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原始时期一.新石器时代玉文化1)分布广泛。
由北向南,红山文化、齐家文化、山东龙山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2)品种繁多。
玉璜、玉璧、玉环、玉琮、玉钺、玉管、玉珠和玉簪等。
3)非生产工具,而为礼器。
宗教,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以玉温润比德。
玉器在中国宗教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与审美价值。
二.岩画1)岩画是远古先民使用石器在石质坚硬、石面平滑的岩面研磨、敲凿而成的早期绘画。
2)分布广泛。
内蒙古草原的岩石、黄河以北的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等。
3)内容。
祭祀、战争、狩猎、畜牧、人(兽)面像、舞蹈、植物和天象等。
反映当时人生活状态。
[4)非单纯审美,融合原始信仰,作画认真虔诚。
][艺术风格:独特,豪放粗犷,感染力强。
动物凿刻手法简练,形象完整,风格古朴。
擅长动态和神态的刻画。
]夏商周时期(先秦时代)三.青铜文化1)概论(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二者的集中体现就是青铜器,所以三代之时,集绘画、雕刻、金属冶炼为一体的青铜艺术成为美术最辉煌的代表。
(2)分类。
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实用器四大类。
礼器是代表社会等级的器物。
“藏礼于器”(3)制作工艺。
模铸法,失蜡浇铸法,错金银工艺。
2)分类礼乐器,“钟鸣鼎食”礼器:炊煮器,鼎、鬲、甗(音演)等器种食器,簋、盂、豆等品种酒器,觚、爵、觯、斝、罍、尊、卣、壶、觥、瓿、方彝等品种;水器,盘、匜、鉴等器种乐器:铃、铙、鼓、钟、镈(音博,古代乐器,即大钟)等3)纹饰:兽面纹,鸟,木,乳钉,几何纹和云霄纹。
流行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
4)器物造型[形制与器形的演变]商特点1)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铸造工具、武器和大量青铜礼乐器2) 造型庄重,纹饰较简洁疏朗。
前期1)特点: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2)举例: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钉纹方鼎(代表作);河南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鼎、簋、觚、盉、钺后期1)特点:(1)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达到鼎盛。
(2)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案。
(3)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
2)举例: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西周前期1)特点:继承了商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
器形大。
铭文加长。
酒器减少,食器增多。
2)举例: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征商簋后期1)新品种,出现钟、镈、匜、簠、盨等2)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长篇铭文习见。
3)大克鼎及史牆盘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四虎镈春秋(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
)中期1)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2)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蟠螭纹3)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银新工艺4)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5)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螭纹大铜禁,“王子午”列鼎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战国(以精致小巧的日用器为主)1) 装饰技法: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2)图案纹饰:生活气息浓郁如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3)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大型铜编钟秦汉四. 汉代书法隶书(程邈)代表人物:曹全,张迁,乙瑛五. 秦汉雕塑1)陶塑兵马俑(1)规模大。
布局严谨、精密,反映出秦高超的战争组织能力。
排列面向东方、气势磅躏,再现了秦吞并六国的恢宏气派。
(2)艺术特点(造型手法):严谨写实,形象生动。
性格鲜明。
(细节的处理五官面形发髻胡须带钩靴等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3)总体布局:采取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排山倒海的气势,敬畏。
2)百戏俑:反映秦代宫廷娱乐竞技,真人大小。
3)大型器作4)高立国大型水鸟汉(深沉雄大)六.西汉石刻1)霍去病墓石刻(汉代最为大气的艺术典范之一)[西汉纪念碑性质,现存陕西省兴平县道常村西北,汉武帝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优秀石刻匠师雕造](1)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2)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不作过多雕镂。
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深沉雄大。
(3)各种石刻动物马踏匈奴石刻(群雕的主体)1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器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这不啻是告诫人们切不可放松警惕。
2外轮廓雕刻极其准确有力,形象醒目3依势象形,利用大的体面关系,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概括,创造了中国古代雕刻中最高的艺术成就总之,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东汉石人李冰石像(1) 四川灌县都江堰出土(2) 凝重雄健形貌雍容大度(3) 既是一尊历史名人纪念像,又是“水则”。
