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菊花生产流程

1.菊花生产流程

菊花栽培技术规范一、目的:对菊花生产流程规范操作,确保切花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菊花繁殖、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包装全套管理过程。

三、使用设备:保温大棚、供肥、药、水系统、加温(加温机)等设备。

一、菊花种苗繁殖栽培技术规范1、种苗的繁殖材料质量控制:种苗繁殖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切花生产切穗,为确保品种纯正,品质优良,健康无病害,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1.1生产出高品质的种苗繁殖材料(切条),应坚持不懈的选择最佳品种,并定期更新繁殖母株,从而能保证种苗品质的稳定性和优秀性。

1.1.2对每一批母株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使用好品质的母株,标明各个品种的情况,从母株下切条时,应记录好采穗日期,采穗人,品种、数量,以便有效追溯。

1.2母本定植前的准备工作1.2.1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易于整理,土壤PH植在5.8—6.5最佳,对于较粘重的土壤适量添加谷壳,有机肥等,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质地及肥力。

1.2.2施基肥:每10平方米撒施15—15—15复合肥1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硝酸钙1千克,均匀施撒后用施耕机均匀施耕,并深翻土壤。

1.2.3土壤消毒:采用蒸气消毒或采用1平方米撒98%必速灭30克,后盖膜1周后拉开薄膜再做土壤整理。

1.2.4种植方式方法1.2.4.1按株行距10CM×12CM栽植。

1.2.4.2定植时注意:在定植前一天浇适当的水,第二天定植时根系和土壤尽量紧密粘在一起,不要让根系露于外面,防止根系脱水现象,植株定植深度为3-5cm。

1.2.4.3定植后浇充足的定根水。

1.2.4.4定植后用遮荫网根据天气遮光一周左右,同时保持昼温在20—250C之间,夜温不低于180C。

1.2.4.5母株处于长期的营养生长期,需补足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

1.3水份管理:当苗定植后浇充足的定根水,苗在幼苗期间,水应特别注意,水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即可,当定植3周后,根据天气情况来给水,一般正常情况下(晴天),每隔1—2天给一次水,给水的量一般根据土壤干湿度来决定,土壤湿润保持在20CM土层深度左右,不能积水。

1.4温度管理:1.4.1菊花生产棚内昼温在18—250C之间,夜温在18—200C为最佳。

若不超过350C也可正常生长,但高温时间不可过长。

1.4.2如果温度过高,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把天窗,侧窗打开,或者喷雾1—2分钟清水。

如果阳光太强,同时把遮阳网打开1.4.3如温度达不到,可以用加温机来加热增加热量。

1.5施肥管理:母株定植2周后开始摘心,两周后施第一次肥:硝酸钾浓度0.7%+硝酸钙浓度0.5%,第三周施硝酸钾浓度0.6%+硫酸镁浓度0.6%,以后每周施一次、2种互相交换使用,施肥前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及叶色,表现来判断给肥。

1.6光照管理:为满足菊花生长需求,定植后要有充足的光照,白天自然光照不少于16小时,如少于16小时,用人工补光,如果超过70.000勒克斯,就打开遮荫网,因过强光会灼烧叶片,抑制其生长,夜间补光强度不得低于60勒克斯/点。

1.7切条采收:1.7.1母株定植2周后,根系发育健全时,在第5或第六叶片处摘心。

若条件有利,则摘心时间还能稍微提前,摘心时间越早,越准确,则侧芽发育越好,越整齐,在生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每周至少进行2次采穗,采穗长度要一致,都为5—6厘米长,为使采穗长度一致,可用一种特制小刀,采收时,小刀上部对向生长点,用手指将切口按向刀刃,手腕轻轻抖动,切条即从下端刀刃采下。

由于菊花不能通过不定芽发育,侧芽必须从叶腋长出,因此采收时切口以下因继续保留两片叶片,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不定芽会从土壤茎干部分长出,应及时摘除。

1.7.2采收频率:1.7.2.1较高的采收频率有助于保持切条规则,茎干粗度及单位面积产量的一致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潜在切条的生长和发育。

