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丝绸是一项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并从东到西、从陆地到海洋铺设出了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和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它薄如蝉翼,轻似云霓,美若彩霞。
丝绸的种类较多,包括绢、缎、绮、绫、锦等,宛如百花盛开。
其中织锦的出现,将丝绸审美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所谓锦,就是用彩色丝线织成花纹图案的丝绸。
它色彩斑斓,图案华丽。
譬如新疆出土的汉代著名的《红地韩仁绣锦》就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它是在红色地锦上,织绣着具有汉代特征的图案,即云气纹、动物纹和吉祥语的组合。
云气纹,也称为祥云纹,是汉代丝绸锦绣的标志图案,后来成为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图像符号。
动物纹从右至左依次为狮、辟邪、虎、羊、龙等,吉祥语从右至左依次为“韩仁绣文衣、右子孙无亟”10字穿插在花纹的空隙处。
后来,织锦技艺如花绽放,形成了蜀锦、宋锦和云锦三大名锦。
蜀锦图案华美,精湛高贵;宋锦花纹精致,色彩典雅;云锦色泽光丽,灿若云霓。
绣,又称刺绣,民间也叫作“绣花”,是以穿针引线的方法,将某些花纹图案缝制在织物(布料、丝绸)上。
从《诗经》文献来看,诸如“素衣朱绣”、“衮衣绣裳”和“黻衣绣裳”等,周代在丝绸衣服上绣花已比较普遍了。
这种“绣衣”的传统发展到宋代,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一是朝廷专门设立了“文绣院”,绣工巧手达到300多人,专为皇宫绣制御衣和装饰品;二是形成了以唐宋名家书画为范本的画绣。
宋代之前刺绣以实用为主,从宋代开始除了实用绣品之外,也有了艺术绣品。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便是南宋画绣精品。
后者以松枝、楼台、祥云、山石和松树构成一个半圆形画面,上方有一位仙人骑鹤翩翩而来,楼台上有二人说笑着迎接,形成构图上的照应关系,一方印章就嵌在下半圆的左尾;人物传神,构图精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这种“画绣”技艺通过明代顾绣传承于后世。
清代以降,形成了苏绣、蜀绣、粤绣和湘绣四大名绣。
苏绣平齐细密,素雅柔美;蜀绣针法多样,疏朗明快;粤绣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湘绣丝绒结合,形神兼备。
从性质上看,“绣”不是丝绸,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因而“绣”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丝),表现对象相同(如花纹图案),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并称或者合称。
“锦”与“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前者是“织”成花纹图案,后者则是“绣”成花纹图案。
所以,“锦”是锦,“绣”是绣,前者是丝绸,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
但是,锦与绣有相同点,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
因此,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
(选自2016年05月12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它包括绢、缎、绮、绫、锦等许多种类,各种丝绸虽然各有其美,但均具有薄而轻的特点。
B.锦即织锦,是用彩色丝线织成花纹图案的丝绸,后由于织锦技艺水平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的蜀锦、宋锦和云锦三大名锦。
C.《红地韩仁绣锦》色彩斑斓,图案华丽,它是在红色地锦上,织绣着由云气纹、动物纹和吉祥语组合而成的具有汉代特征的图案的锦。
D.丝绸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水平的提高,它为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绣,是将某些花纹图案缝制在布料或丝绸上;从《诗经》文献来看,我国从周代开始就较普遍地存在在丝绸衣服上绣花即“绣衣”的现象。
B.到了宋代,朝廷专门设立了“文绣院”,并形成了以唐宋名家书画为范本的画绣;且从宋代开始,除了实用绣品之处,也出现了艺术绣品。
C.《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画绣之精品;这些绣品人物传神,构图精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D.“绣”虽非丝绸,但却与丝绸有关密切的关系;“锦”与“绣”所用材料、表现对象相同,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并称或者合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织锦,无论是汉代的《红地韩仁绣锦》,还是南宋的《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都非常具有观赏性,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B.锦,以织为主,故称织锦,汉代锦绣之标志图案是云气纹;绣,以刺为主,故称刺绣,清代以降,形成了绣花朵朵、各有其美的四大名绣。
C.《瑶台跨鹤》上有松枝、楼台、祥云、山石、松树,构成上半圆形画面,一位骑鹤而来的仙人,楼台上二人说笑迎接,下半圆左尾嵌有印章。
D.“锦”与“绣”虽工艺技术不同,但所用材料、表现对象相同;且二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成为中华丝绸审美文化之精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徙下邽,迁秘书郎,迁开封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
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
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
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
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
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
”徙郑州。
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
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B.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C.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D.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有身份的人成年之后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C.浮图,梵(Fàn)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古人称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D.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叫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乞骸骨”;移疾,犹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尧佐出使陕西时,曾揭发过宦官方保吉的罪行,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陈尧佐,尧佐因此被贬为本县主簿。
B.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7.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10分)①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宴梅道士山房①孟浩然林卧愁春尽,搴帷②览物华。
忽逢青鸟③使,邀入赤松④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⑤。
[注]①梅道士:生平不详,应是隐居近邻。
②搴帷:掀开帷幕。
③青鸟: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使者。
④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指梅道士。
⑤流霞:仙酒名。
8.首联“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说明。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了周瑜从容镇定,指挥若定的两句是“,”。
(2)《雨霖铃》中用动作细节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
(3)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乙选考题(25分)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大团圆孙艳梅日上三竿,老汉醒酒了。
床怎么硌得慌?一看,竟然躺在床脚的地上睡了一夜。
怪了,明明记得爬到床上了的,害冷,还盖上被子。
看来真醉糊涂了。
老汉手脚并用,扳着床沿,使三次劲,爬上床,用脚把床头的被子挑过来,身子像刚冬眠苏醒的蛇,逐渐暖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