东汉石俑河北望都二号墓骑马俑----标志着圆雕技艺成熟陶俑,木俑和铜兵马俑----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艺术感染力西汉陶俑1“汉承秦制”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2 陶塑兵马俑(江苏徐州狮子山)乐舞杂伎陶俩盘(济南无雕山,塑造欢快热烈气氛)侍女俑(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西安自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
)东汉陶塑题材扩大,形象愈加生动传神击鼓说唱俑(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立式说唱俑(陴县)。
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狮子山兵马俑展示了西汉前期某代楚王拥兵逞骄的面貌。
青铜铸像(宏伟壮丽)秦[12铜人,车马坑中铜车马]西汉东汉青铜车马仪仗俩(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马踏飞燕”(铜马式)1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2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背上,力学,凌越时空的美感,艺术与科学2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被誉为青铜雕塑的奇葩。
汉代玉雕西汉早期金缕玉衣羽人羽人骑天马和田玉三国两晋南北朝1.书法西晋陆机《平复帖》索靖《七月甘六日贴》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上虞帖》《十七帖》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贴》王徽之:《新月帖》王珣:《伯远帖》三希堂的三希:王羲之,王献之,王珣2.佛像1顾恺之1)东晋维摩诘表现精到2)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重视眼神的描绘,以细节衬托人物个性风貌形神兼备2张僧繇东吴“张家样”“疏体”3曹仲达以画“梵象”著称“曹家样”“曹衣出水”吸取了印度笈多朝造像的特点戴逵东晋画家雕塑家、哲学家、音乐家《七贤图》佛像完备戴颙擅大型雕塑比例协调重要洞穴及石窟壁画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其他:克孜尔石窟龙门。
甘肃炳灵寺石窟。
北魏275窟《北魏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257窟《鹿王本生图》九色鹿254窟《舍身饲虎图》萨埵那太子北周428窟《须达那太子本生图》西魏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图》克孜尔石窟1.红、白、蓝、绿浓重的矿物质色彩为基调。
画法豪放,庄重深沉2.主室门壁上方画说法图,二壁画佛传故事菱形画框佛本生故事(成佛前世各生的事迹)譬喻故事(释迦给众人讲解佛教教义时所列举的故事)甬道及后室(或后甬道)----涅般、焚棺、分舍利本生故事画多达数十种,均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故事内容。
云冈石窟1简洁。
昙耀五窟,都是平面作马蹄形。
2主像形体高大,无比威严和压抑,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3壁面上布满千体佛。
4受西北的凉州中亚造像影响。
中心塔柱式。
龙门石窟龙门[孝文帝——繁盛时期]1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三世佛,秀骨清相(曹衣出水)。
皇室设计、富丽、大量造像。
2北魏时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
古阳洞:“龙门二十品”,即锲刻在该洞窟的造像铭文。
龙门二十品中十九品选取自古阳洞:《姚伯多》麦积山泥塑与云冈、龙门石窟不同。
秀丽典雅。
揵陀罗风格。
敦煌泥塑受较早期的西域风格影响。
造像记抄经纸本。
魏晋南北朝七.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北朝:杨子华,曹仲达。
南朝:顾恺之《女史箴图》,陆探微,张僧繇;理论家:谢赫,王微,顾恺之三国两晋:曹不兴,吴国“八绝”之一西晋:卫协八.魏晋南北朝著名画论1)顾恺之《论画》《魏晋名臣画赞》《画云台山记》2)谢赫《画品》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山水画论1)宗炳《画山水序》“神思”强调艺术家的内在体悟。
“畅神”山水画是对“道”的体认的愉悦。
2)王微《叙画》“易象同体”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
强调“致”“情”。
热爱自然美,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隋唐九.隋唐书法家初唐欧阳询《皇甫诞》《九成宫》《化度》《仲尼梦奠帖》虞世南《虞临兰亭序》褚遂良薛稷《信行禅师碑》中唐徐浩《不空和尚碑》颜真卿《多宝塔》《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臧怀恪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争座位稿》晚唐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绘画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孙尚子、陈善见创作者擅宗教壁画,也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表现了比南北朝更为关注现实生活的倾向。
十.人物画初唐1)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永徽朝臣图》《客使图》2) 技法:线描健劲,设色深沉。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部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3)影响:深远.“以旌德业”,后代补绘、效仿。
2尉迟乙僧---父子合称大小尉迟1)《慈恩寺画凹凸花》2)擅长佛像和外国人物的绘画3)技法铁线描设色侧重晕染盛唐时期3吴道子“画圣”1)技法: “疏体”“白画”“磊落逸势”“笔力劲怒”“莼菜条”行笔磊落豪放,挥霍如莼菜条。
用线“如铜丝萦盘”渗透着强烈的情感,运动感,节奏感。
色彩浓重。
人物虽小“气韵落落有宏大放纵之态”。
多经变题材。
2)影响:“吴家样”新兴的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
吴带当风。
“白画”影响以后的“白描”人物画。
不限于唐代的绘画和雕塑,他的画风在后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逐想往。
弟子王耐儿,张爱儿影响了北宋宗教画家高益、高文进、武宗元4张萱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盛中唐5周长史—《挥扇仕女图》《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宫骑图》《游春仕女图》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人物形象准确,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