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古代第一批画家在魏晋魏晋南北朝曹不兴人物画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曹不兴。
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的是人物画,最早的佛像画家,佛像之祖。
卫协(晋)人物,故事,道释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东晋)密体人物画画绝、才绝、痴绝。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成“六朝三大家”。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特别是眼神的描绘。
擅于用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密体”绘画体例主要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名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女史箴图》用的“高古游丝法”《烈女传·仁智图》用“铁线描”南朝画家陆探微,宋密体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式,形成“一笔法”秀骨清象张僧繇,梁疏体佛画佛画创造者,”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梁元帝萧绎,梁《职贡图》北朝画家曹仲达梵像画“梵象”曹家样曹衣出水杨子华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绘画遗迹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已知的最早的纸本绘画。
云南昭通霍氏墓壁画是最早的有确切的纪年和地志的壁画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南京西善桥墓最精细完整隋唐时期阎立本(唐)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铁线描”比喻为“丹青神化”《步辇图》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赏析: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唐朝是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及其成熟,涌现了不少不朽的传世名作。
2、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为此接见吐蕃大使禄东赞的场景,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
3、作品在构图上,为了更好地凸显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用宫女的娇小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恭谦来衬托唐太宗的平和可亲之态,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变舒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该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4、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见证。
尉迟乙僧人物花鸟尤擅壁画凹凸画吴道子(盛唐)宗教画1、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
(道家题材)2、创作成就首先体现在宗教绘画上,称为“吴家样”。
与曹仲达合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
3、在技法方面,吴道子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
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
吴道子在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都注意了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
4、他还创作“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5、吴道子在唐代宗教画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吴道子时代所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之后,近代民间画工仍旧奉他为祖师。
张萱与周昉的仕女画盛唐的张萱作品大多是贵族妇女的欢乐情绪,晚唐的周昉多描写妇女的不幸和苦闷。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捣练图》赏析:1、作者张萱是盛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之一,擅长妇女、儿童,并从事社会风俗画制作。
他在绘画题材上一变汉魏以来“烈女”“孝女”传统,转向表现现实生活。
2、画面表现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妇女的神态,刻画了各种人物的仪容和性格。
3、人物形象逼真,刻画流畅,用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的审美情趣,表达了那个时代典型的人物造型风格,人物之间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得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
表情各不一样,分别表达了每个人的特点。
4、张萱《捣练图》是一件构思几近完美,技法高度成熟的稀世珍品。
它是工笔重彩绘画的典范。
周昉,《挥扇仕女图》在宗教画里形成独特的风格,“周家样”“水月观音”《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簪花仕女图》赏析:1、作者周昉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2、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赏花游园的情形,向人们展示了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院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但是他们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不乏寂寞空虚之感。
3、此图没有背景,只描绘了五位仕女和一名侍者。
他们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满的风貌,反映了当时唐代仕女的形象特征,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在色彩的辅助下表现了纱罗和肌肤的质感。
传达出柔和,宁静的美感。
4、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画中描绘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主义政治化比较开朗,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孙位,晚唐《高逸图》展子虔隋唐山水画青绿山水《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李思训、李昭道唐代山水画青绿山水李思训“国朝山水第一”董其昌将他列为山水画“北宗”之祖《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王维唐代山水画水墨山水开创了“破墨”山水的技法,明董其昌列他为山水画“南宗”之祖。
王洽唐代山水画水墨山水开创了’泼墨”之法。
张璪唐代山水画画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相统一。
薛稷盛唐花鸟画尤擅画鹤边鸾唐代花鸟画突出特点在于最长折纸花,他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霸唐代鞍马画韩干唐代鞍马画《牧马图》韩滉唐代画牛《五牛图》元赵孟頫称“神器磊落,希世名笔”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戴嵩唐代牛与韩干并称“韩马戴牛”《斗牛图》五代宋元时期五代人物画创作中,直接描绘贵族生活的题材占很大比重。
周文矩建康句容人南唐仕女画《重屏会棋图》《宫中图》顾闳中南唐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1、《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五代南唐政权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顾闳中入韩宅,窥看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之后默画而成。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画面采用我国传统的连环长卷的形式表现连续的故事情节,全画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深刻表现出主人公隐藏在纵情声色的夜宴生活下的苦闷和抑郁心情。
线条严谨而又自然。
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材料。
荆浩河南沁阳人五代山水画“六要”北竖南横(画面构图)北方重峦峻岭壮美以画面的宏伟著称“全景山水”《匡庐图》关仝五代末宋初山水画“关家山水”《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都画出北方深山中幽静荒寒的气氛董源钟陵人南唐山水画南方秀丽风光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的画出了山川远近层次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
《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巨然金陵开元寺僧人南唐山水画田园自然风致《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黄筌西蜀花鸟画工笔勾填法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写生珍禽图》徐熙南唐花鸟画宋代绘画高益宋初宗教画家武宗元北宋《朝元仙杖图》李公麒宋白描以不着彩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
《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图》《西园雅集图》《龙眠山庄图》梁楷南宋减笔人物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李白行吟图》《布袋和尚》《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赏析:1、《太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画家寥寥数笔就将“诗仙”的飘逸的风度展现出来,画家不拘于小节,而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选取了最能反映诗人性格的瞬间动作,加以概括的描绘。
2、此图虽然逸笔草草,但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意。
图中用笔总的特点是泼辣简括,但诗人身躯用笔粗放,头部则用笔轻盈流畅,体现出不同的速度感和力量感,既构成了线的节奏和韵律,有充分表现了不同的质感和空间感,此图不愧是梁楷的代表作,中国水墨画中对人物神韵的体现也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张择端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
全景式构图《清明上河图》赏析:1、背景:《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世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内容: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汴梁城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再现了十一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
3、特点: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最重要的文献价值。
苏汉臣南宋风俗画以善画货郎婴戏著称《秋亭戏婴图》《货郎图》有后来年画的特色李嵩南宋风俗画《服田图》《四迷图》《货郎图》《巴船下峡图》陈居中南宋历史故事画宋代历史故事画除了承袭前代存乎鉴戒的作用之外,还有借古喻今,反映了人们对当代现实问题的态度,以表现保忠贬奸及民族矛盾的题材最为流行。
《文姬归汉图》李唐南宋历史故事画《采薇图》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亡国后耻食周粟,遁入首阳山采薇而食的故事。
李成北宋山水画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所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读碑窼石图》《寒林平野图》范宽北宋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善画雪景《雪景寒林图》李成、范宽、关仝历史上被称为“三家山水”。
《溪山行旅图》赏析:1、范宽,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
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的真实面貌,他画的山水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山溪行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2、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山顶杂书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泻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
从整个画面来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稳之中见精微。
该画山水树木全用短条子皴和雨点皴法画成。
3、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合称“三家山水”,对后世影响深远。
之后的“元四家”、“明四家”,以致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的影响。
郭熙北宋山水画家《早春图》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卷云皴”“蟹爪枝”米氏云山米芾、米友仁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小景山水北宋惠崇僧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赵令穰北宋小景山水《湖庄清夏图》王希孟宋代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赏析:1、作者王希孟,北宋末年画家,画此图时年仅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