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主轴维护保养

电主轴维护保养

电主轴的故障分析
按照电主轴铭牌所标定的电参数设定变频器:
1、最高转速:Nmax对Fmax
2、额定电压:Ue
一般变频器输出电流最小应为电主轴额定电流的1.3倍。

3、调整二次雾化器,要求供气压力≥0.35MPa,油滴量≥70-90滴/ 分钟,油品:32#汽轮机油。

4、进入电主轴的冷却介质:温度≤25℃,流量为6-10L/min
5、安装:电主轴装入座套,进水口在正下方,出水口在上方,前端漏水口在正下方。

6、电主轴的启动步骤:(1)通水(2)通油雾(3)通电运转
7、电主轴的停车步骤:(1)停止运转(2)停水(3)停油雾
电主轴出现故障大致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大类。

主要故障包括以下六方面: 1、温升过高 2、刚性差 3、振动大 4、精度差 5、启动困难 6、掉速
电主轴的故障分析:
1、温升过高
故障分析油雾型电主轴外壳最热点温升超过25℃,油脂型电主轴外壳最热点温升超过30 ℃应视作异常。

造成主轴温升过高的原因很多,主要规类为:(1)装配原因、(2)使用原因、(3)润滑原因、(4)电气原因、(5)制造质量原
因。

(1)装配原因:1)选用轴承质量差,高速旋转时轴承温
升过高。

2)轴承反装、或安装未到位。

3)装配时清洁度差,轴承工作区域混入杂物。

4)主轴轴承外径不轴承座孔内径配
合间隙过小。

5)转轴轴承档外径不轴承内孔过盈偏大。

6)
轴承间内外调整垫平行差,垂直度差。

7)无导套型电主轴后轴
承外调整垫外径过大,使之与轴承座孔无间隙,后轴承组无法
在后座孔内自由移动。

8)轴承间调整垫未研磨好,造成只有
一套轴承承受轴向负荷。

9)主轴施加预负荷量过大。

(2)使用原因: 1)电机冷却不够充分,冷却系统流量
偏小,水箱过小,冷却水管堵塞。

2)主轴不电源匹配、电源
供给的三相丨频电压过高。

3)配用的三相静止发频电源输出
波形差,高次谐波含量过高。

4)电主轴长时间超载、超负荷、超速运行。

5)由于操作不慎造成撞车、闷车事故,主轴及轴
承损坏。

(3)润滑原因:1)油脂润滑型电主轴选用油脂牌号不对,油脂润滑性能不好。

2)油脂填充量不足,润滑不充分。

3)
油脂填充量太多,主轴运转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多余的油脂全
部甩出工作区域。

