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及鳔
则丧失了呼吸的节律性活动规律。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鱼类呼吸运动是依靠颌部和鳃部数块肌肉协调运动所致,而这种协调运 动是在呼吸中枢控制下通过Ⅴ(三叉神经)、Ⅶ(面神经)、Ⅸ (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对脑神经支配的反射性活动。
Ⅴ、Ⅶ 支配鳃盖运动、上下颌运动,--支配呼吸运动
呼吸中枢
Ⅸ、Ⅹ 鳃部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对鳃活动进行反射性调节
哺乳类
1.脊髓:支配呼吸运动的初级中枢。但脊髓的呼吸运动神经元
不能自动发放节律性兴奋,它们的活动必须受到延髓及以上的呼吸中枢调节
呼气中枢 2.延脑
交互抑制
吸气中枢
3.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具有促使呼气和吸气之间转化,使呼吸匀称和加
快呼吸频率作用 )
鱼类:呼吸中枢位于延脑和小脑。延脑是鱼类主 要呼吸中枢;小脑具有调整呼吸的作用,如将鱼类小脑中部及后部切断,
(三)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二、气体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二)氧的运输
1.Hb与O2结合特征 2.变构效应 3.氧容量 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
(二)氧的运输
3. 氧离曲线 各段特点及其功能意义 4.影响因素
➢ 鱼类生活环境(图) ➢ PH和CO2(图) ➢ DPG (图) ➢ 温度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㈢ PCO2、H+和PO2在影响 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鳔(自学)
• 一、鳔的形态结构 • 二、鳔的机能
空气 O2 呼吸 O2 肺(鳃) O2 血液循环 O2 组织 O2 组织
或水 CO2 器官 CO2 血管 CO2
CO2 毛细血管 CO2 细胞
外呼吸
内呼吸
返回
口腔 鳃腔
三、鱼类呼吸方式
第三节、鳃的呼吸机能
一、鳃的结构 二、鳃呼吸的机械运动
(一)参与呼吸运动的组织
1.口腔瓣 2.鳃盖膜
(二)呼吸运动(图)
三、呼吸频率
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
一、压 2.体液中溶解气体的分压
(二)鳃内气体交换
1.气体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2.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部位
减弱。当T突然变化时,鱼类呼吸也会受到强烈干扰,鱼类从室温移入2-3℃ 水中,温差15-16℃ , 呼吸运动产生长时间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呼吸运动的中断是由于神经休克所致。
5.水环境PH值的变化:水环境PH值变化时,通过鳃、皮肤感受器 –反射性 , 引起呼吸活动改变。PH值↓,吸氧能力下降,即使水中溶氧丰富,也产生缺氧现象
+
-
图1
图2
+++ +
-+
图3
图4
返回
• 放映结束
不同水域环境鱼类的氧离曲线
红点鲑 俄罗斯鲟
100 鲤
80 60 40 20
10 30 50 70 90
三种不同鱼类在15℃时氧离曲线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水温对鱼类呼吸运动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以内,T↑会使呼吸频率加快,活动加强;T ↓会使呼 吸频率减慢,活动减弱。当T突然变化时,鱼类呼吸也会受到强烈干 扰,鱼类从室温移入2-3℃ 水中,温差15-16℃ ,呼吸运动产生长时 间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呼吸运动的中断是由于神经休克所致。
当改变外界环境酸碱度、温度、盐度等→鳃部感受器→ⅨⅩ对神经→呼吸 中枢→反射性引起呼吸活动改变。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一)化学感受器
外周、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CO2、H+和O2 等对呼吸的影响
1.CO2的影响 2.H+的影响 3.O2的影响:对外周/中枢
4.水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以内,T↑会使呼吸频率加快,活动加强,T ↓会使呼吸频率减慢,活动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图)
1.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2.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CO2 3.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 4.氧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O2与Hb结合促进释放 CO2 海登(Haldane)效应↑↓波尔效应(Bohr effect)
•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呼吸中枢
第四章 呼吸及鳔
目的要求:了解水生动物呼吸器官及其
呼吸方式、鳃的呼吸运动,掌握气体交换 与气体运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 调节机制 。
第一节、呼吸生理概述
一、呼吸生理的概念
1.呼吸概念 2.呼吸过程(图) a.外呼吸 b.气体运输 c.内呼吸
二、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呼吸 2.肠呼吸 3.口咽腔黏膜呼吸 4.鳃上器官呼吸 5.肺呼吸
水环境PH值的变化
水环境PH值变化时,通过鳃、皮肤感受器 –反射性引起呼吸活动改变。
PH值↓,吸氧能力下降,即使水中溶氧丰富,也产生缺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