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技巧:单元格的快速填充。
3、函数的运用
1函数的定义
工作表中预先准备的公式。
2函数的格式
以“=”开始,用一对圆括号括起来的一系列参
数组成,各参数之间用逗号分隔。如下: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0)。
3函数的使用方法
单击操作单元格一“插入”菜单/函数(或是
编辑栏上的函数按钮)
*常见函数:求和SUM()、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 特征的 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 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 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 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 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 刚由小学升入初中, 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 主要是兴趣型, 绝大多数学生对 信息技术 兴趣较浓。 但是学生 的计算机基础差异 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 较熟练, 但知识不全面; 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 较少;少数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怎样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说明:用公式、函数计算,比较出两者的优越性。
2、公式的运用
1公式的定义
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
2公式的格式
以“=”开头,由运算符与单元格Biblioteka 地址组成。3运算符
A(乘方)、*(乘)、/(除)、+、-。
4公式的使用方法
单击操作单元格一以“=”开头输入公式 一回车
求平均AVERAGE()、
最小值MIN()、最大值MAX()。
4按要求用函数对数据表进行数据统计。
*技巧:用状态栏上的快捷菜单计算。
4、函数搜索功能的使用及数据表的整体分析:
讲解函数搜索和函数的帮助功能。
5、课堂练习
按要求完成数据表“校运会初一成绩表”。
要求:
分别求出各班的平均分、总分和班级总分,排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 态度和 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的统计、 分析和管 理 非常重要 。 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 对 学 生的 后续学习 有较大 的促进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 容特点和学生实际, 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所以, 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 使练习具有典型性、 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及引课
1、复习:基本概念
2、引课:以一张学生成绩统计表导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数据的统计
通过一张学生成绩统计表的提问,使同学认识数
据的统计,问题设计:
(1)在这么一张学生成绩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 些信息?
列名次;
(1)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
(2)函数搜索和函数帮助功能的使用;
(3)对工作表的整体设置,分析数据获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