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教学计划

技工院校教学计划

****技工学校教学计划2018级(秋)教学计划目录1.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2)2.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6)3.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9)4.烹饪(中式烹饪)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12)5.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15)6.幼儿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19)7.焊接加工专业教学计划 (22)8.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25)9.家政服务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29)10.美容美发与造型(美发)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33)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良好的就业创造能力。

以从事铁道机动车辆的检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收费、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培养铁路运输、轨道运输岗位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具备计算机基础的操作能力及简单维护。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熟悉铁路信号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维修知识。

5、掌握铁路车站行车设备的设置、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设备的检查、保养方法。

6、具有铁路客运、轨道客运服务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生对象:招收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2、学制:三年3、时间分配:三年共计161周。

教学周为48周。

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6周,第五学期11周。

(其中入学教育、毕业指导1周,军训1周),毕业实习18周。

复习考试6周,长假4周,寒暑32周,社会实践26周。

4、学时安排: 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每学时9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

2、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服务礼仪、客运英语、铁路运输市场营销、运输经济法规、铁路机车车辆、铁路运输信号与通信设备、铁路线路及站场等。

3、课程管理:所开设课程依据劳动保障部、铁道部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

五、考核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必修课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

成绩采用百分制。

3、选修课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

六、毕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技能课和选修课,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经考核成绩合格,思想品德合格,颁发经劳动部电子注册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铁道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良好的就业创造能力。

以从事各种汽车的检测、维修、保养工作为主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主要培养以汽车装饰与美容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应达到: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掌握汽车机械与装饰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能力。

3、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

4、熟知汽车装饰构件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

5、熟悉常见汽车的总体结构及原理,掌握汽车车身的结构及特点。

三、招生收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生收对象:招收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时间分配:三年共计161周。

教学周为70周。

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6周,第五学期11周。

(其中入学教育、毕业指导1周,军训1周),毕业实习18周。

复习考试6周,长假4周,寒暑32周,社会实践26周。

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每学时9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

2、主要课程:汽车英语、汽车修理基础、汽车电路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钣金工艺技术、汽车涂装工艺技术。

3、课程管理:所开设课程依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

五、考核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必修课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

成绩采用百分制。

3、选修课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

六、毕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技能课和选修课,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经考核成绩合格,思想品德合格,颁发经劳动部电子注册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良好的就业创造能力。

以从事计算计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等工作为主的高级职业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组装、网络维护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具有计算机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

3、具有熟练掌握图像、图片编辑处理的能力。

4、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

三、招收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收对象:招收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时间分配:三年共计161周。

教学周为70周。

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6周,第五学期11周(其中入学教育、毕业指导1周,军训1周)。

毕业实习18周。

复习考试6周,长假4周,寒暑32周,社会实践26周。

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每学时9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

2、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基础、操作系统、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等。

3、课程管理:所开设课程依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

五、考核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必修课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

成绩采用百分制.3、选修课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

六、毕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技能课和选修课,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经考核成绩合格,思想品德合格,颁发经劳动部电子注册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烹饪(中式烹饪)专业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酒店后堂、前厅、餐饮等部门的业务知识,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良好的就业创造能力。

以从事烹饪工作为主等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标准以烹饪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学习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1、掌握酒店管理的方法,了解顾客的心理、掌握服务心理及酒店营销学。

2、具备一定的人文、环境、沟通、社交能力。

3、熟练掌握烹饪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达到中级烹饪与中级酒店管理的能力。

4、具备餐饮成本核算的能力,及简单的英语对话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法律意识。

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收对象: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3、时间分配:三年共计161周。

教学周为70周。

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6周,第五学期11周(其中入学教育、毕业指导1周,军训1周)。

毕业实习18周。

复习考试6周,长假4周,寒暑32周,社会实践26周。

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每学时9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

2、主要课程:烹饪概论、食品雕刻、中餐烹调技术、餐饮成本核算、食品营养与卫生等。

3、课程管理:所开设课程依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

五、考核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必修课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

成绩采用百分制、3、选修课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

六、毕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技能课和选修课,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经考核成绩合格,思想品德合格,颁发经劳动部电子注册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良好的就业创造能力。

主要面向各类发电厂、电力公司、电网调度所、厂矿企业从事发供配电运行、管理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试验等方面的工作;面向各建筑施工企业、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从事电气工程施工、产品调试和现场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以汽车维修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应达到:1、培养掌握电力系统电气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调试、维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培养适应电力工程领域需要的,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监控、维护与管理等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发电厂、电力系统等行业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收对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时间分配:三年共计161周。

教学周为70周。

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6周,第五学期11周。

(其中入学教育、毕业指导1周,军训1周),毕业实习18周。

复习考试6周,长假4周,寒暑32周,社会实践26周。

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每学时9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

2、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路基础、电机学、机械工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发电厂动力设备、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高电压技术。

3、课程管理:所开设课程依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

五、考核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必修课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

成绩采用百分制。

3、选修课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