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汇总
8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汇总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意义
• 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 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 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 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 • 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 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 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
• 前苏联曾是世界上开展经济区划理论研究和实践 工作最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将全 苏划分为21个经济区。 •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 工中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著名经济地理学家 巴朗斯基曾指出,经济区“是具有全苏规模专门 化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 我国学术界关于经济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 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 经济区“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在一国国民经济 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其内部有共同经济生活和长期 经济联系且在全国或地区担负专门化生产任务的地区 生产综合体”; • 经济区“是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 济单元,是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 系”;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
• 按经济结构特征:原料型;加工型;综合型。 • 按形成的主要因素:矿物-原料型;燃料-动力型;
农业原料型;劳动力资源型;消费品型。
• 按经济开发水平:在新开发区建设并由新企业联合
形成的;在已开发地区把改建、扩建、新建企业结
合在一起形成的。
• 按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具有主要供出口的产 品生产部门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具有全国意义的部 门,产品供全国各地消费,且部分出口的经济地域 综合体;具有区际意义的部门,产品供许多地区消 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具有地区意义的部门,产品 供区内各小区消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要素组合方式
• 根据生产循环进行组合,主要是经营性、关联性 和依附性要素按照某一资源或产品的生产工艺技 术流程以专业化生产经营为核心相互结合起来, 形成从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一体 化的生产循环体系。 •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进行组合,发展基础 设施,保障生产循环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进步。
• 比较公认的定义: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 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 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 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 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 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而体现出地域分工。 • 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 制,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 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 间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 • 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 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等部 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配合。 • 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
经济地域综合体组成要素
• 经营性要素——主导专业化部门,是综合体的核心。
• 关联性要素——与专业化部门有直接的投入或产出联
系的部门。 • 依附性要素——利用专业化部门的废料为原料的部门。 • 基础性要素——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 施以及结构性设施。 •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经济地域综合体结构形成的基本 原则。
• (科洛索夫斯基):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 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 置,恰当或有计划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 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 • (涅克拉索夫)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以国家一定地区的劳动 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的专业化部门企业的空间组 合,在这些地区里有统一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有 共同的建筑和动力基地。 • ( 阿甘别吉扬 ) 地区生产综合体位于限定地域的多部门的生 产部门组合,它们拥有统一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移民体系 和社会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是为了综合利用所在地域的自 然资源 ,并能保证建立舒适的生活条件,吸引和稳定劳动 力,保护环境。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 一般主要采用企业成组布局的方式,即把相关企业 按内在联系集中设置在同一地区。原苏联学者提出 一种假想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圈层空间结构模式。 • 特点: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核心是工业枢纽或工业中 心,各类企业围绕它呈圈层分布。
具体结构如下: •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 • 第一圈层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用其废 料的企业。 • 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 • 第三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 企业。 • 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 • 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 • 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 如商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部门。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选择
• 专业化部门的选择依据:相应的资源优势, 广阔的市场需求,较好的产业基础。可以 用专业化水平测定。判断一个部门的专业 化水平可以用区位商和专业化指数。 • 专业化部门中再选出主导专业化部门,标 准是: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产业关 联性最大、需求收入弹性高、技术上处于 兴旺阶段。
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经济区的概念
• 经济区既不同于自然区,也不同于行政区。自然区 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单元,如长江三 角洲、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行政区尽管名称不
一,然而就其实质都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如我国
的省、县、乡等。关于经济区的概念,曾有种种不
同的说法。
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视角—— 空间组织
• 即考察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各种资源和要素 是怎样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 动过程,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 • 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产业集群等都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
• 相关的概念: • 生产地域综合体、地域生产综合体、地域综合 体、地区综合体、经济地域综合体、社会经济 地域综合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