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排泄系统
6、膀 胱
形态 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4部:
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体--尖和底之间的部分 底--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 颈--膀胱的最下部变细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尿道内口和 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三角区。
问题与思考:
I.为什么我们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 而不腐烂? I.人体的肤色为什么会有不同? II.为什么天热时皮肤出汗多? III.有的同学脸上为什么会长“小豆豆”? IV.为什么皮肤被划破时会流血感到疼痛呢?
形态: ➢ 呈三棱椎体形 ➢ 分尖,体,底和颈四部
4、尿道
• 男、女性尿道相差较大 男性尿道长、窄、弯(详见生殖系统) 女性尿道短、宽、直,开口于阴道前庭
5、输尿管
位于腹膜后的肌性管道。上连肾盂,终于膀胱。
长25~30cm,直径为0.5~0.7cm。
图
分段:腹段、盆段、壁内段。
三个狭窄: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越过骨盆入口处(跨过髂血管处); ③穿过膀胱的壁内段处。
• 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婴儿肾脏表 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分叶完全消失。
• 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 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
• 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 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
• 尿液充盈时,膀胱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之上,故腹部触诊容 易触到。
~1岁
400~500 ml/d
~3岁
500~600 ml/d
~5岁
600~700 ml/d
~8岁
600~1000 ml/d
~14岁
1000~1400 ml/d
1、构造 2、功能
(二)皮肤
1、皮肤的 结构
表皮
角质层(数层角质化细胞) 生发层(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真皮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 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物: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的下面
问题:为什么天热时或剧烈运动时 皮肤出汗多?
汗腺
分组讨论
1、小明很喜欢运动,运动时出汗较多,你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出汗的利弊吗?
2、为什么经常晒太阳的人们皮肤会变得黑些? 3、如果你的朋友为脸上长“青春痘”而烦恼,你
能应用所学知识告诉她长“青春痘”是怎么回 事吗?
4、炎热的夏天许多小兄弟长了很多痱子,经常 吵闹,他们的妈妈很烦恼,你能帮她们分忧
吗?你能告诉她们长痱子是怎么回事吗?
3.调节体温: 温度高: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高-→散热增多 温度高: 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温度低: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散热减少 温度低: 汗液分泌减少-→散热减少
4.感受外界刺激: 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神经感觉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 热、痛、触和压等刺激,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问题 小明很喜欢运动,运动时出汗较多,
你能说出出汗的利弊吗?
问题 为什么经常晒太阳的人们皮肤会变得黑些?
问题
如果你的朋友为脸上长“青春痘”而 烦恼,你能应用你所学知识告诉她长 “青春痘”是怎么回事吗?
问题
炎热的夏天这位小小兄弟长了很多 痱子,经常吵闹,他的妈妈很烦燥, 你能为她分忧吗?你知道长痱子是 怎么回事吗?
2、皮肤的功能:
1.保护:
防止病菌、化学物质侵入;黑色素吸收日光的紫外线, 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穿透皮肤,损伤内部组织;真皮内含 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因此柔韧而富弹性,能够 禁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
2.分泌和排泄:
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汗腺分泌汗液,汗 液成分主要是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NaCl),因 此还具有排泄作用。
• 随着年龄增长膀胱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 排尿次数及尿量 • 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故排尿次数较多。 • 一般1岁内小儿排尿次数为每日20~25次; • 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 • 至学龄前和学龄期每日6~7次。
• 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d • 幼儿500-600ml/d • 学龄期儿童800~1400ml/d
I.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II.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III.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皮肤是一种排泄器官
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回顾知识,同时引出 皮肤是一种排泄器官,为新课埋下伏笔。
五、排泄系统
◇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 (P17)
(一)泌尿系统
1、组成 肾脏(泌尿) 输尿管(输尿) 膀胱(贮尿) 尿道(排尿)
此外,皮肤还有再生能力。
保护
分泌和排泄
皮肤
感受外界刺激
调节体温
(三)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 束” 排尿 (2)尿道短,易发生上行性 感染 (3)及早发现急性肾炎
A、急性肾炎的表现 B、急性肾炎病因 C、如何预防急性肾炎?
• 肾脏
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大,而且位置较低,其下极可低至 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以后始达髂嵴以上。
肾小球 肾小管
管腔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4)肾的功能
• 生成尿液,清除体内废物 • 调节电解质平衡 • 调节酸碱平衡 • 内分泌功能
肾脏:
1.解剖结构 位置:(腹后壁、脊柱旁,L1-4) 大小: 形态:蚕豆形 重 量 : 新 生 儿 11-13g/ 只 , 1/120 , 1 岁
近成人
3、膀胱
为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大小、形态、位置和 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成人容量约350500ml
尿量及排尿次数 • 小儿尿量:1-3 ml/Kg.hr • 少尿:<1 ml/Kg. Hr(<250ml/d) • 无尿:<0.5 ml/Kg. Hr(<30ml/d)
正常每日尿量(年龄-1)100+400)ml
小儿尿量
新生儿(48h后) 1~2 ml/kg ·h
2周~2月
250~400 ml/d
2、肾
(1)肾的形态:
外观似蚕豆,左、右各一, 可分为:
上、下两端 前、后两面 内、外侧两缘
(2)肾门: 肾窦: 肾蒂:
(3)肾的位置
位于腹腔后壁上部的脊柱两侧,腹膜后 间隙内。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
左肾 T11下缘--- L2下缘; 右肾 T12--- L3。
肾区
(4)肾的结构
实质
肾皮质 肾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