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一定要在出发前再次评估病人,附着所有的运送设备和仪 器并运转这些设备和仪器
依照A-气道,B-呼吸,C-循环, D-药物, E-设备 的顺序会保证你不会忘记物品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的
1
能力和设施
熟知运送路程中途径的 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
3
协作
估计到前往科室的路程和 所需时间
2
联系电梯 通知病房(联系检查科室)…
概述-急危重病患者特点
昏迷、躁动
抽搐
生命体征 不稳定
3 2 1
4 5
气管内插管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 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患者转运目的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 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 诊治
到其他科室甚至医院去 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 断和治疗——CT、 MRI、DSA、ERCP、 手术室等
急危重患者转运的禁忌症
推荐意见: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 保证转运 安全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转运中
• 评估 • 患者转运或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始终
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 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把患者护送 到指定的地点 • 注意管道的护理
转运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
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 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 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 将要进行的检查、治疗和救治与预 后无密切关系,则重新评估转运的 必要性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 权衡获益与风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控制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的关键
计划
人员
设备
计划—转运方案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 06 运输工具 06
对监测水平划分如下:
1级 必须 2级 强烈推荐 3级 理想
转运期间的监测-监测记录1级
1级 心电图 1级 脉搏血氧饱和度 1级 无患者测量 气道压力
转运期间的监测-监测记录2、3级
• 二氧化碳描记术( 2级) • 连续测量血压(3级) • 测量肺动脉压(3级) • 测量颅内压力(3级) • 测量中心静脉压(3级)
必带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在内的基本急救药 物,以防转运途中突发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
其它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输液泵控制 给药速度。必须保证输液泵的电量充足和功能完好
推荐意见: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尽可能 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如何运转
• 四肢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运 • 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转运期间的监测-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1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2、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速 3、保持病人舒适 4、转运患者时须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 防止受凉,昏迷及躁动患者除护栏外应加绷带固定,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目录
01 /概述 02 /患者转运目的 03 /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04 /控制和降低风险的关键 05 /如何转运 06 /小结
1、概述 --国外急危重患者转运发展
1
2
3
危重患者院内、 院外转运发展蓬勃
各项转运指南相继 出台
2004年Williams提出转 运治疗学(Transit care medicine)的概念
3、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 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4、抢救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如氧气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机等,检查各种转运
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运转前的准备-准备明细2
5、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 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
携带的药物和器械 05 05
01 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 的距离和时间
01
02
02 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
04 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04
03 03 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
计划 当形成一个计划时,以下是应回答的一些必须问题:
1、什么是运送这个病人的特别要求和这些要求可以达到吗? 2、需要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运送途中会安全使用便捷式呼吸机
最理想的转运一个 危重病人是把它当 作一个“流动的, 但是无缝的、连续 的ICU环境”
ICU护理的最基 本的目标是提供严 密的病人生理状况 的监测和衰竭器官 功能的支持
在重症病人运送的 过程中,观察病情 变化是关键
通过适当地回答以下5 个问题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检测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你对你的病人的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送途 中预知与其相关的问题的发生吗?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人员
至少2人
至少1人经过培训并掌 握基本处理技能
病情不稳定时,医师陪同, 并具备气道管理能力、掌握 高级生命支持、熟悉急危重 病治疗等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设备及药物-设备
血压监护仪(或血压计)
心电监护/除颤仪
尺寸合适的气道管理器材
防止坠落。 5、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注意动作轻穏,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门、墙等物,确保患者
安全 6、注意搬运过程的职业防护:
搬运时两脚前后分开、搬运低位置患者时同时屈膝曲髋,降低重心、尽量靠近患者
转运期间的监测-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2
转运患者或患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 始终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其他管路
气道或呼吸机管路断开 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 尿管、胃管、其他引流管 脱出
与病人相关的
心血管意外
血压波动、心率波动、 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
剧烈烦躁、颅内压增高
呼吸意外
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泌物阻塞 、剧烈咳嗽
01
02
其他
出血、高热等
03
04
与人员相关的
•转运前未测生命体征 •未进行意外评估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产准备工作 •运送方法不当 •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6、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 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
7、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使用留置针。
运转前的准备-准备明细3
8、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 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 工具:平车车轮、刹车、护栏等性能,辅助工具如沙袋、颈围/颈托、硬板 等的准备
01
转运前准备
02
转运中监护
与治疗
03
转运后护理
运转前的准备-运转前风险评估
a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因伤情的未知成份较多,需要 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因此转送的风险性较大
b
在转送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请专科 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专科处理措施的同 时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你已详细地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总结—安全转运的原则
1、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8、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2、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7、病历记录和审核
原则
3、全面监测
6、直接交接
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 并富余30分钟以上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设备及药物-药物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 胺碘酮、阿托品等)
带充电功能的 输液泵
负压吸引器
静脉输注液体、 药物
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 况备用,
如:镇静镇痛剂、 麻醉剂
设备及药物-药物
心跳、呼吸骤停进行 心肺复苏者
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 脏骤停者
腹部闭合伤致血压下 降剧烈者
呼吸道梗阻可能呼吸停 止者。
这些患者最好在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或实施救命手术后再行转运。
转运的分类
院内转运
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特殊检查,介入治疗,手术)
院际转运
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院前转运,向上级医院转运,向专科医院 转 运)
重症医学——2010 刘大为 邱海波
规范急危重病人转运流程的目的
• 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加强对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 • 确保急危重病人转运安全
控制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的关键
无医护人员陪同 缺少专业医生插管 氧气供应中断 静脉通路不足 无心电监护 ……
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正确评估转运必要性
护送人员位置
01 必须拉起床栏 02 护理人员应站患者头侧
03 护工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04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转运期间的监测-正确搬运患者
• 颈椎骨折/手术病人: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 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 用力。
• 胸椎/腰椎损伤病人:硬板,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 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止抱、背。
转运的风险
B
仪器的改变
A
外界环境的 改变
C
护理级别的 降低
D
失去专业化 的医疗队伍
转运过程存在诸多风险
10
转运意外原因分类
与设备相关
与患者相关
与转运陪送 人员相关
与设备相关的
监护异常
导联脱落 电源异常 物理或电磁干扰
血管通路
静脉通路堵塞 输液通路断开 输液泵或注射泵断电/ 工作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