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 菌(L.g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 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乳酸乳杆菌(cti 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 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
• 表9-2 部分氨基酸及其生产所用菌株
生成的氨 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DL-丙氨酸 脯氨酸 赖氨酸 苏氨酸 鸟氨酸 亮氨酸 酪氨酸 使用的菌株 谷氨酸棒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或黄色短杆菌 北京棒杆菌AS1.299或钝齿棒杆菌AS1.542或B9 北京棒杆菌AS1.586(ile—);乳糖发酵短杆菌(thr—) 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met—) 链形寇氏杆菌(Kurthia catenoform)(met—);黄色短杆菌(ile—+SGR ) 黄色短杆菌(AECR)、乳糖发酵短杆菌(AECR+Ser—或AECR+Ade—+Gu— ); 谷氨酸棒杆菌(AECR+Leu)或(AECR+met)或(AECR+Ala) 大肠杆菌(met—+Val—);大肠杆菌W(DAP—+met—+ile—) 谷氨酸棒杆菌(Cit—);黄色短杆菌(Cit—或Arg—) 黄色短杆菌(ile—+met—+TAR) 谷氨酸棒杆菌(Phe—+Pu—)
• (三)、食醋生产
• 氧充足时总反应式: • C2H5OH+O2=CH3COOH+H2O
• 1、酵母制备工艺流程
斜面原种 斜面(30-32℃,48hr) 三角瓶(一级种子,30-32 ℃ ,振荡24h)
大缸固体育种(38 ℃ ,3-4d) 固态酿醋 液态酿醋
种子罐(二级种子) (30-32,通气培养22-24)
• 4、液体深层发酵制醋
• 流程
碎米 酒精发酵 陈醋
浸泡 酒醪 成品
磨浆
调浆 醋酸发酵
液化 压滤
糖化 配兑 灭菌
• 二、发酵乳制品
• 含义:良好原乳经微生物发酵作用成为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 即为乳制品。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 保健作用。 • 分类:酸奶、奶酪,多由乳酸菌生产
• 乳酸菌种类
标准化 调配 均质(15-20Mpa) 杀菌(115 ℃ ,8min) 冷却(38-40 ℃ ) 两歧双歧杆菌(6%) 乳酸酵母(3%) 接种 灌装 消毒瓶
发酵(38-39℃,6h) 冷却(10℃左右)
冷藏(1-5 ℃ )
成品
• 三、 氨基酸发酵
• (一)、概述
• 氨基酸为蛋白质基本成分,8种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事 物获得 • 可作调味料,如鲜味料谷氨酸钠(味精)、甜味料色 氨酸和甘氨酸 • 历史:1820年水解蛋白;1850年化学合成;1910年日 本使用盐酸水解小麦面筋得谷氨酸;1957年日本以微 生物发酵糖类得谷氨酸,并工业化生产;我国1963年 发酵生产;目前日本可发酵生产22种氨基酸,18种直 接发酵,4种酶法转换
第九章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概述
• 应用范围: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代谢产 物作添加剂;酶制剂;菌体食饲用 • 主要类别:细菌、霉菌、酵母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一、食醋
• (一)、食醋生产原料: • 薯类:甘薯、马铃薯 • 粮谷类:高粱、玉米、大米、青稞、大麦、小麦等 • 粮食加工下角料: 碎米、麸皮、谷糠、高粱糠等 • 野生植物 橡子、菊芋等 • 果蔬类: 李、红枣、葡萄、番茄等 • 酒类: 白酒、酒精等 • 其他:糖糟、酒糟、糖蜜等 • 辅料及疏松料:细谷糠、小米壳、高粱壳等
• 双歧杆菌:菌体尖端呈分枝状(Y、V型)而得名,为无芽 孢革兰氏阳性细菌,专性厌氧、不运动,能利用葡萄 糖产生醋酸和乳酸(2:3),不产CO2,目前共24种, 9种存在于人体,可发酵使用的5种为:两歧双歧杆菌 (B.bifidum)、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杆 菌(B.brevvis)、婴儿双歧杆菌(B.angulatum)和 链状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
• (二)、谷氨酸发酵(味精生产)
• 1、谷氨酸产生菌
• 芽孢杆菌外,属于不同种属,但具共同特点:球形、短杆至棒状、 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阳性,需要生物素、通气 条件产生氨基酸 • 我国使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sp.)AS1.29 9,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crenarum)AS1.542
• 2、 固态酿醋工艺流程
