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


排出的
吸入人的肺部后, 与肺中的水汽结合, 形
气缸充量中的氮在高温条 件 下 与 充 量 中 成稀硝酸, 损害人体; 在 日 光 照 射 下 , NOx
氮氧化合物 排气管、曲 轴 残 留 的 一 定 量 的 氧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生 成 与 未 燃 或 已 燃 的 气 态 HC 会 生 成 化 学 烟
汽油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主 要 是 一 氧 化 碳 ( CO) 、 碳 氢 化 合 物 ( HC) 、氮 氧 化 合 物( NOx) 、二 氧 化 硫 ( SO2) 、浮 游 微 粒 等 , 其 中 CO 含 量 最 多, 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成分。
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大部分是 由排气管排出的, 小部分从其它部位 ( 如曲轴箱、燃料供给系统) 窜出。此 外, 燃料箱蒸发的燃油蒸气也会对空 气造成污染。在汽车排放物中, 还有 苯丙芘, 是强致癌物质。

苏 排放
邹 晓
波 控制
技术
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主要通 过以下三个途径释放: 一是排气管, 约 有 99%的 CO、99%的 NOx 和 60% 的 HC 是通过排气管排出 的 ; 二 是 曲 轴 箱 , 约 有 1%的 CO、1%的 NOx 和 20%的 HC 是 通 过 曲 轴 箱 窜 出 的 ; 三 是燃料蒸发, 约有 20%的 HC 是通过 燃料蒸发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
图 1 汽车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
燃烧, 从而降低 HC 的排放量。
质 改 良 、结 构 及 温 升 特 性 的 改 进 来 进
低催化剂活化温度的有效手段。
2) 减少未燃 HC
一步提高其净化性能。
5) 催化剂强制加热
燃烧火焰不能到达活塞第一道
4) 提高催化剂的早期活性
使 用 电 加 热 催 化 剂( EHC) 和 在
与 水 汽 结 合 生 成 H2SO4, 与 大 气 中 其 它 物 质结合生成硫化物, 最终形成浮游微粒, 这些物质均有害, 能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 的疾病, 污染空气, 腐蚀某些合成纤维
浮游微粒 排气管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源距离地面较近, 排气
由于高温缺氧, 烃分子发生裂解形成微 粒。在柴油机中, 即使有过量的氧形成稀 混合气, 但由于燃烧室内部分区域的燃 油含量过多, 燃料的裂解和燃烧同时进 行, 因而生成碳烟。汽油机在正常情况下 产生的碳烟极少
出, 迫使人们对汽油机的设计不断进
转速区域得到最高的充量系数, 而可
奥 迪 A6 轿 车 发 动 机 采 用 可 变
行技术革新, 广泛采用电控技术将是
变进气系统通过增加进气量, 提高进 长度进气管, 通过改变进气通路的 未来车用汽油机的发展方向, 开发代
气效率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提
长短来适应发动机进气量的要求,
混 合 气 燃 烧 时 产 生 的 NOx 大 多 为 NO, 一部分 NO 经排气管排入大 气后氧化生成 NO2。由于 NOx 与血红 蛋白的亲合力 比 CO 强 得 多 , 因 此 对 人体危害更大。NOx 是混合气燃烧过 程中, 空气中的氮和氧在高温条件下 化合生成的, 其生成的数量与燃烧温 度 、氧 气 的 浓 度 等 因 素 有 关 。 燃 烧 温 度对 NOx 的 生 成 影 响 很 大 , 温 度 高 于 1300℃时 开 始 生 成 NOx, 随 着 温 度的升高, NOx 的生成量增加。氧气 的 浓 度 对 NOx 的 生 成 影 响 也 很 明 显, 在使用浓混合气时, 由于氧气浓 度小, NOx 的生成量少, 当混合气浓 度逐渐 变 稀 时 , 氧 气 浓 度 增 加 , NOx 的生成量逐渐达到最高值。
用燃料也已成为各国解决能源短缺
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长进气道可提高低转速时的充气效 问题的重要手段, 醇类燃料必将更加
可变进气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
率, 以提高扭矩; 短进气道可提高发
广泛地应用到汽车上。□
5 汽车维修 2008.9
新 视 野 AUTOMOBILE MAINTENANCE
1) 冷机时稀薄燃烧 发动机冷机时, 由于催化剂的活 性较差, 不利于降低 HC 的排放。在所 采用的方法中, 稀薄燃烧技术最为有
肢 体 瘫 痪 、痉 挛 甚 至 死 亡
对活塞表面实施氧化铝 镀膜处理时, 只对活塞 环槽进行处理, 活塞顶 面不进行处理, 有利于 进 一 步 降 低 HC 的 排 放。
3) 未 燃 HC 的 吸 附 净化
