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
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
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
“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
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
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
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
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
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
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中学历史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
生。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近代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
“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也”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继承
发扬。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这些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来提
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
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学生
从组织史料入手,设想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析当事人的利益、价值和观点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试着
分析、找出对那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找
出那些问题产生影响的历史条件和对当代的影响,从而不断
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要想弄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首先弄清
中学历史教学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还是历史运用的范围。
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穷究历史发展变化,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的本来面貌的过程。“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
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
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
……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
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
‘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
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
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
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
致的、目的明确的。
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
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
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
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
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
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
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
性的,单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近年来教育和课
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历史与许多边
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
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如学习历史
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
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
时事联系起来。
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
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
续稳定和进步。史学所研究的虽然是过去的人类生活,但时
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
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
被完整地加以运用。
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
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
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
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睦,需
要各个民族相互了解并相互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
历史学具有远比儒家学说丰富得多的内涵,它能教会人们以
更理智的态度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社会
成员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设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今天不被看重的历史学科,其价值将会日益得以显示,其独
特的学科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它、研究
它。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十九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