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摘要:企业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其蕴藏的法律风险却常被忽视,本文主要基于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成因,重点对企业签订前、合同条款确定过程以及企业常见担保合同三个方面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做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ontra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legal risk and its potential is often overlooked,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rigin of the legal risks of enterprises focus on the enterprise contract, signed before,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to determine the common guarantee contract and enterprise three aspects how to guard against legal risks described.
key words: enterprise contract; legal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d923.6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企业合同有多种形式,比如口头约定、电子邮件、往来传真、书面协议等均可形成法律上的合同,但我们强烈建议合同应以书面的形式签订。

首先,它是双方存在合同关系的重要证据,有利于保护
双方的权益;其次,避免双方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再次,预防合作方对业务员的职务行为不予认可。

企业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其蕴藏的法律风险却常被忽视,本文主要就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做一阐述。

一、企业合同风险主要成因
企业合同订立是连接各经济主体、处理经济关系的纽带和重要的法律依据,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商务行为,但其中可能蕴藏的风险却有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致命伤害,从公司健康发展的角度而言,重视合同,尽可能减少合同漏洞,防范企业合同风险是企业注重风险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1]。

通常造成企业合同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或者是原合同条款未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和变化,也有可能是诸如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对合同不够重视或者是未能全面考虑合同风险。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
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审查(调查)是合同风险防范的基础。

企业要充分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

调查要重点围绕资信和能力开展。

一方面要了解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保留其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合作方是个人,应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
庭住址、电话。

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当出现纠纷的时候,有利于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

其次要审查合作方有无签约资格。

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

某机器厂与某公司签订《联营协议书》,约定双方合作开发生产系列生物工程制品。

签订协议后,某机器厂先期向该公司支付了10万元技术使用费。

但对方却未履行义务,一走了之,人去楼空,致使某机器厂的投资无法收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事先未对合作方做深度资信审查。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2])。

最重要的果调查合作方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

尽可能对合作方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此外,对于企业自身也要进行充分评估,即企业自身的履约能力是否能满足双方合作所形成的合同条款要求。

具体内容实际上与审查对方的内容基本一致。

2.合同条款的风险防范
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

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对于重要的合同条款,要仔细斟酌,最好是参考一些标准文本并结合交
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对于重要的合同应请专业律师审查防患于未然。

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仅要审查文字的表述,还要审查条款的实质内容。

如规格条款,对于多规格产品尤其要注意。

我们在与客户协商的时候,要对各型号产品的具体规格做出说明,同时详细了解客户的需要。

避免供需之间出现差错。

质量标准条款要根据我方的产品质量情况明确约定质量标准,并约定质量异议提出的期限。

同时应认真审查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和客户的需求是否一致。

《合同法》第 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交付方式条款(送货条款):如果货物送往本地,当明确约定送货地点,这关系到纠纷处理时法院的管辖;如果货物送往外地,则尽量不要写明,而应争取约定由本地法院管辖[3]。

此外,合同中应列明收货方的经办人的姓名。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经办人离开后,对方不承认收货的事实,给诉讼中的举证带来困难。

施工企业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当对方更换新的经办人时,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授权委托书。

付款条款方面应明确约定付款的时间。

模棱两可的约定会给合作方找到拖延付款的理由。

如以下付款时间的表述就有不足之处: a、甲方收到货物后付款;应更正为“甲方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款。

” b:检验合格后付款;应更正为“检验合格后____日内付款”。

对于违约责任条款,如果合同由合作方草拟,则应当注意审查有无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和加重我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

对争议处理条款,一要明确约定诉讼管辖地,争取在我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诉讼管辖地的约定要明确。

约定管辖的法院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条约定,只有以下五个地方的法院可供当事人协议管辖: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

但是不得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要尽量避免约定管辖常见的错误:如:“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双方各所在地法院管辖”这类表述不清楚,容易产生岐义的内容;还有就是约定由上述五个地方以外的法院管辖以及约定违反级别
和专属管辖规定等错误,如普通案件约定由某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条款要明确约定某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条款无效。

三、常见担保合同的风险防范
为了防范风险,在与合作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尽量取得对方提供的担保。

关于担保合同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如果交易对方提供了担保人,通常会让企业觉得多了一层保障。

但事实上,大部分担保合同无非是走一个形式,通常是在关联企业或有着密切往来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而企业也很少会去审查担保人的经营状况。

有些担保企业本身就已经是负债累累,自身难保,已经被吊销或面临破产,当交易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时,企业从担保人那里也无法收回投资。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由行政机关或其所属事业单位提供担保更加可靠,但事实上按照担保法有关规定,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具有对外担保资格,这样的担保形同虚设,是
最不可靠的。

例如:某医药公司与某生物制药厂签订药品买卖合同,由某医疗器械厂为医药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后医药公司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制药厂找到保证人要求其承担责任时,才发现该医疗器械厂早已经因违法而被吊销,只是还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现在是空有其名,而没有任何财产,方高呼上当。

还有就是要明确哪些财产可以用于提供担保?依照《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担保法关于该款有除外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4]。

要注意的是我国法律对某些财产的抵押规定必须经过登记合同才能生效。

(如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乡(镇)、村企业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
参考文献:
[1] 李芊.建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j].法制与社
会,2012,(24):191-192.doi:10.3969/j.issn.1009-0592.2012.24 .101.
[2] 叶涛.论企业合同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华人时刊(理论研究),2012,(3):24-25.
[3] 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
究,2011,(9):61-65.doi:10.3969/j.issn.1003-2886.2011.09.00 9.
[4] 刘利卫.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j].河北企
业,2012,(9):80-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