4)主轴长期搁置后,重新启用时,未检
查内装油脂质量。

5)轴承清洗后未晾干就直接装油,主轴高
速运转时,大部分油脂被甩出工作区域。

6)油雾润滑系统工
作不正常,不能保证稳定持续供油。

7)使用油品不对、粘度
不对或油料质量低劣。

8)油雾润滑型电主轴供油过多,造成
轴承钢球搅油发热。

9)主轴排气通道不畅。

(4)制造质量原因: 1)旋转零件不固定,零件间隙过小
或同轴度差,致使两零件之间发生轻微碰擦。

2)后轴承座、
钢球、壳体后座孔三者配合过盈量偏大,轴承座难以在壳体内
自由移动。

3)滚动导套钢球铆装过紧不能自由转动,主轴施
加的预负荷不起作用。

(5)电气原因:1)定子绕组下线参数不对,接线错误使
线包严重发热。

2)定子线圈受潮,对地绝缘下降。

3)转子
断条。

电主轴的故障分析
电主轴刚性差:1)主轴配装预负荷量值偏小。

2)轴承不
主轴轴壳前座孔配合间隔过大。

3)主轴前后锁紧螺母松动。

4)配用砂轮杆过于细长,不转轴配装部位间隙过大造成接长杆
接触刚性差。

5)主轴轴承调整垫研配失误。

6)主轴后端滚
动导套或滑套不座孔、轴承座间出现较大间隙。

电主轴振动大:1)主轴选装轴承低劣,振动值大,或轴承
精度保持性差、耐用度差。

2)主轴长期使用后转轴发生变形,原有平衡精度被破坏。

3)主轴上所安装的旋转零件同心度差、配合间隔过大。

4)装配不当,造成主轴轴承精度受损。

5)
主轴预负荷过小,内装弹簧断裂发形。

6)主轴砂轮杆过细长。

7)主轴电机定子内外径不同心、造成定转子间气隙严重不均匀。

8)转子笼条松动、接触不良或出现断条现象。

电主轴精度差:1)主轴配装的轴承质量太差。

2)转轴严
重弯曲,丧失原有制造精度。

3)主轴零件精度差,无法保证
组装精度。

4)装配时,轴承被压偏。

5)砂轮杆质量差,无
配合精度。

6)主轴前端轴承座孔尺寸大,配合间隙过松。

7)预负荷量值太小或由于某件零件卡死,预负荷加不上。

8)主
轴前后螺母松动,造成轴向窜动严重。

电主轴启动困难:机械原因 1)电主轴预负荷量值过大。

2)油脂润滑型的电主轴使用的油脂过稠,注油量过满。

3)电
主轴各旋转零件不固定,零件间发生碰擦。

电气原因 1)配
套电源容量太小(不匹配)。

2)工频电网电压严重不足。

3)静止变频器启动保护未调整到最佳值。

4)电主轴电机气隙过小。

5)电主轴定子接线错误。

6)电主轴转子严重断条。

7)电主轴电机定子断线。

电主轴掉速:在正常工作时,增加主轴的阻力矩会使电主
轴转速略微下降,一般这种转差应控制在2-5%之内。

若主轴
承载时,转速明显下降,甚至发生堵转现象,应视为掉速现象。

造成上述掉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1)主轴转子笼条断裂
或接触不良。

2)电主轴与中频电源电压不匹配(中频电源供
电电压过低)。

电主轴的保养
1)、进入电主轴的空气应干燥清洁。

2)、电主轴卸下入库前,应用气管吹尽电主轴冷却腔内残水。

3)、长期不用的电主轴应油封;启用时,除用汽油洗去表面防锈油外,应做下列工作:• (1)通油雾3-5分钟,用手拧动转轴,感觉无滞阻• (2)用兆欧表检测对地绝缘。

通常应
≥10MΩ • (3)接通电源并以1/3额定转速运转1小时,无异常现象时升速 1/2额定转速运转1小时,无异常现象再以额定转速运转1小时后停车。

电主轴的维修
1)、检查
(1.1)检查电主轴外壳铭牌编号,并登记到维修卡上。

(1.2)查找该主轴原始档案记录,熟悉主轴的拆卸方法。

(1.3)检查主轴受损程度,了解故障原因,并作记录。

(1.4)自外围开始逐一拆卸主轴零件。

边拆边检查损坏程度,并分析损坏原因。

(1.5)对结构复杂或比较特殊的主轴,拆卸时应绘出装配草图,以利亍确定装配方法和顺序。

2)、拆卸
(2.1)拆下前后防尘盖或后盖,清理主轴前端污垢。

(2.2)用两脚扳手卸去前端右旋螺母。

(2.3)用与用套扳卸去后端左旋螺母。

(2.4)小铜棒顶入轴端小孔(不可碰伤内螺纹),用大铜棒轻击小铜棒,自前向后拆出转轴,后轴承组合和后端预
负荷系统。

(2.5)拆去前小盖。

(2.6)用撑钩将前轴承组合从座孔取出。

(2.7)从轴上取下后轴承组合。

(2.8)装有后滚动导套的电主轴,应将后轴承座、后轴承
座组合和滚动导套随转轴一齐从后孔拆出。

然后再从轴上
卸下后轴承座和后轴承组合,从后轴承座退出后轴承组合。

(2.9)需要拆修定子的电主轴应先松去壳体侧面顶丝。


去前大盖和后大盖,用烙铁将电机引线从接插件上烫下,
使定子从壳体内腔滑出。

注意:拆卸的方法正确不否,不正确分析主轴损坏原因,
确定合理的修理方案休戚相关。

3)、轴承的选配
3.1 轴承振动的筛选:轴承套圈制造质量、轴承钢球制
造质量、轴承保持器制造质量、轴承装配质量
3.2轴承尺寸的选配:电主轴前端轴承座孔和带导套的后
轴承座内孔不轴承外径取小间隙配合。

试装时,两者之间的摩
擦力可使轴承逗留在座孔中间。

无导套电主轴后轴承直接装入
电主轴后大盖座孔。

考虑到主轴转轴运转时受热延伸,后座孔
与轴承外径配合间隙较大。

超高速、小型电主轴轴承内外径与
座孔、转轴轴颈之间的选配需要依靠维修装配人员的经验来控制。

3.3轴承的配置:
3.4轴承的预负荷• 主要依据以下诸因素:1)必须保证
轴承钢球在工作沟道内以额定转速无间隙滚• 2)应能承受主
轴工作时所受到的正常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之轴向分量。

• 3)
应能克服电主轴由定转子偏心产生的单边磁拉力对主轴的影响。

5、试验与检查
油雾润滑型电主轴按标定电参数接电试车:先进行半速跑
合1小时,再升速到3/4运行十五分钟,最后升到全速运
行,运行总时间2小时后开始检测振动、温升、电流。

油脂润滑型电主轴按标定电参数接电试车:先进行半速跑
合1小时,再升速到3/4运行1小时,最后升到全速运行1小时方可检测振动、温升、电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