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蚕的生命周期》教材分析

《蚕的生命周期》教材分析

《蚕的生命周期》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

到此,学生们对蚕的一生有了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及对前期蚕宝宝生长记录的整理,学生们应该对蚕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有所领悟,建议本课的学习在蚕蛾产卵之后进行。

教材共两页,有4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蚕茧所发生的变化”。

蚕蛹在蚕茧里待上约一周,蛹变成的蚕蛾就破茧而出了。

从蛹羽化成蛾,是蚕重要的生命过程。

可在蚕结茧后就布置学生观察。

包括羽化前茧的变化,蛹羽化所需的时间,剪开茧后蛹能否化蛾等。

这个观察过程对于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观察所需的时间很长以及观察时间的不确定性,教师可考虑在课堂上播放录像,用电教媒体展示羽化的全过程。

第二个活动“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蚕蛾是蚕的成虫阶段。

对蚕蛾的观察,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一生的变化,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昆虫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可让学生找一找蚕蛾与蛹有哪些不同,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蚕蛾与蚕宝宝、蚕蛹相比,蚕蛾在身体的形态和行为上有什么改变。

作为动物的本能,蚕蛾交配后会产出大量的卵。

让学生注意对卵的观察,包括卵的形状、粒数、颜色的变化等。

学生们的这些观察活动,对于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周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个活动:“小结蚕的一生”。

学生们已经经历了对蚕的一生的观察,怎样让学生的这个经历变得更有意义,让他们的学习真正成为“科学的学习”,这个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在养蚕的全过程中,学生对蚕的一生做了许多的记录,这些记录有什么用,这些记录有什么意义,在这个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来。

学生们通过整理自己的记录,能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能发现蚕在不同阶段所存在的时间,能感受到自己记录工作的价值,能体验到发现生命存在与变化的喜悦。

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观察、记录,蚕宝宝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动物,而是倾注了学生大量情感的生命体。

学生交流在蚕的一生中所作的各种记录,不仅是对前期活动的一种评价,也是对蚕一生变态的形象总结。

从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世界生生不息,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的原因。

第四个活动:“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学生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

在学生的头脑中肯定会存在其他动物有这样的周期吗?哪些动物与蚕一样在生命周期中会有变态?动物生命的周期长短、变化一样吗?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通过图片,尽量多的让学生讨论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生命过程。

选择的动物种类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注意和蚕的比较。

通过讨论,学生们会发现,不同的动物尽管各自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变化不同,但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从而实现“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