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病患者
• 定义: 危重病患者是指那些有一个或多个 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生存依 赖于先进的仪器 ,需要监测和治疗。
危重病患者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昏迷、躁动 • 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
•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 静脉输液护理不到位 •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氧气供给不当 • 运送方式不当
危重患者转运指南
• 美国《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 2004)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 转运指南(2010)》(草案)
如何降低转运风险?
,维持呼吸道通畅
• 出血:直接按压、抬高肢体、压动脉点,很少用
止血带。
• 昏迷:遵循CPR常规,呼吸道、呼吸、循环,维
持体温,摆成复苏体位。
• 头部创伤:保护颈椎和脊柱。 • 抽搐:保护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 • 骨骼肌肉损伤:清洗伤口、上敷料、包扎或夹板
固定。
转运前风险评估
• 循环系统评估
– 心率、心律、血压以及皮温皮色等,存在心律失常、循环 系统不稳定时会增加转运风险。
• 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 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
的电量 • 重症转运床,所有设备固定在与患者同一
水平面或低于管制水平面。转运床应与救 护车上的担架系统匹配。 • 专业转运救护车,救护车应满足抢救监护 型救护车的标准
设备
• 转运途中的仪器设备 – 血压监护仪(或测血压袖带)、便携脉氧仪、心电监护/
送人数、携带设备、准备时间、路况和天气以及患者的经 济承受能力。
– 转运方式:陆路转运及飞行转运。

陆路转运:花费少、启动迅速、不易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
易于监测、并发症可能性更低、护送人员熟悉转运环境。

飞行转运:长程转运。准备时间长,起飞前着陆后仍需车辆转运。
人员
•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 的医务人员完成。
– 院内、院际
• 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如果距离大于10 公里,航空运输时首选。
• 选择准确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 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 携带的药物和器械。 •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运输工具。
转运方式
• 院内转运:转运床、重症病床、平车、轮椅。
• 院际转运
– 综合考虑疾病特征、转运距离、转运急缓、转运环境、护
药品
• 转运途中药品准备 – 院内
• 基本的复苏用药,如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备转 运途中患者突发心搏骤停或心律失常。
• 接收科室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根据转运患者不同病 情,配备相应的药物。
– 院际
• 强调紧急抢救复苏时用药以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用药, 病情特殊者还应携带相应的药物。
转运前风险评估
设备
➢药品、设备准备充分
最少转运器材设备(推荐)
必备设备 • 便携监护仪( 或标准血压计) 、简易呼吸器、氧气
源、除颤仪、面罩、鼻/咽通气道、各种型号气管 导管、吸氧管、吸痰管等
• 有条件应具备设备 • 呼气末CO 2 监测、便携式呼吸机、输注泵、动脉
导管、加压输液器、同步起搏系统、血糖仪及试 纸、血气分析仪等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 幕
负压系统
无负压吸引或引力不够
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其 他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阻塞、剧 烈咳嗽
中枢神经系统
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其他
出血、高热
转运引起的并发症
• 引流管脱出 • 气管插管移位 •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 • 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 • 心率改变:>10次/min - >20次/min • 严重心律失常 • 氧和度改变:低至93%以下
除颤器、便携呼吸机、简易呼吸器 – 尺寸合适的气道管理器材: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枪等 – 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于30min以上 – 急救药品器材箱或急救器械药品专用车 – 院际转运患者需配备适合不同患者的各种型号气管插管
包及环甲膜穿刺设备。不推荐使用简易呼吸器作为转运过 程中较长时间通气支持的手段。
院内与院际转运
• 院内转运 —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由门诊转运至病房转运至院内的检查室 、手术室及各科室)
• 院际转运 —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由抢救现
场转运至医院急诊科或医院之间的转运)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
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 重症患者转运
– 受过专业培训,能熟悉操作转运设备 – 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 – 至少有一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 – 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通护士等) – 病情不稳定,必须由 1名医师参与转运;病情稳定,由受
过专门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护士完成 –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
设备
• 转运设备必须能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 廊等通道
转运的利益和 风险的综合评估
禁止转运
• 心跳、呼吸停止。 •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未插管。
转运的危险因素
病情
设备
转运的危险因素
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输注设备 监护仪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 、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 现问题
• 目的
–先救治后转运 –危重患者的检查及治疗要尽量在床旁完成 –不能处于经济目的而转运患者
• 推荐意见5: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 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 发疾病进行处理。
首先现场救护才能转运的8中情况
• 烧伤:处理原则为冲、泡、脱、盖、送。 • 电极伤:检查并确定是否需要CPR。 • 中毒:勿催吐,效果不肯定,除:非是专家建议
• 决定者:
– 院内:主治医师 – 院际: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最终由接
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 转运前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法定代理人签字 – 患者因病无法签字,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 紧急情况,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计划
• 确定转运的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 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