薯干(碎米、高粱等) 粉碎 加麸皮、谷糠混合 润水 蒸料 冷却 接种(麸曲、酒母、水) 入 缸糖化发酵 拌糠接种(酵母) 翻醅 加盐后熟 淋醋 贮存陈酿 配兑 灭菌 包装 成品
• 生产工艺
• 1)原料配比及处理 • 2)、入缸发酵 • 3)、淋醋,采用三套循环法
二醋浸泡成熟醋醅20-24hr 头醋,头渣以三醋浸泡, 得二醋,二渣浸泡后得三醋,残渣可饲用或作填充料
• 双歧杆菌生产工艺
• 共同发酵法:
• 两歧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共同发酵 • 原理:双歧杆菌产酸能力低,凝乳时间长,需约18-24hr,并属 异型发酵,产品口感及风味差,生产上选择对双歧杆菌无明显 影响但产酸快的菌株共同发酵,以提高产酸能力和双歧杆菌含 量,改善口感及风味
• 共生发酵法
• 微生物谷氨酸合成途径:
• 葡萄糖经酵解和磷酸己糖支路生成丙酮酸,后者生成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 存在时生成 L-谷氨酸 NH4+
• 2、生产原料
• 粮食原料:谷类和薯类淀粉,如大米、玉米、小麦、 甘薯等 • 非粮食类:甜菜和甘蔗糖蜜、醋酸、乙醇、正烷烃 (液体石蜡)等作碳源。N源可用尿素或氨水
• (二)、食醋酿造用微生物
• 传统法,野生菌制曲、发酵;新法以人工选育的纯培 养菌株,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
• 1、淀粉糖化微生物,可产淀粉酶,多为曲霉菌
• 甘薯曲霉AS3.324,糖化甘薯原料及野生植物等,生长 适应性好,易培养,强单宁酶活力 • 邬氏曲霉AS3.758,来自日本,糖化、产酸强,对原料 适应性好,较强单宁酶活力 • 东酒一号 AS3.758变种,要求高湿度和较低温度 • 黑曲霉AS3.4309(UV-11) 糖化力强,酶系纯 • 另有米曲霉:沪酿3.040、沪酿3.042(AS3.951)、AS 3.863等;黄曲霉:AS3.800,AS3.384等
麦汁处理
啤酒的澄清 (过滤)
啤酒的包装
啤酒发酵
• (二)、糖化
• 也称麦芽汁制备。即将干麦芽粉碎后,依靠麦芽自身 各类酶,以水为溶剂,将麦芽中淀粉、蛋白等大分子 物质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糊精、低聚糖、麦芽糖和胨、 肽、氨基酸,制成营养丰富、适于酵母生长和发酵的 麦芽汁。高质量麦芽汁含80%麦芽浸出物,工艺流程如 下:
• 3、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制醋
• 流程
细菌α淀粉酶、氯化钙、碳酸钠 麸曲
碎米
浸泡
磨浆
调浆
加热
液化
糖化
冷却

酒母
麸皮、砻糠、醋酸菌种子
液态酒精发酵
酒液
拌和入池
固态醋酸发酵(松醅、回流)
加盐
淋醋
加热灭菌
装坛
成品
食盐
• 生产工艺
• 1)配料 • 2)水磨与调浆 • 3)液化和糖化 • 4)酒精发酵 • 5) 醋酸发酵 • 6)配兑与灭菌
• (2)、发酵条件控制
• ①温度对发酵影响:前期(0-12h)为菌体大量繁殖阶段,温 度控制在30-32℃;中后期积累大量谷氨酸,催化关键酶谷氨 酸脱氢酶最适温度32-36,中后期适当提高温度。
• ②PH对发酵影响:前期控制在7.5-8.0,中后期将PH控制在7.0 -7.6可提高产量 • ③通风和搅拌:前期低通风量较好,中后期高通风量 • ④泡沫控制:通风和搅拌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形成泡末影响发酵, 可用机械(耙式、离心式、刮板式,蝶式消泡器)和化学消泡 (天然油脂、聚酯类、醇类、硅酮类等)等方法 • ⑤发酵时间:一般低糖(10-12%)发酵,时间36-38hr;中糖 (14%)发酵, 45hr
原料乳 两歧双歧杆菌(6%) 嗜热链球菌(3%) 标准化 调配 蔗糖(10%)+葡萄糖(2%)
均质(15-20Mpa) 杀菌(115℃,8min) 冷却(38-40℃) 适量维生素C 接种 灌装 消毒瓶
发酵(38-39℃,6h) 冷藏(1-5℃) 成品
• 共生发酵乳生产工艺流程
蔗糖(10%)+葡萄糖(2%) 原料乳
• 二次发酵法工艺流程
部分面粉(30-70%) 全部酵母 水 第一次调制面团 第一次面团发酵
剩余原辅料
醒发
第二次调制面团
烘烤 冷却
二次面团发酵
包装 成品
整形
• 二、酿酒
• 种类:黄酒、白酒、啤酒、果酒等
• 其中啤酒以大麦和水为主要原料,大米、酒化为辅料, 经啤酒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CO2、低酒精浓度和多 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1972年7月被列为营养食品,为 世界上最大酒种。
• 工艺基本过程:制麦、糖化、发酵、后处理等
• (一)、制麦:复活各种酶类,便于糖化过程淀粉和蛋白的水 解。所得麦芽需经干燥处理,去除水分和生腥味,同时使麦芽 具有特有色、香、味。流程如下:
原料大麦 绿麦芽 粗选 干燥 精选 除根 分级 洗麦 贮藏 浸渍 成品麦芽 发芽
啤酒原料粉碎
麦汁制备 (糖化)
第二节 酵母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 酵母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地位极为重要 • 主要产品:面包、酒类等
• 一、面包
• 最早利用天然酵母,后改用啤酒酵母和酒精酵母代替。专门 产品:压榨酵母(鲜酵母)和活性干酵母(AD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