以沸泡石等为主要 成 分 , 作 为 HC 吸 附 剂 , 在催化剂活化前吸附 HC, 是减少未燃 HC 的 有效办法。吸附剂最重 要 的 性 能 是 对 HC 的 吸 附率, 吸附剂含碳原子 越多, 其吸附率越高。可 以对三元催化层涂覆 HC 吸附催化剂, 吸附 的
挤气面的变化, 能增强燃烧室内的紊 式, 一种是可变流通面积控制方式,
动 机 在 高 转 速 区 的 功 率 。实 践 证 明 ,
流扰动, 提高火焰的传播速度, 减少
它是通过 ECU 控制安装在进气管道
采用可变进气系统, 充分利用进气
淬熄层厚度, 降低 HC 的排 放 。 电 控
中的控制阀的旋转角度来改变进气
贵重金属, 如在催化剂中提高铂的含
动 后 的 5~10s 内 达 到 催 化 剂 的 起 燃
排放。
量, 同时提高空燃比的稀薄化, 是降
温度, 从而减少起动后最初几分钟内
为减少活塞环槽的 磨损, 一般情况下, 对活 塞表面实施氧化铝镀膜 处理, 但由于镀膜在活 塞表面易形成许多细 孔 , 吸 附 的 HC 在 发 动 机排气行程时被排出机 外。为解决这一矛盾, 在
HC 随 着 排 气 温 度 的升高而自动脱
从化油器蒸发出来 的碳氢化合物
离, 通过表面催化 化油器
层进行净化。目前,
从油箱盖出来 的碳氢化合物
效。为了保证空燃比( A/F) 稀薄化, 在 进气口内设置涡流控制阀, 改进发动 机进气系统, 提高充气效率; 改进发动 机燃烧系统,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气 体流动, 促进火焰传播; 改善着途径
成因
危害
一氧化碳 ( CO)
血 液 中 的 血 红 素 对 CO 比 对 氧 有 较 强 的
排气管、曲 轴 箱( 极少量)
混 合 气 燃 烧 不 完 全 所 致 , 即 使 是 α≥1, 燃烧产物中也会含有 CO。汽油机使用浓 混合气能产生大量的 CO; 柴 油 机 使 用 稀 混合气, 由于混合气在燃烧室内分布不 均匀, 也会生成低浓度的 CO
( NOx) 箱( 极少量) NOx。 因 此 , NOx 的 生 成 有 两 个 基 本 条 雾 , 使 人 眼 红 、头 痛 、手 足 抽 搐 , 使 植 物 枯
件, 即氧的存在和高温
死, 橡胶破裂, 并能污染海洋。NO2 及其聚 合物 N2O4 最为有害
二氧化硫 ( SO2)
排气管
一般认为, 燃料中的硫燃烧时, 全部变成 硫的氧化物 SOx, 其 中 大 部 分 为 SO2, 它 随燃烧产物一起排出
加 ; 当 α>1 时 , 混 合 气 的 燃 烧 速 度 降 低, 燃料燃烧不完全即被排出, 也会 使排气中的 HC 含量增加。混合气在 气缸内处于低温区域时, 附在燃烧室 表面的激冷层也会燃烧不完全, 使排 气中的 HC 增加。所谓激冷 层 , 是 指 附在燃烧室表面的较冷的一薄层混 合气, 尤其是在活塞头部与气缸壁间 的狭小缝隙处的混合气, 当火焰传播 到这些空间时, 由于温度较低, 会使 燃烧速度减慢, 导致燃烧不完全。
CO 是燃料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 一 种 无 色 、无 味 、无 刺 激 性 的 有 害 气 体, 主要从排气管排出, 也有少量由 曲轴箱排出。 人 吸 入 CO 后 , 血 中 结 合氧的血红蛋白将失去携带氧的能 力, 人就会出现中毒现象, 如反应能 力、视敏度下降等。CO 中毒的早期症 状 是 流 泪 、咳 嗽 、头 晕 、恶 心 、呕 吐 、胸 痛 、呼 吸 困 难 , 严 重 时 会 发 生 虚 脱 昏
微粒的粒径小, 质量轻, 属亚微米级粒子, 能够长期悬浮在大气中而不沉降, 污染环 境、阻碍视线, 易被吸入人体内部。微粒主 要来自 HC、含 铅 添 加 剂 和 SO2, 这 些 物 质 均很有害, 它们呈复杂的链状或团絮状结 构, 其比表面积极大, 又有较强的吸附能 力, 能吸附相当数量的高分子液相物质,
没有完全参加化学反应的 HC, 即使有过
碳氢化合物 ( HC)
排气管、曲 轴 箱通风口 、汽 油箱孔、化 油 器浮子室
量的氧, 也会由于燃烧不完全和热分解 而产生。燃烧室表面的温度比燃烧气体
低得多, 当燃烧进行时, 火焰从核心传到 距离燃烧室表面 约 1~2mm 时 将 会 熄 灭 , 称为壁面冷激效应, 这会使壁面积存一 层 HC, 随燃烧产物一起排出。还有少量 HC 是 从 化 油 器 和 汽 油 箱 以 蒸 气 的 形 式
化剂升温, 能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早
一道活塞环的位置, 即减小第一道活
是采用双重排气管和使用“薄壁式” 期活性。EHC 采用电流预热的方法,
塞环岸的高度, 可以减小活塞环与气
催 化 剂 载 体 。合 理 选 择 低 温 特 性 好 的
可使金属载体的催化器在发动机起
缸壁间的容积, 从而减少未燃 HC 的
谐振的效果, 可达到高速与低速性
进气涡流系统在采用稀燃技术的轿 流通截面, 以满足不同工况对进气量 能的最优化, 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车上应用较多。
的需求; 另一种是可变流通长度控制
和经济性。
3) 可变进气系统
方式, 它是由 ECU 控制进气管道中
总之, 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
长度一定的进气管只能在某一 的控制阀来调整进气管的长度。
环岸脊 ( 指第一道环槽至活塞顶之间
为提高催化剂的早期活性, 有效
排气管内利用排放气体燃烧产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