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经过了两代领导人,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2001 年11 月10 日,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批准中国加入WT O,中国正式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国,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
这是WT O 和多边贸易体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
2011年11月是中国加入WTO 满十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十年里中国进步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在这个与世界经济相互竞争的十年里面,中国发生了许多改变。
但是无论这些改变是利是弊,中国的崛起却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
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经济三大巨头之列。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都有那些积极地影响!中国经历“黄金十年”“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变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易小准表示,入世10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活跃,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入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是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是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入世10年到底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入世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 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2000 年中国GDP 规模是9. 92 万亿元, 2001 年达到10. 97 万亿元, 2006 年达到21. 19 万亿元, 2009 年已经达到34. 05 万亿元。
2009 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7%, 超过了美国的16%,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所以当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时,世界齐刷刷地将目光瞄向了中国。
这与两年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何其相似!指望中国拯救世界显然并不现实,但这个现象却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今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 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势头迅猛。
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 492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 43 万亿美元, 2009 年仍然达到1. 2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中国出口额已经达到1. 42 万亿美元。
在出口迅速扩大的过程中, 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
2000 年中国进口额为2 250. 9 亿美元, 2009年上升到1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进口规模已经达到了1. 25 万亿美元。
当前,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
3. 黄金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应对经济风险能力显著提升1990- 2000 年, 中国的黄金储备一直保持在1267万盎司的水平, 入世以后, 2001 年黄金储备增加到1 608 万盎司, 2002 年增加到1 929 万盎司, 该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到2008 年。
金融危机发生后, 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 黄金储备迅速增加到3389 万盎司。
入世之前的外储备规模在2 000 亿美元以下, 2001 年达到2 121. 65 亿美元, 随后各年度大幅度增加, 到2009 年已经达到2. 4 万亿美元。
4.中国制造行销全球据财经作家吴晓波考证,“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个词是2001年之后才真正走红的。
2001年之后的中国,因加入WTO带来的大量订单,令中国制造繁荣一时,成群结队的中国农民涌入长三角、珠三角,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
如今,从美国人的被子到意大利人的皮鞋,从俄罗斯人穿的衣服到科特迪瓦人使用的餐具,几乎都能发现“Made in China”的影子。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近十年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加入WTO后,“世界工厂”的崛起更为中国换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但同时也使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资源被严重损耗,核心技术缺失,长期徘徊在价值链底层。
不断追加的资源投入和埋头苦干换来的却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不断累加的贸易顺差和贸易伙伴的频频指责。
“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开始在美国主要媒体播放,传达“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真相。
事实上,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分享利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的中国工人获利微乎其微。
以iPod为例,iPod由美国公司设计,主要元件由日韩生产,最后装配在中国完成。
在售价为299美元的iPod利益分配中,掌控嵌入式系统和软件设计的苹果公司收益高达80美元,负责提供硬盘的日本企业分得75美元,而做装配代工的中国公司仅收益2美元,连售价的1%都不到。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0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大型露天矿及大型施工机械基本实现自主化,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化率达到85%以上。
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5.在WTO争端解决中的积极态度和走向成熟WTO 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证法治, 而不是让实力和权力主导国际贸易。
法治是WTO 的一个基本原则。
WT O 既是调整成员之间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 也是进行贸易谈判和对相关法律框架进行修正的专门场所, 同时又是依照有关法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在中国的入世承诺中至少有60 项承诺明确涉及到中国需要颁布、废除或者修改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条例。
除此之外,承诺还涉及到透明度、司法审查、法律的统一实施、非歧视待遇等。
这些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政府有决心履行WT O 承诺。
在适应WTO 规则, 履行入世承诺的过程中, 中国的社会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这是走向法制社会的重要一步, 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可以说入世加速了中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对整个社会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入世之初,就开始按照WTO规则清理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十年间,共清理了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审批流程简化,政策越来越透明,民间行业性协会逐渐取代半政府性质的商会……诚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评述的,中国入世进口的是“全球秩序”。
这些都表明中国是按照国际准则办事的。
2011年10月9日,爱国者电子从去年开始起诉东芝惠普侵权USB plus技术获得初步结果,西安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东芝专利侵权成立。
这是中国企业在技术专利标准上第一次胜诉国际品牌。
入世十年,中国作为起诉方的案件8件,作为被诉方的案件23件案,作为第三方的案件74件。
中国积极运用争端解决机制,以平常心看待诉讼结果,积累了经验,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规则运用者。
中国赢了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中国知识产权案、美国禽肉案、美国双反案、欧盟紧固件案,输了汽车零部件案、文化产品案。
钢铁保障措施案,中国是申诉方之一,有痛打落水狗的感觉。
美国双反案被誉为中国在WTO诉讼中的重大胜利,欧盟紧固件案则被视为中国在WTO诉讼中的重要胜利。
在知识产权案中,我们在刑事门槛问题上胜诉。
汽车零部件案中,我们输了,但我们的抗辩的专业性得到了验证。
在文化产品案中,中国保住了引用第20条抗辩的权利。
自入世以来,中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而企业的应对方式也有了颠覆性转变,从早前面对国外反倾销起诉的不知所措甘当沉默的羔羊,到有组织地积极应诉,再到某些领域主动出击起诉他国企业侵权,在应对贸易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十年内完成了三连跳。
贸易保护重灾区浙江、广东、福建等外贸大省,面对频频找上门的洋官司,应诉率从2002年的40%提高到90%,对个别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了100%。
从害怕“狼来了”到“与狼共舞”。
6.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年前,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曾预言,加入WTO以后的前五年,中国将会出现4000万人失业,国内企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十年过去了,当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收购瑞典巨头沃尔沃)的时候,当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制造商把生意做到五大洲的时候,所罗门美邦当年的预言已经成为笑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越来越多地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专家认为,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大踏步地走出去。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
2010年,投资流量再创新高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李东生与国际化起舞有人将2002年比做李东生的“鹊起年”,那一年,TCL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820万欧元并购德国施耐德,成为在当地的第一家中国制造企业。
彼时,是中国入世的第二年。
2004年,李东生同时整合两个亏损大户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TCL成为日益丰富和成熟的多元化跨国公司。
2010年,TCL多媒体成立了海外业务中心,这一改革意味着之前欧洲、北美、新兴市场各自为政的时代结束。
作为最早出海并折戟的企业,人们津津乐道的是TCL国际化的教训和警示。
“我们造了一艘‘航空母舰’,但一些同事不但没有意识到它的优势,反而时常怀念‘小炮艇’的灵活性。
”但此前饱受诟病的TCL多媒体业务终于告别亏损,实现净利润1.23亿元。
“如果没有当初的并购,我们很难维持今天的市场地位。
”“虽然并购的代价确实比预期大,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坚持下来就有机会。
我们依然坚守欧美市场,并在新兴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依然是中国彩电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位于全球第七。
”2011年,中国入世已十年。
TCL通讯的表现非常抢眼: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27亿元,销售结构中的90%来自海外市场。
过去的代价已成为沉没成本,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将成为无形财富。
这笔财富中最重要的就是TCL要学会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协同效应,即在布局全球产业、突破市场壁垒、研发技术、推广品牌等各方面实现良好的综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