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三萜及其苷类-1
分离出四环三萜化合物达100多个,是羊毛甾烷高度
氧化的衍生物。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多少
可分为C30、C27、C24三种基本骨架。后两种为第一
种三萜的降解产物。
1、羊毛脂甾烷型
从灵芝中分离出一个三萜化合物,具有扶正固本 之功。它的结构与羊毛甾烷相比,多了3C=O,11C=O, 15C=O,23C=O,26-COOH,是羊毛甾烷的高度氧化化 合物。
3、达玛烷型
达玛烷型的人参皂苷在HCl溶液中加热煮沸水解,会 发生差向异构化只能得到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得不到原 生皂苷元原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三醇。
25
25
人参二醇
OH
O
20
O OH
20
3
3
HO
HO OH
人参三醇
若要得到原人参皂苷元,必须在缓和的条件下水解
3、达玛烷型
由达玛烷衍生的人参皂苷,在生物活性上有显著差异。
雪胆甲素及乙素 泽泻萜醇A、B 川楝素 环黄芪醇
人参皂苷
五环三萜*(较多)
齐墩果烷型 齐墩果酸
乌苏烷型
羽扇豆烷型
乌苏酸
白桦脂醇 白桦脂酸
木栓烷型
雷公藤酮
羊齿烷型和异羊齿烷型 何帕烷型和异何帕烷型 其他类型
一、链状三萜:
多为鲨烯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鱼肝油中。
2,3-环氧角鲨烯是角鲨烯转变为三环、四环和五环 三萜的重要生源中间体
27 12 1 11 25 10 4 5 23 24 8 7 14 26 16 18 20 22 30 28 29
26 7
α-polypodatetraenes
11 12 26 9 8 7 5 6 13 25 10
γ-polypodatetraenes
1 2 3 4
H
1
15 16
17
18
19 20
21
多数是醇苷,也有酯苷 据分子中糖链数目:单糖链、双糖链、三糖链皂苷 成苷位置:3-OH、28-COOH(酯苷)、其它位-OH 原生皂苷:天然产生,未发生水解的皂苷 次生皂苷:原生苷因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生成的苷
四、生理活性:
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 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 少数三萜类分子中的碳原子多于或少于30个,如 齿孔酸 (C31H50O3) ,楝烷型仅有 26 个碳原子组成等, 过去认为它们不属于三萜类范畴,后来根据植物生源 关系将其划入三萜类化合物。
R2 Ac H Ac Ac Ac
R4 H
H Ac
四、三环三萜:
从蕨类植物伏石蕨新鲜全草中分离到两个油状三环三萜类碳 氢化合物13βH-malabaricatriene和13αHmalabaricatriene(1和2),从生源上可看作是由αpolypodatetraenes和γ-polypodatetraenes环合而成。
21 12 19 2 3 1 4 5 11 9 10 18 13 20 17 14 30 7 22 24 25 23 16 15 27 26
R
H H
6 8
H
28
29 28
Lanostanes
29
1、羊毛脂甾烷型
羊毛脂甾烷型三萜结构
21 12 19 2 3 1 4 5 11 9 10 18 13 20 17 14 30 7 22 24 25 23 16 15 27 26
五、生源途径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
烯(squalene)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
由焦磷酸金合欢酯(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尾尾缩 合生成。
OPP OPPຫໍສະໝຸດ 焦磷酸金合欢酯焦磷酸金合欢酯
鯊烯
第一节、 概 述
六、研究进展
• 近30年来,三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近10年从 海洋生物中得到不少新型三萜化合物,是萜类成分研究中 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 人参皂苷能促进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 增强免疫功能。 • 柴胡皂苷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 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 七叶皂苷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瘀血作用,能恢复 毛细血管的正常的渗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 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OR4 OH O OH OR3 O
19 17 22 14 30 11 26 28 29 27 25
4
1 6 23 24
R1
8
O
OR2 R3 H H Ac H
OAc A B C D E
pouoside pouoside H pouoside H H pouoside pouoside
R1 OAc OAc H OAc OAc
雪胆甲素 雪胆乙素
17
H H H
14
大戟烷
结构特点:大戟烷是羊毛脂甾烷的立体异构体。 全反式:A/B,B/C,C/D皆为反式稠合 侧链结构类型: 10β、13α、14β、17α C20为R型
2、大戟烷型
COOH
17 13 14
9 8 7
HO
H
大戟醇
O
H
乳香二烯酮酸 △7(8) 异乳香二烯酮酸 △8(9)
大戟醇存在于许多大戟属植物乳液中,在甘遂、狼毒和千 金子中均有大量存在。