1.7.2.2采收频率过低,采下来的穗条较长,叶片较多,易形成早熟切穗。

1.7.2.3定期采收切穗有助于增殖系数提高,从而使新的切穗产出时间相对统一和稳定,便于对工作进度的合理安排。

1.8分级:一般情况下,只要采收频率适当,采收时间和位置精确合理,采下的切条通常都会比较统一,无需再进行分级整理。

在必须进行分级整理切穗的情况下,分级通常是根据切穗长短,茎干粗细及叶片数量来进行。

2.生产周期:2.1.母株采穗14—16周后,由于生根问题及早熟花蕾的产生,很难再生产出好的质量的切穗,需对采穗母株进行更换。

通常情况下,采穗之前的土壤整理、摘心大约需要4—5周时间,为保持生产的持续性,下一茬母苗的定植时间需在前一茬母株生产周期结束前5周进行。

3.包装:3.1 一般每个塑料袋装25—50个切条,(指保鲜袋)然后再将装好的塑料袋放入纸箱,板条箱或其它容器,3.2.包装好的切穗进入2—4O C的冷库里储存,一般储存时间2周左右,最长时间不超过25天。

3.3.统计好采收日期、品种、数量以及采收人。

4.病害防治:4.1黑斑病:叶片和靠近土壤的茎干部位产生深棕色或黑色斑点,病症状为植株生长点卷曲并在一侧产生畸形小叶。

疫病多发生在植株的根茎,出现黑色腐斑。

真菌通常在感染部位产生许多孢子并易向其它潮湿的部位传播进而传染更多植株。

防治方法:①.提倡种植一茬,实行一次土壤消毒;②发病初期腈菌唑2.5%2000倍液喷施。

4.2白锈病:4.2.1白锈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表面出现淡绿色凹斑,反面则出现球状孢子脓疱,起初脓疱呈白色,后转为灰色及浅棕色。

4.2.2幼嫩叶片较易受到侵袭,白锈病无需通过外部伤口,只要条件适当(通常指湿度条件),一般湿度达到80—90%最容易产生,孢子或菌丝体即能直接侵入叶片表面。

4.3叶斑病:4.3.1 病原:半知菌菊壳针孢菌,病状:叶片布满褐色圆斑,斑点大小0.5—2厘米,此病在高湿环境下传播迅速。

若定期采取针对白锈病的控制措施,则植株感染叶斑病的可能性非常低。

4.3.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百菌清1000倍液均匀喷施。

5害虫防治:5.1红蜘蛛:一般情况下,红蜘蛛生于叶片背面,但是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整株植物包括新有叶片都会到处布满红蜘蛛,红蜘蛛会在植株上织网,受到侵袭的叶片呈暗灰色。

防治:可采用克螨特,农克螨,万灵进行防治。

5.2潜叶蝇:它们通常会在叶片上形成一通曲折迂回的灰白色条纹影响切花的质量。

防治方法:可采用斑潜蝇杀星3000倍喷施或1。

8%的爱福丁乳油进行防治。

5.3蓟马;蓟马寄生于植株顶部或侧芽,个体极小,不易看到,被蓟马啃食过的幼嫩部位会造成叶片,花朵畸形,叶片出现浅色斑点。

防治方法:阿维菌素1500倍喷施或阿维吡虫啉3000倍喷施,也可用40%七里宝乳油进行防治6、日常管理:6.1遵守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大棚内水、电及各种设施。

6.2根据棚内的温度调节侧膜,顶膜的开与关,根据气候应打开侧膜透气。

6.3根据光照强度决定遮阴网的收与开。

6.4尽量在上午水喷。

6.5冬季温度过低采取加温措施。

6.6每次采穗完后,进行清理工作,清除杂草、残叶、残枝,并施一次杀菌剂。

6.7生长旺季定期采穗。

6.8保持大棚内清洁、整齐及时倾倒垃圾。

6.9药品、用具摆放整齐、规范。

6.10定期检查喷滴管道及各种设备,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6.11观察到生长中的水、肥病虫等异常情况,立即向技术人员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

