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目标、内容及其途径(引)知音难觅2010-03-08 19:41:57 阅读28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高一年段德育目标、内容及其途径高一年段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高一新生的年龄一般处于十五、六岁青春发育期,不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交往的,都还处在过渡时期。
根据高一年级学生处在从少年向成人,从被保护的依存者向自立的存在者过渡时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特拟定我校高一年段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一、高一年段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政治同国家命运、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
有效地教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自己发展道路的首位。
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现代竞争、参与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严已宽人、诚实守信,行已有耻的道德品质;形成乐观、开朗,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
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高一年段德育内容及其途径(一)树立主人翁思想,增强爱国、爱校意识高一学生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和必胜的信心,对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信不疑,认为青年人应该肩负起民族的希望,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普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正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
2、规范升旗仪式统一穿着校服,佩戴校徽,面向国旗整齐列队。
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充满激情,然后高唱国歌。
每一次严肃规范的升旗仪式,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让学生内心充满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参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分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成就时的快乐;参观德育基地,凭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遗志,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4、重视校史教育学初,先由校领导对高一年级新生做校史的报告,后参观学校校园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新生在未来的三年中为四十一中学增添更多的光彩。
5、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校田径运动会、艺术节、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鼓励高一年段学生积极参加,肯定他们桥高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爱校、兴校的热情。
(二)确立高中生意识,端正自我评价,明确行为规范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判断是非曲直、自我评价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和法则。
但是他们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知识经验较为不足,对个人和社会总是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较大问题,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迫切需要正确的规范和引导。
1、通过新生入学训练,对高一新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强化遵纪守法观念。
2、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有意损坏公物,考试舞弊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校规校纪处分,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
3、结合体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从别人对自已的态度和评价中确认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不足之处,激励自己,以求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
4、在团员活动中,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积极引导他们,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三)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现代竞争和参与意识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它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具体影响。
只有具有正确而有明确目的性的,挑选合适的干部组织其领导核心的,建立起民主气氛,发扬正气,与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对其成员有严格要求的班集体,才能使其成员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有纪律性,才能促使其成员形成优良的个性,具有现代意识。
1、组织建设高一的新班级集体,要选拔工作热情高,学习好,有一定组织能力、思想作风正派的学生担任班级主要干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班委会和团支部,选好组长、科代表为开展班主任工作打好学生基础,为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条件。
2、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布置,做到"五有"、"五无",对"学习园地"、"黑板报"均有专人负责,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刊。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①实施班委负责制和值日生制,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开创"班级是我家,事事有人抓"的局面,培养同学的工作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处理班级日常工作能力。
②记班级日志制。
学生课内外纪律、科任老师的意见、好人好事、两操一炼,班级卫生,同学受表彰或批评的情况,以及对班级工作的建议,记录下来,成为对班级工作的评估,对全班每位同学考核的较真实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③班委、团支部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动态。
4、对较有影响的事故要及时地查清原因,予以批评或纠正,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促进良好班级的形成。
5、利用校运动会、艺术节、歌咏比赛及班会课的部分时间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发展同学的个性,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专门知识。
(四)培养理性思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思维的独创性由于高中教材的理论性提高,同学们要掌握,就要求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更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观点,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
高一的学生已开始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
对各种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乐于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1、养成一套科学的学习习惯。
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先复习后作业,及时独立完成每日作业。
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杜绝抄袭作业和考试舞弊的行为。
2、召开"我是怎样学习的?"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让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克服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小组间的辩论赛,或习题征答活动,提高对材料的收集、运用的能力,引导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形成,培养思维求新,求异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开展"教你一个小窍门"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增强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以文明的桥高人标准规范自己,树立正确的友谊观高一新生一方面急于想把自主、独立变成志向,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
常有反抗表示。
另一方面,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当他们的身心各种能力显著发展,父母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内心世界要求时,他们会在同代人中选择知心朋友。
因此,他们社交欲望强烈,但择友标准欠明确,良莠不分。
1、借助学雷锋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对身边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和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奉献爱心,使自己的人格也得到升华。
2、把"知耻"思想融入情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认识违反校规校纪可耻,妨碍他人正常活动可耻,不卫生、不文明可耻等。
使大多数学生能对不良言行表现出愤慨、鄙视、抵制乃至群起劝之改正。
3、在高一年段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和典型,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德重义,孝敬父母,尊师重教,讲求礼仪,诚实正直,信守承诺,志高行谨。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子女与父母,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不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攻击性,好吵架、寻衅闹事、嫉妒、犟强、缺乏朋友或表现为顺从、孤独、多疑、忧虑、抑郁、冷漠、高群寡交,只想与人疏远。
认识正常的异性交往,培养正常的健康性心理,既不对异性交往恐惧、拒绝,又不过分沉溺、放纵异性交往。
(六)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1、鼓励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明确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排除,了解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开阔眼界和形成开放活泼、开朗的性格。
2、了解和掌程一些简单适用的心理疏导方法,如"情感渲泄法"、"情感转移法"、"目标保留法"勇敢地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
3、培养协作精神,掌握一定社交技巧,随着高一新集体的建立,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能融洽相处,协商解决矛盾,能与不同性格或跟自己闹过意见的同学搞好团结,异性交往能自然大方,鼓励学生们扩大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兴趣。
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宽厚合群、团结和协作的人际关系。
高二年段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具体途径高二年段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后,无论学识、还是身心都更成熟了,但都还未完全成熟,各方面知识经验不足甚至肤浅,对事物认识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
另一方面,学生热情求知欲强,自我表现意识强,积级要求上进。
为此,高二年段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应在巩固前各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向思想意识更如明确化方面努力,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现拟定我校高二年段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及途径。
一、高二年段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和认识重大的政治问题。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
关心他人,爱护自已,对社会有责任感。
学会承受压力,不惧怕挫折,努力进取.自强自立。
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能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全面素质水平。
二、德育内容及具体途径(一)关心国内外大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
高二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国内外的见闻增多,通过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发生的许多事件的思考,必然会有自己的结论。
德育的培养要引导他们对历史、现实以及事物本质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懂得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一起,认识到党、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的保证。
1、高二年段的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应是教育的主课堂,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给学生平时的思考以正确的引导。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音像材料。
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德育基地,结合课堂上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在思想意识上更加明确了对党、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确认识。