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的皂苷有溶血性质,而由
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则具对抗溶血的作用,因 此人参总皂苷不能表现出溶血的现象。
人参皂苷Rg1有轻度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及抗疲劳作用。 人参皂苷Rb1则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安定作用。 人参皂苷Rb1有增强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
人参皂苷Rc则有抑制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
按存在形式、结构、性质分: 三萜皂苷 苷元 其它三萜类(树脂、苦味素、 三萜醇、三萜生物碱) 按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分 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较多) 链状 单环 双环 三环三萜
四环三萜*(较多)
羊毛脂甾烷型
大戟烷型
茯苓酸
大戟醇
达玛烷型
葫芦素烷型 原萜烷型 楝烷型 环菠萝蜜烷型
酸枣仁皂苷
游离三萜-三萜皂苷元
糖苷-三萜皂苷
• 三萜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 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多 具有羧基,所以有时又称之为酸性皂苷。而甾体皂苷 称为中性皂苷。
第一节、 概述
二、三萜的分布
三萜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 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 多。它们以游离、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游离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大戟科、楝科、卫茅 科、茜草科、橄榄科、唇形科等植物。 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桔梗科 、远志科、葫芦科、 毛茛科、石竹科、伞形科、鼠李科、报春花科等植物分 布较多。
鲨 烯
环化酶
H H 环化酶 O HO
2,3-环氧角鲨烯
羊毛脂醇
二、单环三萜:
从菊科蓍属植物(Achillea odorta)中分离得到的蓍
醇A是一个具有新单环骨架的三萜类化合物。
HO
蓍 醇A
三、双环三萜:
从海洋生物Asteropus sp.中分离得到的pouoside AE是一类具有双环骨架的三萜半乳糖苷类化合物,分子中含 有多个乙酰基。其中pouoside A具有细胞毒作用。
22
30
27
28
29
23 24
malabaricatriene 1 C13-βH malabaricatriene 2 C13-αH
五、四环三萜:
以环戊烷骈多氢菲为基本母核 17位上有一个由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5个甲基 : 4位有偕二甲基 与甾体皂苷区别 10位和14位各有一甲基、另一甲基常连在 13或8位上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概述 结构与分类 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 提取分离 检识 结构研究 实例
人 参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黄 芪
功效: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甘草与柴胡
甘草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柴胡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学习目标
3、达玛烷型
达玛烷型三萜及其皂苷在自然界存在非常广泛,
仅次于齐墩果烷型三萜。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为名贵的滋补 强壮药,国内外对人参属植物研究十分活跃,分离鉴
定了40多个皂苷(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大多
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及其苷,少数为齐墩果烷型三
萜皂苷。
特点:3和12位均有羟基取代,C-20位也有OH取代, 且为S构型。 分类:根据6位是否有-OH取代可分为两类,人参二醇 型和人参三醇型皂苷。
少数三萜类成分也存在于动物体,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 羊毛脂醇,从鲨鱼肝脏中分离出鲨烯;从海洋生物如海 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三、三萜皂苷的组成
苷元:常见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 萄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呋糖、鸡纳糖、乙酰氨 基糖等)。多数为吡喃糖。这些糖多以低聚糖 形式与 苷元成苷,多为吡喃型糖苷,少数为呋喃型糖苷
Lucidenic acid A
Lucidone A
1、羊毛脂甾烷型
HOOC
20 24
OH
RO
茯苓酸 块苓酸
R=COCH3 R=H
茯苓酸和块苓酸等是具有利尿、渗湿、健脾、安神功效 的中药茯苓的主要成分。这类化合物的特征是多数在C24上 有一个额外的碳原子,即属于含31个碳原子的三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