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l0甲所示,圆柱形平底容器覆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500cm2。
在容器内放人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高为20cm的圆柱形物块,物块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
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将容器注满,如图l0乙所示。
已知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F随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0丙所示。
若将细线剪断,当物
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
(g=10N/kg)
答案:4640
2.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体B,发现当杠杆C端挂钩码A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
此时天平示数为70g。
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
则物体B的密度为kg/m3。
(g取10N/kg)
答案:2.5×103
3.如图7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上下两部分高度相同,容器壁厚度可忽略。
容器甲的底面积为S1,开口端面积为S2,容器乙的底面积为S2,开口端面积为S1,S1∶S2=1∶2。
在两容器中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再分别放入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块图13
A 和
B 。
物块A 放在容器甲中,静止时有
31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 放在容器乙中,静止时有4
1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A 和B 均未与容器底部接触,水也没有溢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块A 和
B 的密度之比为2∶9
B .放入物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为2∶9
C .放入物块后,甲、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
之比为2∶9
D .放入物块后,甲、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量之比为2∶9
答案:D
4.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S b 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另一底面积为S a的圆柱体A 有部分体积浸在水中,当圆柱体A 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为h 时,水没有溢出,圆柱体A 也未全部没入水中,物体A 所受水的浮力增加了 。
答案:g a b b a
S S h S S ρ-水
图7
5.如图8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均为V,所受重力分别为G C、G D的小球C、D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页面相平,且C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球全部浸入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A、P B;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分别为P1、P2.要使C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球施
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若用与F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
球,可使它有V1的体积露出液面.已知C、D两球的密度比为2:3.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P1>P2;2G C=3G D B. 3P1=4P2;P A>P B
C. 3G C=2G D
D. 3P A=4P B;3 V1=V
答案:C
6.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人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8cm ,如图15甲所示。
将金属块A 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 ,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23cm ,如图15乙所示。
将金属块A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1cm ,如图15丙所示。
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 倍。
则金属块A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答案:7.5×103
7.如图9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底部有一固
定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
体木块A,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2
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
图8
图15
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
向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伸长了1cm时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拉力为1N。
加水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了▲Pa。
(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 取10N/kg)
答案:200
8.如图10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
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
F1。
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
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如图10乙所示,此时细绳
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
h1。
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
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3。
已知F1与F2之差为7.2N,
F2与F3之比为5:8,h1为3cm,h2为为5cm。
不计绳重,g取l0N/kg。
则物体A的密度是kg/m3。
答案:2.8×103图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