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7.地球的绕日运动2教案

1127.地球的绕日运动2教案

每课必记
课题 4.32 地球的绕日运动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
难点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图4-9】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

(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图4-10】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思考P128】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夏高冬低)
【讨论P128】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二、地球的公转
1、棋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P131】
【PS】(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得出结论】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冬………………………………南………。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进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有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PS】(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2)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
2、北半球:【读图P132】
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长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长<夜长冬半年
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6月22日)为什么?
太阳直射点移到其最北端。

这一天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
6、南半球各纬度长是否相等?(不等)
7、有什么变化规律?(纬度越高,夜越长)
8、当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的情况与直射北纬23.5度的情况有何不同?(正好相反)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太阳能超过北半球,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同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季。

课后反思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