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__……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

出示思考:(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2)写作思路是什么?(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板书:相互关爱的事)(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

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

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学生自由发言)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佳作引路。

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

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

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

“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

“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

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

“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

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

”她对我说。

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

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

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

“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

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

补课后,她说:“谢谢”。

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

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

(语言,动作,心理)(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

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

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3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