 种作对照。
2) 制备菌液
菌种采用酵母淀粉 琼脂培养基保存
2) 制备菌液
3) 接种
当秧苗达3-4叶期 时喷雾接种。
播种:每品种播35粒发芽种子 图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苏昌潮博士
一般每28个品种(包括抗虫对照和感虫对照各一钵)分别置 于一个65cm×44cm×14cm的塑料箱内(箱内保持水层 2cm 左右)。
图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苏昌潮博士
苗长到两叶一心时,按6-7头/苗的比例接入2~3龄褐飞虱若虫
虫源
接虫1小时 后检查若虫 分布情况
粘稻 糯稻 陆稻 早中稻 品种
晚稻 籼稻
水稻
亚洲 栽培稻
粳稻
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系统发展过程提出五级分类法 。第一级为籼亚种和粳亚种,第二级为晚稻和早、中季 稻群,第三级为水稻型和陆稻型,第四级为粘变种和糯 变种,第五级栽培品种。
三、种质资源性状的鉴定
(一)形态、农艺性状鉴定
包括生态型归属、株型、分蘖性、穗数、叶片性 状、穗型及其组成性状以及谷粒外形、色泽、芒、 粒重以及稻米性状等进行综合描述和鉴定。
紧颖野生稻
非洲栽培稻 展颖野生稻 重颖野生稻 颗粒野生稻 阔叶野生稻 长护颖野生稻 长雄蕊野生稻 南方野生稻 疣粒野生稻
24,48
24 24 48 24 48 48 24 24 24
CC,BBCC
AgAg AcuAcu CCDD
东非、中非
西非 南美、西印度群岛 南美 南亚、东南亚
CCDD
中美、南美 新几内亚
AA AA
南亚、东南亚、中国南部 亚洲 新几内亚
(二)中国的野生稻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原产野生稻的主要国家之一, 分布有三种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 Griff.) 药用野生稻 (Oryza officinalis Wall.) 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Baill.)
(二)栽培稻的演化
冈瓦纳大陆 共同祖先 南亚和东南亚 多年生野生稻 rufipogon(AA) 热带非洲 longistaminata(A’A’)
一年生野生稻
nivara(AA)
Barthii(AgAg)
sativa(AA) 一年生栽培稻 indica javanica japonica
glaberrima (AgAg)
3.疣粒野生稻
本种为 陆生的 宿根性 植物, 有地下 茎,颖 面有不 规则的 疣粒突 起。
野 生 稻 植 物 学 特 性 比 较普通栽培稻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非洲栽培稻起源于长药(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
稻属植物分类研究简史
时间 1753 1894 1922 1931 1985 1989
2001
作者 Linnaeus Baillion N. Prodoehl A. Roschevicz R.I. 张德慈 Vaughan D.A.
卢宝荣等
分类结果 建立稻属 稻属分为4组5种 稻属增至16种 稻属分为4组19种+2变型 稻属分为22种 稻属分为4个复合体22种
张 德 慈 稻 属 分 类 系 统
O.eichingeri A.Peter
O.glaberrima Steud O.glumaepatula steud O.gradiglumis (Doell) Prod O.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Hook tifolia Desv. O.longiglumis Jansen O.longistaminata A.Chev. et Roehr O.meridionalis N.Q.Ng O.Meyeriana (Zoll. et Morrill ex Steud) Baill
AlAl
非洲 澳大利亚 东南亚、中国南部
O.minuta J.S.Presl ex C.B.Preel
O.nivara Sharma et Shastry O.officinalis Wall.ex Watt
小粒野生稻
尼瓦拉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48
24 24
BBCC
AA CC
东南亚
南亚、东南亚、中国南部 南亚、东南亚、中国南部、 新几内亚
第三节
水稻种质资源
一、稻属植物及其染色体组
(一)稻属植物的种、染色体数及染色体组
水稻属禾本科(Gramineae)

属(Oryza)
稻属由两个栽培种和20余个野生稻种组成
亚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
非洲栽培稻(西非):Oryza glaberrima Steud.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0% 感(S)
6
7 8 9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1-25%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6-50%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51-75% 全叶枯死 高感(HS)
2.自然诱发鉴定
选择稻瘟病重病区,在多雾天气和阴雨的条件 下,种植鉴定材料,采用自发诱发抗病鉴定。
种 O.alta Swallen

中文名 高秆野生稻 澳洲野生稻 非洲野生稻 短药野生稻
染色体数 48 24 24 24
染色体组 CCDD EE AgAg FF
分 布 中美、南美 澳大利亚 西非 西非、中非
O.australiensis Domin O.barthii A.Chev. O.brachyantha A.Chev et Rochr
程侃声与王象坤等研究结果都支持该观点。 日本学者Oka (冈彦一) 把亚洲稻分为大陆型和海岛型, 后 又改为印度型和日本型。
2.三分法
亚洲栽培稻可分为二个以上的类型。
主要论据:
Matsuo (松尾)根据谷粒的长、宽及其比率, 将水稻品种分为 三个生态型: A(圆粒)、B(大粒) 和C(细长粒)。 Morinaga和Kuriyama提出一个与籼-粳型并列的第三型, 即 爪哇型(Javanica) 。Chang(张德慈)采纳了这种分类法。
M
中抗
S
感病
病级 0
受害情况
抗性水平
高抗( HR) 叶上无病斑 苗瘟和叶瘟抗性分级标准(IRRI )
1
2 3 4 5
病斑为针头大小的褐点
褐点稍大
抗(R)
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 中感(MR) 1-2mm
梭形病斑,长1-2cm通常局限于两条叶脉间,受害 中感(MS) 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
接种后,在26-28℃下,用 薄膜覆盖保湿24小时。然 后移至室外,在20-30℃下 保持高湿,培养7天,进行 病情鉴定。
4) 病情鉴定 一般在接种后7天左右进行病情鉴定。
苗瘟和叶瘟抗性分级标准
级别
R
抗性类型
抗病
症状
叶片上未见斑病或产生针头状或稍在 褐点 叶片上产生圆形病斑,中间灰白色, 边缘黄褐色,病斑大小在两叶之间, 病斑直径在3mm以内 叶片上产生典型梭形病斑,中间灰白 色,边缘黄褐色,病斑超过两条叶脉 间的宽度
稻属分为3组25种
分类的依据: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农艺性状差异和杂交亲和力
60年代:参考种间F1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配对情
况(染色体组型分析)
近年:DNA分子证据
1931年Roschevicz根据稻属植物的形态和地理分 布,将稻属分为4组19种+2变型: (1)普通野生稻(Sativa Roschev.) (2)颗粒野生稻(Granulata Roschev.) (3)紧穗野生稻(Coarctata Roschev.) (4)长喙野生稻(Rhynchoryza Roschev.)
吸取若虫
检查 图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苏昌潮博士
接虫
当感虫亲本TN1全部枯死时,对每个材料进行0, 1, 3, 5, 7 和 9级记载评分。
图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苏昌潮博士
(四)耐逆性鉴定
以耐热性鉴定为例说明
(五)品质性状的测定
依据10项指标对稻米品 质进行综合定级。
由专门机构:中国水稻 所谷化室和湖北省农科 院测试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