7.农药施用:7.1用药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规范使用。

7.2按所需浓度准确配制,注明摇匀的必须摇匀。

7.3规范天平,量筒的使用,避免农药的溅失和向外泼洒。

7.4用量筒取悬浮型农药时,每次量取后都必须清洗量筒。

洗涤液到入喷雾药筒。

7.5施药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工作服、手套、口罩),注意人身安全。

7.6喷雾时按要求施用,做到均匀一致,不浪费。

7.7几种农药混配时,应注意不能影响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不能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

7.8每次施药后清洗工具、器皿用肥皂洗手、脸。

7.9做好施药记录,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

8.侧卷膜、遮荫网、防虫网的使用程度。

8.1侧卷膜:按照各大棚植株的生长要求进行收、放冬季为加强保温,视天气及温度情况,早上在8:30—9:30之间收,下午5:00—6:00之间放下,收、放时用手搅动,卷膜夹棒杆或卷杆不平时,由大棚负责人或放卷膜人进行调整,出现小破损时由大棚负责人进行修补,出现大问题时,应立即报维修组指定时间修补。

8.2遮荫网:根据各大棚植株生长中对光照的要求进行收与开。

维护与侧膜卷膜相似。

8.3防虫网:不能人为损坏,出现小破损应由各大棚负责人进行修补,严禁私自折开或开洞,更不允许借工作方便而随意损坏。

9.喷药机的使用规定喷药机的使用:定期检查机油情况并加减机油,当开机后出现异常响声应立即停止使用,报维修部维修。

接头、管道、喷枪不要随意装御,用完后缠绕在车上即可,操作时应保持一人喷施,一人帮助理顺管道及观察药液情况,控制开关,禁止机器空转,喷药前,先启动机器并搅拌药液2分钟后,开始喷洒,其压力大小根据喷施方式及植株大小进行调整。

10.生产场所环境卫生:10.1大棚外周边及走道区域,随时保持清洁,无杂场物放,无杂草生长,每周星期天进行一次大扫除。

10.2每天工作完成后,对当日工作遗留杂物,垃圾进行清理,归顺摆放,严禁乱丢乱放。

10.3保持各大棚内清洁卫生,走道及过道保持清洁。

10.4大棚内平整摆放与该棚种植有关的杂物,工具、药肥集中,用剩的肥料,农药标识清楚,防止混淆,并统一摆放和管理。

10.5大棚采收完后,支撑网,支撑杆集中收集,喷滴管道捆扎整齐。

10.6工作服、鞋、帽等统一摆放在指定地点位置,严禁乱放、乱摆。

10.7所有工具、药车使用完后保持清洁,并摆放整齐。

10.8部门内将每周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检查工作,若发现有不卫生,或不整齐的地方,以及违反以上要求,将给予处罚。

二、菊花生根苗插穗管理扦插前的准备工作。

1.育苗床准备1.1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吸水、保水性强,水分中不能含有过多的养分,PH值应尽可能保持在5.5—6.5的稳定范围。

1.2珍珠岩、草炭以50:50的比例混合、拌均匀。

2.扦插密度:每两个扦插条之间都应保持4厘米或4.5厘米。

3.病害控制3.1植物生长初期易受真菌和根腐病的感染,真菌孢子有时是由插穗条携带进来,在生根过程中发病,在进行裸根扦插条的生产过程中,若需要在原来的基质上连作生产,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蒸气消毒是最好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在扦插之前,将生根基质同杀菌剂混合,在生根阶段也喷杀菌剂作预防。

3.2用代森锌1000倍液喷施。

4.育苗区温湿度控制4.1切条扦插下去的约6天时间左右,根原基开始分化,此时保持以下条件可以促进生根:4.1.1温室空气温度:白天19O C,夜间21—22O C,超过此范围,可采取人工加温或降温,方法类同于《菊花种苗繁殖栽培技术规范》1.4条4.1.2生根基质温度:全天20 O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